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妙玉:“這是舊年蠲的雨水”
茶道講色、香、味、器、禮,而水則是色、香、味三者的體現(xiàn)者。因此,自品茗飲進入人們的生活和文學藝術(shù)領(lǐng)域之后,人們對烹茶所用的水質(zhì)高低、清濁、甘苦的認識和要求就更前進了一步。唐代以降,隨著以“品”為主的飲茶風尚興起,對品茶三要素的體現(xiàn)者“水”,就有了專門的論述。以我所知,除陸羽的《茶經(jīng)》中講到煎茶用水和知識外,與他同時稍晚的張又新收集了不少有關(guān)煎茶用水的資料,加上劉伯芻和自己的理解,編成了一部專門講究用水的專著《煎茶水記》,成為《茶經(jīng)》的續(xù)篇。明人許次紓《茶疏》中曾寫道:“精茗蘊香、借水而發(fā),無水不可與論茶也。”張大復在《梅花草堂筆談》中也說到茶與水的關(guān)系。他說:“茶性必發(fā)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試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惫式诵扃嬖凇肚灏揞愨n》“飲食類”中有“烹茶須先驗水”之說。
水有多種,陸羽在《茶經(jīng)》中把自然界的水分為三個類型:即“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此外還有“雪水”。但一般說來,飲茶用水多以前三種水為常見,雪水則不多見?!都宀杷洝分杏涊d陸羽把三種類型的水又分為二十等。
但是劉伯芻認為煎茶水可分七個等級,比陸羽的“二十等”簡略了些。不論是二十等,還是七等,都說明在茶道專家看來,煎茶的水質(zhì)量是不盡相同的,所以煎出的色、香、味迥然不同。究其原因,明代田藝衡在《煮泉小品》中說出一番道理頗令人信服。他說,“鴻漸有云:‘烹茶于所產(chǎn)處無不佳,蓋水土之宜也?!苏\妙論?!彼M一步分為十部分:“源泉”、“石流”、“清寒”、“甘香”、“宜茶”、“靈水”、“異泉”、“江水”、“井水”、“緒談”。宋徽宗在《大觀茶論》中說:“水以清、輕、甘、潔為美。輕、甘乃水之自然,獨為難得?!泵鞔男苊饔觥读_芥茶記》說:“烹茶,水之功居大?!庇终f,“養(yǎng)水預置石子于甕,不惟蓋水,而白石清泉,會心亦不在遠?!边@些記載和詩句,都說明古人煎茶用水是十分考究的。
曹雪芹時代,煎茶用水也很注意。他的摯友敦敏、敦誠,因出身宗室,對茶酒都有特殊的癖好。敦誠的《四松堂集》中有許多詠茶詩作,如《蔣千之(良騏又號螺峰)編修贈六t峝茶,小詩寄謝,疊前韻》。[5]詩中說到用水事。敦敏的“煎茶”詩題為《茗花》[6],詩云:
驟雨瀟瀟已沸湯,蘭芽別自藹清芳。 地爐紙帳疏煙薄,活火寒泉飛雪香。 幾片綠云凝露潤,一甌碧玉噴珠光。 茶經(jīng)陸羽真能事,輕細相看人品嘗。
二敦顯然喜歡飲茶,且深得茶理。敦誠還有一首《偶憶西山慧云寺龍泉水,因令小奴馳騎往取一瓶,適友人惠以湖井露芽,松下煎之京復情況自怡》。[7]后來敦誠將這段“西山取水”的事,記入《鷦鷯庵筆麈》[8],比詩中所云更詳細。因此,我相信曹雪芹的茶道知識不僅來自書本、來自家庭,恐怕也有來自朋友之處,只不過他更富于創(chuàng)造,使茶道在他的筆下更加五彩繽紛,更加藝術(shù)化、形象化罷了。
《紅樓夢》中寫到煎茶用水的情節(jié),小說有三回書寫到過:(1)用“舊年蠲的雨水”;(2)特意收集來的“雪水”。曹雪芹雖沒有就用水問題大發(fā)議論,但通過妙玉之口說出,頗是強調(diào)了水的來源。請看第41回:
賈母接了,因又問是什么水。妙玉笑回:“是舊年蠲的雨水?!辟Z母便 吃了半盞,便笑著遞與姥姥說:“你嘗嘗這個茶?!眲⒗牙驯阋豢诔员M,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濃些更好了?!辟Z母眾人都笑起來。
