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方》雜志 第20160706期作者/林贊檬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研究生 本文由“135編輯器”提供技術支持 女,25歲,膚色正常,偏瘦 2016年5月28日初診, 主訴:感冒后咳嗽1月。 患者緣1月前開始出現(xiàn)感冒發(fā)熱,予中藥口服及西藥退熱等對癥處理后熱退,后遺留咳嗽,自行服用過止咳糖漿等藥后仍咳嗽甚,刻下診見:咳嗽,干咳為主,白天為甚,咽癢則咳,咳甚時連聲不斷,稍喘,伴胸滿悶,稍疲倦,無明顯惡風畏寒,無咽干,無口干口苦,胃納可,眠尚可,二便調(diào),舌淡嫩,苔白略厚膩,脈弦略滑。 筆者認為,此乃典型的半夏厚樸湯合訶子散證,于是乃以半夏厚樸湯合訶子散加減,處方如下: 姜半夏25g 川樸15g 云苓20g 蘇梗10g 蘇葉10g 煨訶子15g 桔梗10g 炙甘草6g 旋復花10g(包煎) 生姜3片 5劑,日一劑,溫服,囑徐徐飲之。 服藥5劑后,二診,訴服藥后癥狀已大減,于是再守上方3劑而善后。 本文由“135編輯器”提供技術支持 按:對于半夏厚樸湯一方,《金匱要略》有云:婦人咽中如有炙臠,半夏厚樸湯主之。而《千金要方》則進一步補充了半夏厚樸湯的方證:胸滿,心下堅,咽中怗怗,如有炙肉,吐之不出。歷代醫(yī)家多以為半夏厚樸湯為治療氣郁痰結,交阻咽中所致的梅核氣,但如此則未免過于限制此方的使用范圍。 筆者曾跟隨黃仕沛老師學習,幸得黃老師教導,見老師臨證時多以此方合訶子散用于喉源性咳嗽。半夏厚樸湯原方之中半夏用量為一升,且由“少陰病,咽中傷,生瘡,不能語言,聲不出者,苦酒湯主之”“少陰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湯主之”“婦人咽中如有炙臠,半夏厚樸湯主之”及千金要方的條文,黃師言此方主治病位當在咽喉,而非在肺,咳嗽主要是因為喉嚨不適而引起的咳嗽,而非因為肺氣不降或不宣,如若單獨從肺而治,則難以有效。 筆者曾閱《中國內(nèi)科醫(yī)鑒、中國兒科醫(yī)鑒》:“咳嗽刺戟,喉頭有瘙癢感覺,及疼痛,或失聲癥者,與半夏厚樸湯”,此描述當是喉源性咳嗽。此患者感冒后一月未愈,主要是因為咽喉癢而咳,咳甚時自覺胸滿悶,可知為喉源性咳嗽,當為痰氣互結之癥,無熱證及陰虛見證,因此以半夏厚樸湯合劉河間的訶子散加旋復花而收全功,如若不合訶子散,效果或許較慢。 《黃仕沛經(jīng)方亦步亦趨錄》中:“喉源性咳嗽:黃師觀喉源性咳嗽者,往往干咳無痰,咳嗽頻頻,甚至連聲不斷,如有氣沖,講話時吸氣也咳,在空調(diào)間吸進冷氣也咳,夜間睡覺??戎列褋?,問病人有痰否?答曰:不多。痰色如何?曰:白色。醫(yī)者不要誤以為寒飲射肺而用姜、味、辛、麻、桂等。也不要見咳之不爽以為風熱犯肺或溫燥犯肺,而用宣肺、止咳、化痰、潤燥等,難有愈期。如喉源性咳嗽熱像不顯,黃師概以此方合甘桔湯、訶黎勒散為治,每收奇效。劉守真有訶子湯即甘桔湯加訶子,治失音不能語。” 《經(jīng)方》雜志期待您的持續(xù)關 注及原創(chuàng)投稿~ jingfangzazhi@163.com |
|
來自: 道佛儒醫(yī)舊葫蘆 > 《五官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