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歌》是大型舞蹈史詩《東方紅》的作品之一,以飽滿的感情歌唱偉大的祖國。曲調(diào)既具有頌歌熱烈高昂的氣質(zhì),同時具有蒙古長調(diào)的典型特點。 【視頻1. 《東方紅》-贊歌】 【視頻2. 胡松華 82歲高齡再唱《贊歌》】 【視頻3. 胡松華、杜麗華-馬鈴兒響來玉鳥兒唱】 【視頻4. 胡松華、杜麗華-一朵鮮花鮮又鮮】 【視頻5. 胡松華-西藏名歌《酒歌》】 【視頻6. 胡松華-再舉金杯】 【胡松華 簡介】 胡松華(1931年2月~ )男高音歌唱家。北京人。1949年畢業(yè)于華北大學,任華北大學第三文工團演員。1952年入中央民族歌舞團任獨唱演員。1962~1965年任該團藝術(shù)委員會副主席,兼合唱隊長。1964年在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中任獨唱,任音樂影片《阿詩瑪》中男主角全部唱段。1965年任歌劇《阿依古麗》男主角。1972年任中央樂團獨唱演員。他擅長的曲目有《贊歌》、《塔吉克牧人之歌》、《上去高山望平川》、《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等。 上世紀九十年代,為回報各民族哺育深情、弘揚多民族優(yōu)秀文化,他籌資(含變賣祖屋)錄制并推出了電視音樂藝術(shù)巨片《長歌萬里情》。用年過花甲的歌喉重新精錄了近百首多民族歌曲。并被廣泛評價為"聲勝當年,堪稱奇跡"。片中85%還是他自己的心血之作。 胡松華在世紀之交結(jié)識了"俠客"(胡松華多年誠摯的知音企業(yè)家),不圖名利回報地支持胡松華成立了"胡松華藝術(shù)研究室"。于是,胡松華得以重走邊疆萬里路,進行義務講學并從中親選種子學員,第一批他就收訓了八個民族的十位學員(含藏、蒙古、彝、佤、納西、瑤、回及摩梭人),把他們帶回珠海實行一系列免費培訓,學期三年,胡松華要用最先進的理論與技藝把他們培養(yǎng)成超越自己的歌唱人才。 所獲獎項 胡松華的創(chuàng)作演唱,多次獲重要獎項: 金唱片獎、四十年廣播首唱金曲獎、文化部新作演唱評比一等獎、全球華語歌曲最高投票獎等。另外,《人民日報》以"書畫先于歌唱,鷹馬神韻騰飛"為題、《人民政協(xié)報》以"中華血氣貫丹青"為題詳評其自幼苦學十三年書畫專業(yè)的造詣,并研討了他書畫藝術(shù)與聲樂藝術(shù)之間"同根于氣"互為補養(yǎng)的妙益,記述了胡松華幾十年"苦練書畫養(yǎng)歌氣,勤使歌聲潤畫書"的實驗及他"書畫乃有形之歌聲,歌唱乃有聲之書畫"的集中體會。其書畫作品,出版在海內(nèi)外多種載體,并展示在多家電視專題中,被新加坡聘為書學協(xié)會評議委員。 【百度圖片:胡松華】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