用“雨水煎茶”還見于第111回,妙玉到四小姐惜春處,她見惜春可憐而留住,邊下棋邊飲茶,也是用雨水煎茶。
用“雪水”煎茶,《紅樓夢》中也寫到兩處,一是第23回寶玉寫了春夏秋冬季即事詩,其中《冬夜即事》詩云“卻喜侍兒知試茗,掃將新雪及時烹。”說明用“新雪”水來烹茶。第二處仍是第41回,是妙玉論茶道最精彩的一段文字” ……妙玉執(zhí)壺,只向海內(nèi)斟了約一杯。寶玉細細吃了,果覺輕浮無比……。黛玉因問:“這也是舊年蠲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這么個人,竟是大俗人,連水也嘗不出來。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著,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臉青的花甕一甕,總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天夏天才開了。我只吃過一回,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嘗不出來?隔年蠲的雨水那有這樣輕浮,如何吃得?!薄?br>
至此,讀者或許要問:曹雪芹為什么在《紅樓夢》里要花費這么多筆墨特寫“雨水”和“雪水”呢?其實,這絕不是曹雪芹故弄玄妙,“杜撰”什么新奇故事。古人用“雨水”、“雪水”煎茶,不乏其例。唐人陸龜蒙在《煮茶》詩中就有“閑來松間坐,看煮松上雪”之句。宋朝蘇軾在《記夢回文二首并敘》詩前“敘”中也說過:“夢文以雪水煮小團茶”。與曹雪芹差不多同時人,即那位被誤稱為《紅樓夢》續(xù)書作者而又屢遭詬罵的高蘭墅在《茶》詩中也提到用“雪水”煎茶的事。
這些古人以“雪水”煎茶的詩文,反映了自唐宋以來“雪水”煎茶的風俗。人們可能要問,古人用“雨水”、“雪水”煎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仔細考察不難回答這個問題。古時,工業(yè)不發(fā)達,天空大氣沒受到污染,所以雨水、雪水要比今天所見的雨水、雪水潔凈得多。因此食用雨水、雪水是常見的現(xiàn)象,故古人稱雨水、雪水為“天水”。其實,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今天到邊遠地區(qū)或用水困難的地方仍然可以見到用大缸積雨水、雪水食用的現(xiàn)象。從科學角度考察,近代科學分析證明,自然界中的水只有雨水、雪水為純軟水,而用軟水泡茶其湯色清明,香氣高雅,滋味鮮爽,自然可貴。古人用“天泉”煎茶,是與科學分析的結(jié)果相符合的。曹雪芹沒有在人們已經(jīng)熟悉的泉水、井水、河水上作文章,正是他的高明處,給人以更多的烹茶用水的知識,同時也表現(xiàn)了他在茶道方面的深厚修養(yǎng)。
注釋
[5]敦誠:《蔣千之(良騏又號螺峰)編修贈六峝茶,小詩寄謝,疊前韻》,載《四松堂集》,卷一,文學古藉刊行社1955年9月版,第59頁。
[6]敦敏:《茗花》,載《懋齋詩鈔》,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4月版,第120頁。
[7]敦誠:《偶憶西山慧云寺龍泉水,因令小奴馳騎往取一瓶,適友人惠以湖井露芽,松下煎之亦復情況自怡》,載《四松堂集》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48年4月版,第173-174頁。
[8]敦誠:《鷦鷯庵筆麈》,附《四松堂集》后,共八十一則。見《四松堂集》卷五,同上,第417-41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