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的首都布拉格,號稱歐洲最美麗的城市之一,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多橋之城,碧波粼粼的伏爾塔瓦河穿城而過,共有18座大橋橫架在河水之上,將兩岸的哥特式、巴洛克式和文藝復興式的建筑連成一體。 橫跨在伏爾塔瓦河上的橋 查理大橋是布拉格人在伏爾塔瓦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橋梁,距今已有650多年歷史,是歷代國王加冕游行的必經(jīng)之路,它橫跨在伏爾塔瓦河上,連接起了布拉格城堡和舊城區(qū)。 1357年,國王查理四世欽定建筑師彼得·帕爾勒日在伏爾塔瓦河上設計并建造一座石橋。這位年僅27歲的年輕人在接到圣旨后竟長跪不起,他發(fā)誓要建成一座全歐洲最好的大橋。大橋造了漫長的六十年,年輕人最終沒看到他設計的大橋的落成,但是他的作品在500年后卻成就了波希米亞歷史上兩位最具魅力的天才——斯美塔那和卡夫卡。 查理四世 1874年秋天,后來被譽為“捷克音樂之父”的作曲家斯美塔那因患耳疾曾一度想結束生命,然而“那天清晨,我緩緩地走上大橋,沒有人知道我想干什么。就在這時我突然聽見了伏爾塔瓦河的激流在撞擊查理大橋的聲音……”之后的故事猜也猜得到,他后來寫下了著名交響詩《我的祖國》,第二章就是《伏爾塔瓦河》。
另一位天才卡夫卡,他就出生在查理大橋橋墩邊上,他的朋友曾回憶:“他從3歲時就開始在橋上游蕩,他不但能說出大橋上所有雕像的典故,有好多次我甚至發(fā)現(xiàn)他竟在夜晚借著路燈的光亮在數(shù)著橋上的石子……”在卡夫卡看來,他的生命和靈感全都來自于這座古老的大橋。 查理橋使用波希米亞砂巖建造,當時有一個傳說,就是在用來粘合石塊的灰漿中加入了雞蛋,能使它更加堅固。本來這只是一個傳說,但是現(xiàn)代的科技足以檢驗灰漿的無機和有機成分,沒想到使用雞蛋的傳說得到了證實。 查理橋的建造以羅馬的天使橋為樣板,可以說是典型的哥特式建橋藝術與巴洛克雕塑藝術的完美結合,橋上有30尊圣者雕像,都是出自捷克17~18世紀巴洛克藝術大師的杰作,被歐洲人稱為“歐洲的露天巴洛克塑像美術館”。 橋的一端入口處聳立著查理四世的全身雕像,橋兩側石欄桿上的30座雕像,是天主教的圣徒和保護神,有女神、武士、人面獸身和獸面人身像等,其中橋右側的第8尊圣約翰雕像,是查理橋的守護者,圍欄中間刻著一個金色十字架位置,就是當年圣約翰從橋上被扔下的地點。
據(jù)說只要用心觸摸石雕像,便會帶給你一生的幸福。不過畢竟歷經(jīng)了幾百年,總會有所損壞,所以現(xiàn)在橋上的雕像大部分都是復制品,真正的幸福要去博物館才能找到了... 畫者: Yuriy Shevchuk 畫者: Yuriy Shevchuk 畫者: Yuriy Shevchu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