《和他們一樣會學習》要點摘錄 第一篇 學習習慣 1.預習 (1)預習時間排在每天的復習時間之后。 (2)預習時,先以章節(jié)為單位通讀課本,了解大概內(nèi)容,插圖、插圖下面的標題或解說、每頁底部注腳等不要疏漏。 (3)對于無法弄懂的地方,用鉛筆畫上記號。上課時注意聽老師講解或課前找同學討論。 (4)各科預習側重點:歷史、政治默看書本;英語看、讀單詞表,然后看課文,把生詞的中文注釋標出來,還要聽磁帶并朗讀課文;數(shù)學預習重點在于對知識的思考。 (5)對于知識點繁雜的章節(jié),可以在紙上列一個圖表,分層次講知識點列舉出來。 (6)養(yǎng)成超前學習的習慣:一般在一個學期剛開始,甚至在學期開始前的寒暑假,就借來課本,進行預習。 2.聽課 (1)聽課時最關鍵的是能時刻跟上老師的速度。 (2)不同學科的“聽法”:理科邊聽邊想,老師講解的順序為什么這么安排,兩個例題之間又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文科比如政治,應注意聽清哪些是觀點,哪些是事例。 (3)上課積極回答問題是一種非常好的鍛煉方式,本來被動的聽課變成了一種積極、互動的活動。 (4)上課時多問幾個“為什么”,用主動的辯證思維去學習是很有用處的。 (5)上課45分鐘抓重點聽,就根本不會覺得很漫長。 (6)專心聽講并注重與老師進行眼神和語言交流,不要只顧埋頭記筆記。 (7)一堂課的前幾分鐘和后幾分鐘最重要。 (8)5分鐘的課后靜思=50分鐘的課后復習。 (9)聽課需要“批判地吸收”。 3.做筆記 (1)每門課準備兩個筆記本:一本做課堂筆記,一本做改錯筆記。 (2)根據(jù)不同科目特點做出不同形式的筆記。 (3)能畫圖的就用圖形表示,能標注的就標注一下,不要把時間都放在筆記上。消化吸收并應用于以后的學習中,這才是最重要的。 (4)當老師板書很少的時候,一定要緊跟他的思維一起思考,同時要迅速捕捉到他關鍵性的語言并記下來。 (5)當聽課與記筆記發(fā)生沖突時,一般以先聽懂老師對問題的分析為主。 (6)可以在課本空白的地方記筆記,如果用筆記本,可以買那種中間用一條豎線把一頁分成兩部分的,左邊記錄講授內(nèi)容,右邊寫自己的心得。 4.復習 (1)知識相對完整的時候再進行復習。 (2)復習的時候要重點看自己不會的東西。不死記硬背所有知識,而是去抓住各知識點問題的實質(zhì),把要記的東西縮小到最低程度。 (3)“三遍復習法”:每天晚上做作業(yè)后復習當天的東西;周末復習這周學過的東西;考前安排較多時間復習自己比較差的科目。 (4)“目錄——內(nèi)容——聯(lián)想——目錄”四部曲復習法。 (5)復習時,要把握書本,緊貼書本。文科類課程期末復習非常重要,而數(shù)學、英語等課程,重在平時下功夫。 (6)復習環(huán)節(jié)把握好兩點:一是時間,二是頻率。 5.做作業(yè) (1)作業(yè)=考試練習。 (2)做作業(yè)應遵循以下原則:仔細看題;廣泛聯(lián)系以前的知識;絕不拖拉、不抄襲,不會做的題目先放一放,寫明原因;書寫工整,步驟清晰詳細。 (3)作業(yè)中有了錯不能先看答案,應先分析問題出在什么地方,最終追溯到某個知識點的欠缺上。可以把錯誤用專門的本子記下來。 (4)做理科作業(yè)的四個步驟:一是審題,二是尋找解題途徑,三是正確解題;第四步注意檢查。 1 |
|
來自: 疏離only > 《高中學霸和新概念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