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通譯21-30譯者:長弓中國 21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匈忏辟馄渲杏形?。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譯文 真正的大德,完全順服道的引導(dǎo)。道作為存在,恍恍惚惚?;谢秀便?,其中有象,恍恍惚惚其中有物。幽幽暗暗,其中有精(精氣、精義),其精甚真,其中有信(信息)。從古至今,他的名未曾改變消失,卻關(guān)照萬物,我如何知道萬物的(存在組成)情狀呢?就是從道的組成得出的。 注:象、物出而為“有”;精、信出而為“無”,所以第一章說“二者同出而異名”。物出而為陰,信出而為陽,精出而為氣。 22章 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譯文 委曲可以成全,彎曲可以可以伸直,低洼更能滿盈,陳舊也能出新,減少可以獲得,多得反而迷惑。所以圣人抱合于德而為天下人求福祉。不顯露自己,反能顯明;不自以為是,反而能彰顯;不自我夸耀,反而能成功;不故意矜持(拘謹(jǐn)),反而長久。也就是只有不在這種相對中爭執(zhí),所以天下沒有誰能與他爭。古來所謂:委曲可以成全,那里是虛言啊,真是能成全并能回歸于道啊。 23章 希言,自然。故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故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譯文 不說話啊,人們所謂的自然。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誰做的呢?天地。天地尚且不能長久,何況于人呢?(天地都在相對之中,何況于人呢?相對于永恒的道而言,有什么不是相對的呢?)所以,順服于道的,歸于道;順服于德的,歸于德。順服于失者,歸于失。歸向道的,道也樂得之;歸向德的,德也樂得之;歸向失的,失也樂得之。人們的信心不足啊,有的根本不信。 24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馀食贅形。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譯文 踮著腳尖,站立不穩(wěn);跨步前進(jìn),不能遠(yuǎn)行。自己顯耀自己的不能顯明,自以為是的不能彰顯,自我夸耀的難以建功,自我拘謹(jǐn)?shù)碾y以長久,這些被(相對脅迫)急功近利的做法相對于道而言,就是剩飯贅瘤,令人厭惡,所以有道的人不這樣。 25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yuǎn),遠(yuǎn)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譯文 有一種混合了各種存在(物質(zhì)存在在其中,非物質(zhì)存在也在其中,各種時空信息也在其中,實在沒辦法用任何名稱來指稱這一永恒)的根本存在,在世界存在之前就存在;(在天地生成之前)靜寂啊,寂寥啊,獨立存在從不改變,循環(huán)運行不知疲倦,是以生成天地(可以成為天地萬物之母)。我不知其名字,稱其為“道”,勉強名之為“大”。 大則在時間上沒有邊際,在空間上也沒有界線,而且循環(huán)往復(fù)。所以說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世界之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人取法地的運行,地取法宇宙之運行,宇宙取法道之運行,道取法于(最高的主宰)自然。 26章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譯文 厚重是輕靈的根本,鎮(zhèn)定可以制約煩躁。所以君子終日行事,不離自己的擔(dān)當(dāng),雖然生活華麗但鎮(zhèn)定超然,(不陷于物欲的陷阱之中)。為何萬乘之主沒有相應(yīng)的擔(dān)當(dāng),重視身體之欲而輕視天下大任呢?輕浮沒有擔(dān)當(dāng)就會失去根本,浮躁就會喪失主見,(這不是循道而行的樣子)。 27章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shù)不用籌策。善閉無關(guān)楗而不可開。善結(jié)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譯文 善于行事的不留痕跡,善于論證的不留瑕疵,善于計算的不用籌策,善于關(guān)閉的,沒有插銷卻打不開,善于結(jié)扣的,沒有繩索卻解不開。所以圣人善于救人,沒有誰被放棄;善于救物,也沒有廢棄之物。這就是學(xué)習(xí)了悟生命的功課。良善的人是不良善的老師,不良善的人是善良者的借鑒。不重視自己的老師,不憐惜自己的借鑒,雖然智慧也是大迷惑,這是生命長進(jìn)中奇妙的關(guān)鍵。 28章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fù)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fù)歸於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fù)歸於樸。樸散則為器,圣人用之則為官長。 譯文 知道自己強健,應(yīng)該持守柔若,好像天下的溪流。作為天下的溪流,不要離棄永恒的德性,回歸到嬰兒一樣淳樸。知道自己光明,卻要戒守黑暗,為天下謀福祉。為天下謀福祉,不要有損永恒的德性,回歸到大道的無極。知道自己榮譽,謹(jǐn)守可能招致的侮辱,好像天下的山谷一樣謙卑。作為天下的山谷,永恒的德性才能充足,就能返璞歸真。歸真才是真正成器(這樣,道里本我的生命才算長成),圣人可以用他為官長(即具體的社會擔(dān)當(dāng))。 29章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zhí)也,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夫物或行或隨、或噓或吹、或強或贏、或載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譯文: 想要取用天下的資源來達(dá)成自己的意志,我看這樣的事難以完成。天下資源,是神所用的器具,不可以用來達(dá)成個人意愿,也不能把持,硬要做必然失敗,硬把持必定失去。物或人的秉性不同,有的人踐行自己的主張,有的人只是追隨;有的和煦,有的寒冷,有的強硬,有的軟弱,有的安全,有的危險。所以圣人遠(yuǎn)離極端、奢侈、過分。 30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過後,必有兇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強。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譯文 用道輔助執(zhí)政者的,不以軍事力量逞強天下。軍事行動經(jīng)常是自作自受。軍隊所到之處,荊棘會生出來;大戰(zhàn)之后,必有災(zāi)年。(若是用兵),最好是達(dá)到解救危難的結(jié)果就行了,不敢用兵逞強,濫殺無辜。有了戰(zhàn)果也不要矜持,不要夸耀,不要驕傲,要知道取得這樣的結(jié)果是不得已,有了這樣的結(jié)果就不要再逞強了,氣勢過盛就轉(zhuǎn)向消退,就偏離了道,不符合道的行動必定早早失敗。 |
|
來自: 昵稱30339968 > 《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