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正好:號巴山石、梅影堂,生于1968年,研究生文化。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重慶市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青年創(chuàng)作部主任、創(chuàng)作評審委員會委員,重慶市書法藝術研究院特聘書法家、重慶兩江詩書畫院特聘書法家。 榮譽: 2015年《書法》雜志“第五屆中國書壇百強榜”十強; 2014年北京水墨公益基金會提名“重慶市十大青年書法家”; 2008年共青團中央“第四屆全國青少年書法大賽”青年組一等獎(最高獎); 2007年中國書協(xié)“第二屆中國職工藝術節(jié)”書法金獎(最高獎); 2006年西泠印社“首屆手卷書法大展”最佳作品獎(最高獎);2006年《書法》雜志“首屆中國書壇青年百強榜”提名獎; 2002年獲中國書協(xié)“首屆中國職工藝術節(jié)”書法優(yōu)秀獎; 2009年第五屆重慶市藝術獎。 2007年第四屆重慶市藝術獎; 入展: 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主辦的全國第八屆中青年書法篆刻家作品展、首屆行書大展、第三屆草書大展、第七屆楹聯(lián)展、首屆冊頁、首屆扇面展、第十一屆全國展等全國書法展20次。 草書中堂 草書中堂(局部一) 草書中堂(局部二) 草書中堂(局部三) 草書中堂(局部四) 草書中堂(局部五) 行草《曠觀直上》聯(lián)1800*300 書法正好 ——寫在“筆底波瀾---重慶60年代書家12人展”之際 李文崗 14年前,我從一本小冊子上發(fā)現(xiàn)了胡正好,感覺他的字有米芾風貌,當面了解才知道那是他的“我字體”。驚訝于他藝術感覺與米芾的契合,于是我建議就他就從米芾入手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沒想到他居然在大半年后以一手較為純正的米字獲得直轄后的《重慶市第三屆書法篆刻展》三等獎。從此上溯魏晉、下探宋明,他開始了書法正途的行進。其后,他在全國專業(yè)書法展中屢屢入展獲獎,令人欣慰。 胡正好的書法道路是艱辛的。由于職業(yè)原因,他先后在縣共青團、黨校、宣傳部等部門工作。這非他所愿,正如他所說,做一名真正的儒者以擔當這個世界才是他內(nèi)心的本真。在繁重的本職工作外,他還牽頭組織了諸多地方文化的保護、發(fā)掘和史料的整理工作。因此,其書法訓練完全來自于業(yè)余時間,每每夜深人靜才是屬于他的書藝世界。又因此,不能不承認他的藝術潛質和對書法的敏銳洞察力及技法的獲取能力。今年6月,在中國書協(xié)西部書界新秀系列書法(行草)班上,他的作業(yè)獲全優(yōu),在班上現(xiàn)場臨帖比賽中,更因一舉奪冠被授課教師施立剛笑譽為首屆西部蘭亭獎獲得者而成為美談。 在書法錘煉的同時,他將醉心的文史哲融進自己對世界的觀察、體悟之中,并凝結于詩文,成果亦為可觀,這可以體現(xiàn)在他的公開出版專著《梅影堂絮語》中。縱觀歷史,書法的成就不外兩條道路可通,一為專門攻取,一為業(yè)余所得。事實上,書法藝術本質上講并不是一門純技術活兒,她需要表達的是書者對內(nèi)在生命狀態(tài)、外在世界風云的綜合觀照,閱歷越豐,積淀越厚,內(nèi)涵越深。 胡正好的書法根植二王,并于唐宋元明諸家汲取營養(yǎng),尤以行草見長,用筆沉穩(wěn)厚重、結字蕭散天真,章法隨形就勢,不屑于雕飾安排而高妙自在,書卷之氣自然流淌、真力彌漫動人心扉,一如他的為人:低調(diào)、謙和而又剛正、純真。書藝追求無窮盡,最近,他自感越寫越淺薄和無知。實際上這是一個真正藝術家所需要的狀態(tài)。此前,北京水墨公益基金會提名的重慶十大青年書家作品展中,一個晉唐氣息純正的胡正好走到我們面前,今天,他在沿著這條道路繼續(xù)前行。 我有信心看到一個真正書者的誕生。 2014.11.29 (李文崗,現(xiàn)為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重慶市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中國書協(xié)楷書委員會委員、全國第四屆書法家代表大會代表。) 請橫屏欣賞 ![]() ![]() ![]() 草書斗方 ![]() 狀元橋題匾 ![]() ![]() ![]() ![]() ![]() 行楷冊頁(3) ![]() ![]() 草書斗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