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的臨床癥狀為:便次減少,排便不暢、費力、困難,糞便干結(jié)且量少。有研究表明,便秘對于某些疾病,如結(jié)腸癌、肝性腦病、乳腺疾病、早老性癡呆等有重大影響,與部分肛腸疾病,如痔、肛裂等有密切的關(guān)系。 雖然,便秘可由腸道器質(zhì)性疾病引起,但大多數(shù)屬單純性便秘,如食物殘渣不足、腸道應急減退、排便動力缺乏等。 癥狀:大便干結(jié),腹脹腹痛,面紅身熱,口干口臭,心煩不安,小便短赤,舌紅苔黃燥,脈滑數(shù)。 治法:瀉熱導滯;潤暢通便。 用藥:麻子仁丸、牛黃上清丸、黃連上清片、三黃片、龍膽瀉肝軟膠囊、涼膈散、新清寧片、牛黃解毒片等。 癥狀:大便干結(jié),或不甚干結(jié),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腸鳴失氣,腹中脹痛,胸脅滿悶,噯氣頻作,食少納呆,舌苔薄膩,脈弦。 治法:順氣導滯。 用藥:六磨湯口服液、木香順氣丸等。 癥狀:大便艱澀,腹痛拘急,脹滿拒按,脅下偏痛,手足不溫,呢逆嘔吐,舌苔白膩,脈弦緊。 治法:溫里散寒,通便止痛。 用藥:半硫丸、濟川煎丸。 癥狀:糞質(zhì)并不干硬,雖有便意,但臨廁努掙乏力,便難排出,汗出氣短,便后乏力,面白神疲,肢倦懶言,舌淡苔白,脈弱。 治法:補氣潤腸。 用藥:補中益氣丸。 癥狀:大便干結(jié),面色無華,心悸氣短,失眠多夢,健忘,口唇色淡,舌淡苔白,脈細。 治法:養(yǎng)血潤燥。 用藥:麻仁潤腸丸、潤腸丸、四物湯口服液、首烏片、六味地黃丸等。 癥狀:大便干結(jié),如羊屎狀,形體消瘦,頭暈耳鳴,兩顴紅赤,心煩少眠,潮熱盜汗,腰膝酸軟,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 治法:滋陰通便。 用藥:六味地黃丸、通幽潤燥丸。 癥狀: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難,小便清長,面色?白,四肢不溫,腹中冷痛,得熱則減,腰膝冷痛,舌淡苔白,脈沉遲。 治法:溫陽通便。 用藥:濟川煎丸。 中醫(yī)治療重在治本,但若病情較急者,可先配合西藥,對癥治療: 便秘+食欲下降、腹脹: 開塞露+膳食纖維(/益生菌顆粒),適用于成人。 開塞露+媽咪愛(/合生元/益生菌顆粒),適用于小兒。 便秘+便干難解、口臭、尿黃: 開塞露+夏桑菊顆粒(/牛黃上清丸/牛黃解毒片),適用于成人。 開塞露+幼兒清清寶(/小兒七星茶),適用于小兒。 便秘+汗出氣短、無力排便、神疲等: 開塞露+參苓白術(shù)散(/補中益氣丸) 體療法:每日晨起作輕便運動,如太極拳。慢跑等,有利于大腸蠕動加快,改善癥狀。 摩腹法:以臍為中心,兩手繞臍,由小到大,順時針螺旋式轉(zhuǎn)摩36圈,再逆時針方向轉(zhuǎn)摩36圈,對習慣性便秘有良效。 敷臍法:取皮硝9克,加水溶解,與皂角末1.5克調(diào)和敷臍,每日換藥1次,適用于熱秘。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