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 謝 您 支 持 原 創(chuàng) 文 章 」 《瓷說蒙元》— 樞府釉 文/濃墨探花 圖片整理/ 壹毛 「 正統(tǒng)的官窯」本想把樞府釉放在第一篇了,可近些年被這鬼谷子給鬧的大元朝的青花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人們都睜著血紅血紅的雙眼在四處尋覓它。所以,開篇首先講青花才更吸引讀者。
我為什么說樞府釉是正統(tǒng)的官窯,是因為在這個官民窯不分的朝代里,它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官窯。首先因為蒙古人是尚白的民族,宮廷生活中的官員侍衛(wèi)皆穿白袍服,而且皇帝每次出行狩獵或閱兵全部都用白儀仗帷幕和白旌旗,連晚上睡覺用的都是白琉璃砌的龍床,而在皇宮里舉行重大節(jié)日慶祝時舉國皆白,在元朝定鼎中原之初朝廷里用的景德鎮(zhèn)所進獻的白瓷都是延續(xù)南宋的影青以及青白瓷,這種瓷有著光亮的透明釉,當時的統(tǒng)治者雖然喜歡,但總想弄點屬于自己本朝特色的東西,比如景德鎮(zhèn)本來是個以北宋年號命名的一個美麗小鎮(zhèn),可蒙古人一來,就改為了浮梁,再比如元青花本來燒制就已經(jīng)很成熟了,可朱元璋建朝一改元人的風格,把瓷器燒的不倫不類。 隨著元朝的勢力在中原的進一步鞏固,漢化程度的加深,朝廷開始不喜歡這種清亮的瓷器來,并命令景德鎮(zhèn)的窯工燒造出一種近似牛奶顏色的不透明狀的瓷器,因為蒙古人的生活離不開奶制品,比如奶茶,馬奶酒,酸奶,奶果子等。所以這種牛奶顏色的瓷器更增進食欲,也更受蒙古人的喜歡,隨著景德鎮(zhèn)窯工的不斷摸索試驗下,終于研制出了一種不透明釉近似鴨蛋殼顏色的釉子,俗稱卵白釉(因為當時瓷胎還沒有研制出磁石與高嶺土相結(jié)合的二元配方,還達不到純白)。 樞府瓷和影青白瓷雖然都是白色胎骨,但樞府比影青胎體厚重,釉色肥厚滋潤,釉面光澤暗弱、不透明;影青白瓷的釉青綠色較為明顯,是一覽無余的透明釉,玻璃質(zhì)感強。沒想到這種瓷器進貢到朝廷后,受到了當時的皇帝大臣的鐘愛,隨即由朝廷規(guī)定造型和紋飾,由景德鎮(zhèn)按規(guī)定生產(chǎn)。 「卵白釉&樞府釉 」至于這種卵白釉的盤子為什么要叫“樞府釉”,那還要歸功于曹昭的《格古要論》“元朝燒小足印花者,內(nèi)有‘樞府’字者高。”曹昭說的這種瓷器就是元代卵白釉瓷,后來被人們稱為“樞府窯”。“樞府窯”這一名詞廣為古玩圈乃至文物界人士所接受。建國以后若干年,人們又基本把這種白里閃青、微黃略帶失透的鴨蛋青色瓷器都稱為“樞府釉瓷”。但這種釉彩的瓷不是為樞密院一個部門燒造的,而是遍及了元朝的皇宮各府院以及與朝廷有關(guān)的達官顯貴,因為蒙古人的生活習慣不像我們漢人那么繁縟,他們雖然征討時很兇殘,但本質(zhì)還是淳樸的。他們不像明清官窯那樣,皇帝妃子用的瓷器顏色紋飾都是有明確規(guī)定的,而在元朝上到皇宮貴胄,下到親王貴族都可以使用。
而朝廷主要使用金銀器為主,少量瓷器為輔,哪個部門訂燒的就印哪個部門的名字,除了樞密院外,帶有包括五爪龍紋在內(nèi)的印有“太禧”、“東衛(wèi)”等字也是元朝宮廷定燒的。還有一些“王”“玉”“德”“國用”“江夏”等字樣就是一些親王貴族訂燒的器物,而且還包括少量吉語,描金等紋樣。這些瓷器的最初燒造地點現(xiàn)在已經(jīng)找到——景德鎮(zhèn)南岸的劉家塢,大量帶有龍紋、鳳紋并有太禧、萬壽、樞府等文字的瓷片被挖掘出來。但燒制這類卵白釉瓷器的窯場還同時燒造青花瓷和黑釉瓷。 至于為什么帶樞府字樣的器物傳世量較多,那是因為樞密院的重要性所決定的,因為樞密院主管軍事和機密,這是在元朝各附院里最重要的機構(gòu),而在元朝統(tǒng)治的97年里,除了朝廷各大派系的互相碾壓之外,全國各地的農(nóng)民起義每天都在發(fā)生,這就使長管軍事的樞密院成為了重中之重,經(jīng)費都是朝廷最高的,而且相比之下人數(shù)也是最多的,而當時金銀等貴重金屬比較稀少,所以定燒的瓷器的日常使用也要比其它部門要多得多。 紋飾除了官造的模印外,刻劃花以及貼塑的都有,而且隨著北方的窯工南遷也隨之帶來了定窯中的印花,這些花紋及器形與其同時期的元代瓷器基本相似,而且有粗有細,胎質(zhì)細膩做工精巧的主要為皇宮和各大院及社會上層人物所使用。而紋飾以印花為主,在元朝晚期統(tǒng)治階級生活奢靡,印花還用刀修整戧金,有的在小件器物上整體繪金飾,主要有云龍、云鳳、云鶴、孔雀、花蝶、纏枝蓮等,其中,最為珍貴的要數(shù)龍紋與鳳紋。這些龍有三爪的、四爪的,甚至五爪的,當然有數(shù)五爪的最為珍貴。五爪龍,只有九五之尊的皇帝或位高權(quán)重的皇親國戚才能擁有和使用。有些五爪龍還伴有鳳的身影,那就更珍貴了,這給收藏者有了很大的想象空間。如皇家祖宗影堂——太禧宗禋院,也定燒這樣的器物,國內(nèi)外收藏中可見“太禧”款卵白釉盤,據(jù)《元史》載,“太禧宗禋院,秩從一品。掌神御殿朔望歲時諱忌日辰享禮典?!边@類盤子,應當就是其定燒器。
另外,“御史臺”也定燒這種卵白釉瓷器,1998年,揚州發(fā)現(xiàn)過青花款“憲臺公用”卵白釉碗殘片,按憲臺即御史臺,這說明,當時定燒這種瓷器的不止樞密院一家。當然,從目前國內(nèi)外發(fā)現(xiàn)的元代卵白釉瓷器來看,燒造最多的還是樞密院,因為很多瓷器盤、碗內(nèi)印有對稱的“樞府”兩字,可見當時龐大的軍事機構(gòu)樞密院確實定燒了大量卵白釉瓷器。
--- 下期將推出《瓷說蒙元》釉里紅,敬請期待 --- 「 感謝您支持原創(chuàng)文章,鼓勵請點贊 ▽ 」 ▼點擊查看「 海撈瓷 丨沉船檔案(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