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的祖先本是金代的女真部族,所以努爾哈赤統(tǒng)一女真各部以后即定國號為“大金”。不久,為區(qū)別于歷史上的金代,又改稱“后金”。很多蒙古人、漢人、朝鮮人等受其統(tǒng)治,再用“后金”國號已不適應(yīng);并且漢人因受歷史影響,對金人素懷惡感,“后金”一類國號對招徠漢人并非所宜,所以皇太極在繼位后十年即天聰十年(1636)改國號為“清”。 ![]() 那么,皇太極為什么以“清”作國號呢? 一、傳說法:聽說有個(gè)傳說是努爾哈赤有次打仗被圍,是一匹大青馬馱著他突出重圍,結(jié)果這匹馬跑的累死了,努爾哈赤便跪在地上說:“大青啊大青,我要是取得政權(quán)國號就定為大青?!惫黄淙?,努爾哈赤真的取得了政權(quán),故而就把國號定為“清”。 ![]() 二、五行相生相克法:清朝原為金國,而明朝的“明”屬火,火克金,努爾哈赤被袁崇煥打得大敗,“煥”字也屬火。后女真族改“滿族”,金國改大清國,“滿清”二字均屬三點(diǎn)水,水克火(明),清皇太極改“大金”為“清”,是因?yàn)椤扒濉庇盟髌?,而“明”字含火義,以清代明,猶如水滅火。因此這是皇太極利用迷信為自己奪取全國政權(quán)制造輿論。 ![]()
三、舍義而求音法:在滿語中“清”即“金”的諧音,漢語的“清”即滿語的“金”,改“金”為“清”,其目的從政治的角度上是為了讓漢人易于接受,從而適應(yīng)進(jìn)攻明朝的需要。因此據(jù)滿語音韻,“清”與“金”也音同無疑。此說還以沈陽(即清朝舊京)的撫近門匠額為證。匾上漢文寫的是“大清”,而滿文寫的是“大金”。這塊匾額乃是天聰年間立的,那時(shí)尚未改號“清”,而滿文里卻已稱“清”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