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證之洞上宗風 道吾、石霜子父,有王種、臣種、內(nèi)紹、外紹。 傳曰:唐郭中令、李西平皆稱王,然非有種也,以勛勞而至焉。高祖之秦王,明皇之肅宗,則以生帝王之家皆有種,非以勛勞而至焉者也。謂之內(nèi)紹者,無功之功也,先圣貴之。謂之外紹者,借功業(yè)而然,故又名曰借句。曹山章禪師曰:“妙明體盡知傷觸,力在逢緣不借中?!痹凭雍胗X禪師曰:“頭頭上了,物物上通,只喚作了事人,終不喚作尊貴?!睂⒅鹳F一路自別。 洞上宗旨綿密,有王種臣種、內(nèi)紹外紹之說。 李世民為高祖李淵之種,故得封秦王;唐肅宗亦為李氏嫡孫,故得繼明皇為帝。 郭子儀因功而得封王。 如李世民、唐肅宗者,即是王種,即是內(nèi)紹帝位;如郭子儀等有功之臣封王,即是臣種而外紹王位也。 大凡外紹者,須努力為之,方可得封,此譬喻二乘精進,斷證功德;大凡內(nèi)紹者,不涉功勛,自然乘繼王道,此譬喻無上法門。 《法華經(jīng)》中長者子之喻,因不識本來生于富貴之家,故令其日日除糞,終至于接班為長者。此喻世人不曉自己本來是佛,故令其除其染污習氣,露出本色即止。除糞之時,即是功勛外紹;接班之時,卻是識得本來人,內(nèi)紹王種之時。 漸修者,譬如登山;頓悟者,如同登臨山頂,豁然見山外之無限風光。 漸修而至于頓悟,即是居臣位而最終外紹為王;眾生本來是佛,而暫居眾生位者,即如王子,修與不修,悟與未悟,皆改變不了其本來是佛的事實。雖未頓悟,但仍然堅信山外有無限風光本來存在,將來必內(nèi)紹王位。 |
|
來自: 方竹云天圖書館 > 《長清僧釋:慧洪《智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