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17日,著名國學專家、南京圖書館館長、南京大學教授、三智文化書院名譽院長,最受三智同學們歡迎的老師徐小躍教授為三智道商企業(yè)家國學傳習班的學員們進行了為期兩天的解讀《道德經(jīng)》課程。徐教授從《道德經(jīng)》的思想體系“道”“自然”“無為”方面進行了講授。 徐小躍教授是三智學員非常熟悉和喜愛的講師,他敦厚沉穩(wěn)、談吐不凡、精神抖擻又不失儒雅,他認真嚴謹?shù)膽B(tài)度、詼諧幽默的話語、靈動多變的授課風格和自信的笑容感染著一屆又一屆的同學們。每逢徐教授的授課,課堂上座無虛席,甚至很多學員表示:只要是小躍老師的課我們一定會來聽,哪怕是同樣的內(nèi)容聽上多次,也有不一樣的收獲! 下面讓我們一同回顧一下徐小躍教授在這兩天中授課的核心精華吧! 宇宙世界的本原是什么?萬物是如何產(chǎn)生的?萬物的本質(zhì)是什么?老子既然被稱為是中國的第一位哲學家,那么,他一定要對上述問題作出回答。
結(jié)論是:老子視“道”是宇宙之根、天地之始、萬物之宗、萬物之奧的存在。
老子做出了明確回答:那就是只有是“無”才能做到。這個“無”就是表達以下幾個意思:“無限”、“普遍”、“大全”、“不能規(guī)定”、“不能限制”、“不能范圍”、“無時不有”、“無處不在”、“無始無終”等。
老子所論的“道”是一種用它用不完的存在,即“道”永遠是開放性的,創(chuàng)造性的存在。它需要不斷展開。 總之,要按照下面幾個方面來進入對道家之“道”的理解: 其一,你無法只以你的方式把握到“道”。 其二,道是可以,應(yīng)當被不斷地,以不同形式、方式呈現(xiàn)和表現(xiàn)著。 其三,“萬有”中的“每個”都是完整的“道”性的體現(xiàn)。即道與萬物體性一也。 其四,萬物是分殊的存在,是在不停的,時時的在展開著、彰顯著“道性”。這種“彰顯”和“展開”是對道的無限性的實踐的一個階段,一個部分。 其五,這種“創(chuàng)造”、“運動”永遠不可終結(jié)和完成(完了)。 其六,“道”既存在于萬物,當然也存于人心。人的創(chuàng)造力的每一個成果都是“道”性的體現(xiàn)。 其七,但要同時看到,社會人道中的不真實狀態(tài),那一定不是“道”的“具顯”。人的一個主要任務(wù)就是要“實現(xiàn)”著糾偏工作,從而返回于道的本真狀態(tài)。 其八,于是“道”落入“人心”與“人間”應(yīng)是合符的落入――虛無恬淡寂莫慈柔平靜等等。如果不是,“人”就需要“修練”矣。 老子所謂“自然”的義旨是指“一切存在的本然狀態(tài)”。通俗地說,就是“本來的樣子”、“本來如此”、“自己如此”。老子的“自然”思想始終凸顯宇宙萬物的兩大本性,一為“本然”,二為“自然以成”(不借他力)。老子莊子的“自然”思想是強調(diào)它的“寂寞、恬淡、淡泊、寧靜、真實、淳樸”諸義。一句話,不造作,不作秀,不占有,不依仗(恃),不居功,不自傲。所以,“道法自然”應(yīng)有兩義:一為尊重個性,一為淡泊柔弱。這兩點不能偏廢任何一方。 老子和道家的“自然”概念一直與“性分”概念相關(guān)連用,全稱為“自然性分”。這就告訴我們,“自然”的本義之一,那是表現(xiàn)在“多樣性”與“差異性”。道家一直主張的“自然而然”,“各按其分”的。 老子的“無為”概念實指順應(yīng)自然萬物之性、之情、之勢的行為。是否定人為干涉、強加、造作、妄作、限制等的行為。老子在政治上的“無為”主張。也就是說,老子“無為”思想是分:1、“三因”意義上的無為;2、政治意義上的無為;3、人生意義上的無為。
除此以外,徐小躍教授還對老子其人與《道德經(jīng)》其書做了簡要概述性的介紹,并且對老子有關(guān)水之意向的闡述進行了分析。短短兩天將《道德經(jīng)》中的重點核心內(nèi)容進行點撥。課后同學們紛紛與徐教授交流學習感悟心得,并請老師在他的新作《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儒道佛》簽名留念,與徐老師共同合影。 連續(xù)兩天的課程,徐小躍教授旁征博引、縱橫捭闔,讓國學文化的芬芳魅力彌漫著整個三智書院的教室,滋潤著同學們的心靈。以上的總結(jié)只是對徐小躍教授課程窺其一隅,未能親臨課堂聆聽徐教授課程的童鞋們可以先通過閱讀徐教授的新作《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儒道佛》(點擊即可進入專題頁面)感受他的國學造詣。當然,要是想要真正感受小躍老師的人格魅力還是要來到三智的課堂上親自聽一聽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