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上通行為人處世不得罪人的原則。不得罪人的好處是人所共知的。在社會上說話辦事不損害別人的利益和尊嚴,自己的利益和尊嚴也不會輕易遭到別人的損害。有些人自以為心腸不壞,不料在社會上走過一段歷程之后,卻發(fā)現(xiàn)自己不知何故竟得罪了不少人,這些人往往在你求職、晉級或?qū)⒁@得某種利益時從中作梗,挖墻角,甩磚頭,明里暗里破壞你的利益,損害你的名聲。細究起來,多半是因為你在平時為人處世和說話辦事時不講分寸,得罪了人的緣故。須知把握分寸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一方面不加注意,不檢點自己的言行,就可能不經(jīng)意得罪了某位“大爺”,這位“大爺”也未必是檢點之輩,也未必是懂分寸的主兒,一氣之下,可能會給你惹出一些惡劣的事端。想想天下之大,人事之繁,何必與他頂牛較勁呢?何必因他而給自己添亂呢?
如果檢討一下自己的言行,我們在某些環(huán)節(jié)上亂了分寸,多半是情緒使然。切記情緒這東西是不值錢的,它不會給人帶來太大的好處,卻常常給自己招來禍端。而分寸更像一種理智,一種時刻都能為自己留余地的理智,一種知何時進也知何時退的理智。
一般人在盛怒之下,會拿起杯子往地上摔。杯子摔完了就沒有其他東西可丟,所以充其量也只不過是自己損失幾個杯子而已。
可是,一般社會的現(xiàn)象又如何呢?某些人物盛怒時往往忘了自身形象,忘了得罪人,忘了失去人緣可能會對自己帶來的損害。平日相當友善的同伴,雖不致于大吼:“殺掉那家伙!”但個人的立場和利害關(guān)系,至少也會演變成“辦事不靈”的結(jié)果。有些人,為了自己和公司的前途,不得不得罪別人。但可要知道對于職場來說,“得罪人”意味著調(diào)職、冷凍、開除等人事變動的宣告。如果你是經(jīng)商人士的話,“得罪人”就是代表對方的拒絕往來或“關(guān)系凍結(jié)”。
然而,世人的性格類型卻是千奇百怪的。我們說左,他說右,那我們說右,他偏又非說左不可,像這樣永遠和別人唱反調(diào)的人也不少。就算不至于如此偏激,但也有人總固執(zhí)地堅持自己的立場,或自己的意見明明占少數(shù),卻絕不接受他人的任何勸導,也有人頑強地認定只有自己的作法和想法才是天底下最正確的。當然也有掩藏自己心底的企圖而試探對方的心意,不惜唯唯諾諾,奉承拍馬屁,迎合對方口氣,一探虛實的人。
“啊,要是當時那么辦或不說那句話就好了。”
……
感悟;能夠認真把握好說話、金錢與權(quán)力使用的“分寸”和“量”,你的人生便是富足而快樂的。因此,把握“分寸”,從根本上講是基于唯物辯證思維的一種人生態(tài)分寸,需要大力提倡實事求是與探索精神。這一點,很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很好地深思。文/單眼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