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絳,本名楊季康,祖籍江蘇無錫,于1911年7月17日出生在北京市,現(xiàn)年103歲。
1932年,楊絳畢業(yè)于蘇州東吳大學,成為清華大學研究院外國語文學系研究生。此間結識學友錢鐘書,二人情投意合,不久便結成夫婦。1935年與丈夫錢鍾書一同前往英國牛津大學求學,后轉往法國巴黎大學進修。1937年育有一女錢瑗。
1938年,楊絳隨錢鍾書帶著一歲的女兒錢瑗回國。1942年,她業(yè)余學寫的話劇《稱心如意》上演,由戲劇大師黃佐臨先生導演,演出很成功。一夜之間,楊季康女士變成了楊絳先生。
1953年,楊絳任北京大學文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的研究員,作家,評論家,翻譯家。
1966年,楊絳與丈夫錢鐘書先后被打成“牛鬼蛇神”,雙雙接受“改造”。1970年,夫妻雙雙被“發(fā)配”去河南息縣“五七”干校接受改造。她在磨難中直面人生,其豁達樂觀的精神足以讓人仰視。
1997年3月4日,楊絳的獨生女兒錢緩不幸病逝。老年喪子是人生第一大痛,楊絳甚是難過。更不幸的是,1998年12月19日,錢鐘書仙逝。連續(xù)喪失親人的痛苦壓向楊絳先生。
丈夫、女兒相繼去世后,楊絳并沒有沉淪下去,她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將錢鍾書的作品整理出來,還把他密密麻麻的讀書筆記發(fā)表,之后又將他們二人全部稿費和版稅捐贈母校清華大學設立“好讀書”獎學金,獎勵好學上進、成績優(yōu)秀、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使學生能無后顧之憂地完成學業(yè)。楊絳對受獎的學生沒有別的要求,只希望他們學成以后,有朝一日能以各種形式報效祖國、回報社會?!昂米x書”獎學金2001年9月建立以來,由錢鍾書、楊絳作品出版收入積累的資金到2011年已近200萬元,有九名學生獲得獎勵。隨著《鐘書手錢稿集》、《〈宋詩紀事〉補正》、《圍城》英文版、漢英對照本的陸續(xù)出版,基金總額將相當可觀。
2002年,楊絳用自己燭光般微弱的晚年時光,做完這些之后,便開始著手寫作女兒錢瑗未完成的《我們仨》,我們仨》中,我們看到那樣一個讓人仰止
的家庭,也有普通家庭的歡喜與哀愁。楊女士的筆調依然清新優(yōu)雅,冷雋幽默。錢鐘書、楊絳、錢瑗“我們仨”,他們性格各異,志趣相投,都將讀書治學作為自己人生的追求,甚至生命本身。他們的善良、智慧和正直,他們對生、老、病、死的透徹豁達,使人深受啟發(fā),獲益匪淺。
楊絳筆健高壽,這得益于她豁達的人生境界。這種“豁達”是她對命運不作逃遁的外在表現(xiàn)。這種豁達,是對惡意攻擊的一種漠視,也是一種通達世情的超然物外。她在磨難中直面人生,豁達樂觀的精神足以讓人仰視。
楊絳的食量很少,這與她本人胃口有關。平時的一日三餐也和別人無異?;蛟S是錢鐘書喜歡喝牛奶紅茶,所以她家的早餐多是牛奶紅茶、雞蛋、面包配黃油或果醬。豆?jié){也是他們家經常吃到的東西。楊絳對朋友敘說生活細節(jié)?!懊刻旖o他們(家人)親手做豆?jié){。要打得非常非常細,我還會做杏仁醬,那個杏仁醬好吃著呢,我自己做豆?jié){,我還發(fā)明花生可以擱在里頭,核桃也可以做……”
體味生命,珍愛生命,超越生命,楊絳的養(yǎng)生經驗是相輔相成,易說不易為,但她卻能做到。她獨生女兒錢璦、丈夫錢鐘書相繼去世后,楊絳心上的痛楚是任何人都體會不到的。讀書對楊絳的長壽有著很大的幫助。這是因為,靜
心讀書時,忘卻煩惱,心靜如水,物我兩忘,身體各個系統(tǒng)處于相對平衡狀態(tài),有利于人體遠離疾病的侵襲。如今,百歲的楊絳還堅持每天讀書、整理丈夫的筆記,或是翻譯作品等。
更多的長壽秘笈,來自楊絳內心的安寧與淡泊。楊絳對名利沒有任何追求,不善于也不喜愛交際應酬,她就想安安靜靜地寫作,平平淡淡地度日。人們贊譽她是著名作家,她說:“沒有這份野心”;人們說她的作品暢銷,她說:“那只是太陽曬在狗尾巴尖上的短暫”?!稐罱{文集》出版,出版社準備大張旗鼓籌劃其作品研討會,楊絳打了個比方風趣回絕:“稿子交出去了,賣書就不是我該管的事了。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彼f她最大的渴望,是人們把她忘記。
面對人生百年,楊絳說:“我已百歲了,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緣,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往前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凈這100多年沾染的污穢回家?!?/span>

附:楊絳作品《一百歲感言》
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
我今年一百歲,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緣,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
我得洗凈這一百年沾染的污穢回家。我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過平靜的生活。細想至此,我心靜如水,我該平和地迎接每一天,準備回家。
在這物欲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擠你。你大度退讓,人家就侵犯你損害你。你要不與人爭,就得與世無求,同時還要維持實力準備斗爭。你要和別人和平共處,就先得和他們周旋,還得準備隨時吃虧。
少年貪玩,青年迷戀愛情,壯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
人壽幾何,頑鐵能煉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鍛煉,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績;不同程度的縱欲放肆,必積下不同程度的頑劣。
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得到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愿以償。
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tài)才是淬煉心智,凈化心靈的最佳途徑。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于精神,這種快樂把忍受變?yōu)橄硎?,是精神對于物質的勝利,這便是人生哲學。
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yǎng)、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