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虛體質(zhì)的癥狀容易氣短(呼吸短促,接不上氣),喜歡安靜,不喜歡說話,說話聲音低弱,容易感冒,常出虛汗,經(jīng)常感到疲乏無力。舌淡、胖嫩、邊有齒痕,脈象虛緩。 氣虛體質(zhì),但主要表現(xiàn)為臟腑功能不足,尤以肺脾兩臟虛損為主。氣虛體質(zhì)可用藥物調(diào)理。 人參、甘草、白術、當歸、陳皮、黃芪、升麻、柴胡、茯苓等藥材具有補氣之效。 本篇文章重點講述的是黃芪! 黃芪是重要的補氣中藥,可治療氣虛表衛(wèi)不固所致自汗,氣虛外感諸癥;也可脾氣虛證,虛弱倦怠,泄瀉,中氣下陷,臟器脫垂,食少納呆諸癥;肺氣虛證等。 黃芪具有排毒、消腫、利尿的作用,用黃芪泡水和對我們身體非常的有益 若是給黃芪搭配上一兩味其他的中藥,又會出現(xiàn)什么意想不到的效果呢? 黃芪與山藥 黃芪補益脾氣。山藥益脾氣養(yǎng)脾陰固精。二藥合用,補不滯氣,養(yǎng)不膩滯,共奏益脾氣養(yǎng)脾陰之效。此為施金墨治療糖尿病的有效配伍,可降低血糖。治療潰瘍病,辨證選用二藥,有補氣止血作用,有利于潰瘍的愈合。 黃芪與薏苡仁 黃芪補益脾肺元氣運毒托毒。薏苡仁清利濕熱,解毒排膿,兼能健脾扶正。二藥合伍,一以補氣扶正為長,一以滲利通行為主,補運托毒,相輔相成,共成益氣行水,運毒托毒之功。衰弱性疾病用之有振痿起沉疴之效,但須堅持服用才有較好療效。 黃芪與益母草 黃芪益氣行水,托毒運毒。益母草活血祛瘀,利水消腫,解毒。二藥合用補通兼施,補不壅滯,通不傷正。臨床用于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征屬氣虛水血瘀滯者,隨證配伍二藥,有較好消水腫、消蛋白尿、降血壓、改善腎功能等作用。肝硬化腹水屬氣虛血瘀水聚者,用之有較好療效。 更多養(yǎng)生食譜,關注微信號:健康食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