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激凌”和“涮羊肉”,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兩種美食,卻因為一位皇帝而不可避免地被聯系在一起,這位皇帝便是歷史上鼎鼎大名的元世祖忽必烈。至今,他所發(fā)明的這兩種美食還令我們垂涎三尺、欲罷不能呢!
無巧不成書的“冰激凌”
忽必烈是蒙古人的首領,自然也喜歡喝牛奶,他滅掉南宋稱帝后,定都北京(當時叫大都)。但是北京的夏天非常炎熱,牛奶極不容易保存,新鮮的牛奶耽擱幾個時辰就變質了。聰明的忽必烈靈機一動想了個好辦法,他在牛奶中加入冰塊,牛奶的保存時間就相對延長了。不久,忽必烈卻有了令人可喜的意外發(fā)現,牛奶和冰塊相互融合后成為的“奶冰”味道更鮮美,后來他還往“奶冰”中加入了蜜餞、水果作為佐料,使“奶冰”的色澤更加鮮艷,滋味更可口。當年,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來到中國時,受到了元世祖忽必烈的接見和賞賜,嘗到了當時只有王公貴族才能享用的“奶冰”,馬可·波羅便把“奶冰”的制作方法帶回歐洲,改良后制出了我們今天常吃的“冰激凌”。因此,“冰激凌”雖然是個外來詞,但它卻是源自中國,而且是由元朝開國皇帝忽必烈發(fā)明的。
急中生智的“涮羊肉”
眾所周知,蒙古草原盛產牛羊,忽必烈從小也非常喜歡吃羊肉。南宋末年,他率軍南下遠征,經過幾天的激烈會戰(zhàn),三軍將士都人困馬乏,饑腸轆轆。這時,忽必烈不由地想起了家鄉(xiāng)一望無垠的大草原,想起了家鄉(xiāng)的美食烤羊肉,于是吩咐廚師燒火烤肉。正當廚師準備烤羊時,探馬飛奔進賬報告緊急軍情,說敵軍正在逼近。饑餓難耐的忽必烈一心只等著吃羊肉,他怒發(fā)沖冠地咆哮著:“我的羊肉呢!趕緊給我上羊肉!”廚師們被突如其來的命令嚇呆了,他們非常清楚忽必烈性情暴躁,稍不小心,便可能人頭落地。千鈞一發(fā)之際,有個年輕的廚師急中生智,飛刀把羊肉切成薄片放入鍋中,等到肉色變白,馬上便撈入碗里,撒下細鹽。忽必烈狼吞虎咽地連吃幾碗后,連連稱贊,于是翻身上馬率軍迎敵,結果獲得一場大勝。
在慶功宴上,忽必烈特意點了那道水煮羊肉,各位將領們吃后也贊不絕口。廚師忙迎上前說:“此菜還沒有名稱,請您賜個名字吧?!焙霰亓掖笮χf:“我看就干脆叫涮羊肉吧!”從此,“涮羊肉”就誕生于世。如今,涮羊肉不僅在國內,而且在國外一些地區(qū)也受到美食家們的歡迎,成為華夏飲食文化中一道不可或缺的菜肴。隨著時間的流逝,涮羊肉的吃法與過去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在佐料、配菜、清湯、餐具等方面也更為講究了。惟一不變的,就是人們對涮羊肉的鐘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