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高祖即位以后,封李建成為太子、李世民為秦王、李元吉為齊王。三個人當中,數(shù)李世民功勞最大。太原起兵,原是他的主意。在以后幾次戰(zhàn)斗中,他立的戰(zhàn)功也最多。李建成的戰(zhàn)功不如李世民,只是因為李建是高祖的大兒子,才取得太子的地位。 李世民不但有勇有謀, 而且手下有一批人才。在秦王府中,文有房玄齡、杜如晦等,號稱十八學士;武有尉遲敬德、秦叔寶、程咬金等著名勇將。太子李建成自知威信比不上李世民,心里妒忌,就和弟弟齊王李元吉聯(lián)合,一起排擠李世民。 ![]() 李世民對此一再忍讓,可李建成卻步步緊逼,他和李元吉又想出了挖空秦王府的主意。公元626年,突厥侵犯中原,李建成向李淵建議,讓李元吉出征迎戰(zhàn)。李淵同意了,李元吉卻提出要調(diào)李世民手下的大將尉遲敬德、秦瓊等一起出征,還要求把秦王府的兵馬都劃歸他管。還有消息說,他把這些人馬調(diào)去后將全部活埋,進而除掉李世民。 千鈞一發(fā)、性命攸關之際,尉遲敬德不干了,他激憤地表示:“我不能留在大王這兒,陪著挨殺!”長孫無忌等人也認為,他們不仁,我們也可不義,應該先下手把他們除掉。李世民看他的部下十分堅決,就下了決心。當天夜里,李世民進宮向唐高祖告了一狀,訴說太子跟李元吉怎么謀害他。唐高祖答應等明天一早,叫兄弟三人一起進宮,由他親自查問。 ![]() 第二天早上,李世民叫長孫無忌和尉遲敬德帶了一支精兵,埋伏在皇宮北面的玄武門,只等建成、元吉進宮。沒多久,建成、元吉騎著馬走向玄武門。他們到了玄武門邊,覺得周圍的氣氛有點反常,心里犯了疑。兩人掉轉馬頭,準備回去。忽然,李世民騎著馬從玄武門里趕了出來,高喊:“殿下,別走!”李元吉拿起身邊的弓箭轉過身來就想射殺世民,但是心里一慌張,連弓弦都拉不開。李世民眼疾手快,一箭把李建成先射死了。緊接著,尉遲敬德帶了七十名騎兵一起沖了出來。尉遲敬德一箭,把李元吉也射下了馬。東宮和齊王府的將士得知玄武門出了事,立即全部出動,猛攻秦王府的兵士。李世民一面指揮將士抵抗,一面派尉遲敬德進宮。 唐高祖正在皇宮里等著三人去朝見,尉遲敬德手拿長矛氣喘吁吁地沖進宮來,說:“太子和齊王發(fā)動叛亂,秦王已經(jīng)把他們殺了。秦王怕驚動陛下,特地派我來護駕?!备咦媛犃耍蟪砸惑@。面對這樣的形勢,他只好順勢應變,立李世民為太子。兩個月后,他又傳位給李世民,即為唐太宗。 ![]() 這場流血事件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玄武門之變”。“玄武門之變”以前,是李世民和兩位兄弟權力爭奪已經(jīng)到了劍拔弩張、一觸即發(fā)的白熱化階段。如果李世民不搶先采取非常手段,他就會功虧一簣,之前的努力都付之東流。在這種情況下,李世民只好鋌而走險,搶先動手,才能為自己贏得機會。 在性命攸關的生死較量中,處于劣勢的一方在沒有退路的情況下,要有當機立斷的果敢,奮勇拼搏,就有可能爭得生機,贏得最后的勝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