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歲展慶帖》,紙本,凡19行,249字。120.2厘米×48.8厘米。故宮博物院藏。 《新歲展慶帖》蘇軾書于元豐四年(1081)。 陳季常者廠名糙飛父希亮,字公弼。公弼知鳳翔,東坡始筮簽書判官,相從二年。東坡貶黃州,陳季常獨與友善。時陳正居黃州之北的岐亭。公擇,即李常,亦東坡好友。李常在元豐中卜“落校理,通判滑州。歲余復(fù)職知鄂州”,即今武昌。時東坡“得公擇書,過上元乃行,計月末到此”,因此去信陳季常,相約“公亦以此時來乙,于是便有此帖。但是,后來東坡又改變了計劃,因為他發(fā)出信后,又見“馬鋪報”,知“公擇二十一日人光州界,計今已在光。輒于太守處借人持書約會于岐亭”。于是,便有《正月廿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東禪莊院》和《岐亭道上見梅花,戲贈季常詩》二首。 其時,東坡的生活非常困難,他在《東坡八首并敘》中道:“余至黃州二年,日以困匱。故人馬正卿哀余乏食,為于郡申請故營地數(shù)十畝,使得躬耕其中?!贝藦U營地便為“東坡”,東坡親手墾植其閭,即帖中所謂“上元起造,尚未畢工”。他在給李常的信中亦說:“某見在東坡,作陂種稻,勞苦之中,亦自有樂事。有屋五間,果菜十?dāng)?shù)畝,桑百余本,身耕妻蠶,聊以卒歲也?!豹?br> 帖中所云“扶劣膏”、“木茶臼”,在東坡與陳、李二人的近期信札中出現(xiàn),更證明此帖為同一時期所為。
董其昌跋此帖后說:“東坡真跡,余所見無慮數(shù)十卷,皆宋人雙勾廓填。坡書本濃,既經(jīng)填墨,蓋不免墨豬之論。此二帖(包括《人來得書帖》)則杜老所謂須臾九重真龍出,一洗萬古凡馬空也?!逼鋵?,東坡黃州五年以前書均顯秀逸、勁健,無肥狀。此風(fēng)格使然。 釋文: 軾啟。新歲未獲展慶,祝頌無窮。稍晴,起居如何?數(shù)日起造必有涯,何日果可入城?昨日得公擇書,過上元乃行,計月末間到此。公亦以此時來,如何,如何?竊計上元起造尚未畢工,軾亦自不出,無緣奉陪夜游也。沙枋畫籠,旦夕附陳隆船去次。今先附扶劣膏去。此中;有一鑄銅匠,欲借所收建州木茶臼子并椎,試令依樣造看,兼適有閩中人便,或令看過,因往彼買一副也。乞暫付去人,專愛護(hù),便納上。余寒更乞保重,冗中恕不謹(jǐn)。軾再拜,季常先生丈閣下。正月二日。另紙行書:子由亦曾言,方子明者,他亦不甚怪也。得非柳中舍已到家言之乎。未及奉慰疏,且告伸意,伸意。柳丈昨得書,人還即奉謝次。知壁畫已壞了,不須快悵,但頓著潤筆,新屋下不愁好畫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