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陌生到熟悉, 在那個最初覺得隔閡感滿滿的上海, 他一口氣開出了40家民宿。 每一家都是老上海的樣子, 每一家, 都隱匿在這樣的老洋房里。 李進說,當(dāng)你剝開了上海的面子,你就能看到它的里子。 上海的里子是什么?濃濃的人情味。 在將近2個小時的通話中,司馬從李老師的話語里,讀出了一個掩蓋在快節(jié)奏、冷漠臉之下的上海。在那個上海,你和他之間沒有太多外界認(rèn)知的阻礙,有的,就是簡單的關(guān)系。 “世界一直在加速,城市外表也許會越來越冷漠,但在這里,可以很溫暖。” 我是李進,臺北人。12前,第一次從臺北到上海,我對上海有一種說不出的隔閡感。 空氣比臺北差一點,小吃沒有臺北多,捷運總是客滿…最讓我覺得奇怪的是,這里人總是不茍言笑,你走你的我,我搭我的車,百人千人走在同一條馬路上,卻彼此之間面無表情。 以至于, 當(dāng)上海人胡迪突然擠進我生活的時候, 我懷疑這家伙別有居心。 胡迪就住我對門,隔著一條小路和幾棵梧桐樹,我們倆家的陽臺正好對著。 明明只是招個手說聲“HI”的陌生關(guān)系,突然某一天,那男人朝我喊“大哥,聽說你是臺灣人,大家住對門,有空過來玩啊。”我一愣,竟然也跟他鬼使神差地回去了。后來?后來幾罐黑啤下肚,我們就聊開了。 胡迪人特別簡單,屬于那種沒什么心眼的。一來一往地,就有了改造老洋房的事兒。
說起來你別不信,最開始,就因為我們倆“太無聊”。 在臺灣做了十多年的金融,我很早就財務(wù)自由了,當(dāng)時在上海也就打點一個房地產(chǎn)的項目,所以好像有點空。而胡迪在國企單位,端著清閑的鐵飯碗,也是有點閑。 在我的慫恿下,兩人就合計著折騰點啥,當(dāng)時就盯上了老洋房。 因為我們倆是臭味相投,偏都愛老東西,老宅子。情懷使然,我們興沖沖地去了福州路33號的那棟老宅子。 以前,我在臺灣住的地方,以及在洋行里上班的大樓都是那種民國時期的古建筑。 朋友介紹給我的時候形容得很不錯,我一看呢,差點嚇壞。 因為法租界租金貴,這宅子已經(jīng)空了三年。電線老化,粉墻斑駁得要命,綁著蜘蛛網(wǎng)的舊家具攤了一地。爬到二樓,我當(dāng)時就想拔腿走了。胡迪用胳膊肘碰碰我, “再上去看看唄,不說不定有些什么別的。” 這一看,可把我驚艷到了。 沿著窄窄的樓梯一路吱嘎上去,視野突然很開闊。 大把明晃晃的亮光從外面打進閣樓,在那亮光中,我看見了東方明珠塔,那么近那么清晰。誰能想到在這破爛的地方一番曲徑通幽之后,竟能看見上海最繁華的一面。我當(dāng)下就把合同給簽了。 從閣樓露臺上看出去的東方明珠塔 老洋樓的改造方案,我交給了胡迪老婆——一個很會生活的護士。 在此之前,我辭退了兩個據(jù)說很牛逼的設(shè)計師。我說“你們設(shè)計得很漂亮,可是住起來不會舒服。”在我心里,美是必須的,但比起住得舒服,卻是次要的。 三層挑高小洋樓,保留了最初的木結(jié)構(gòu),仔細(xì)修繕之后,它好像回到了當(dāng)年那副滿是人氣的樣子。 帶天窗的房間里, 打了滿墻黑膠的老情懷中, 混和著明黃色的現(xiàn)代感。 原本用來放雜物的儲物臺, 被幾塊木板一架, 成了個可以用來好好看書的幽閉空間。 而在“弄堂里廂”這套房子里, 我們嘗試著留下更多老上海的痕跡。 歐洲范兒的彩色玻璃窗, 奶奶輩的鐵環(huán)大衣柜, 擺放在藍(lán)綠色沖撞的空間里, 混合著小碎花沙發(fā)的暖意, 竟然覺得很和諧。 被我們重新刷漆過的置物架, 大衣柜上擺著的籃子, 以及墻上掛著的擺鐘, 都是我們從鄰居那里掏來的。 看這個海藍(lán)藍(lán)的屏風(fēng), 本來是一個奶奶不要了的棕綁床, 被我們撿回來做成了這個樣子。 在上海的紹興路,新倉路,漢口路…… 你會看到更多改造后的 華麗麗的“新洋房”。 以及, 各種關(guān)于老上海的記憶。 找一戶改一戶,我們一口氣改造了40多個老洋房,這就是Allove。 每當(dāng)裝完一個房子的時候,我都會按照慣例在里邊辦一個Party,好好感謝幫我們裝修的包工頭,容忍我們裝修噪音的左鄰右舍……作為一個“外地人”,沒有他們的幫忙,我是肯定做不成這件事的。 其實人和人之間相處是可以很簡單的,你對他好,他就會對你好。 我想,開了40家民宿,開一家火一家,每一家民宿的回頭客還那么多,大概就是因為這個吧。 客人們,也一定可以感受到了我們在其中的用心。 從下車的那一刻,到入住,到周邊游玩,我們都已經(jīng)考慮得事無巨細(xì),客人只要在公號上動動手指就能解決所有需求,再有別的需求,只要不觸犯法律,我們都隨時待命。 曾經(jīng)一個法國帥哥在連住了5天之后,給我寫了3大頁的感謝信。某日本姑娘,每次來上海,都讓我安排住宿,從來不問價格,不挑房間,因為她知道,一切我都會考慮周全。
在上海呆得久了,我好像越來越喜歡這里了,甚至可以說是,愛上了。 很多客人問我,以后還回不回臺灣,我說,以后就打算一直待上海了,這回就想老死這兒了。在這里,能遇見這么多真性情的人,認(rèn)識這么多好朋友,我覺得自己這么個外鄉(xiāng)人,有點太幸運。 如果有可能,我希望能把改造老洋房這件事情繼續(xù)下去,希望遇見那個和我有著一樣愿景的你。 世界一直在加速, 城市也許會越來越冷漠, 我們只想保留那么個小角落, 在這里, 沒有隔閡,只有溫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