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海人生 圓通可為舟
在風(fēng)中,小草容易彎曲,參天大樹則巍然挺立,不擺不動。但是一陣狂風(fēng)可以把大樹連根拔起,可是,不管風(fēng)有多大,也不能把在狂風(fēng)面前彎倒在地的小草連根拔起。人固然需要刀片般的鋒利,但也需要柳條一樣的柔韌,要柔中帶剛,剛中帶柔,方里見圓,圓中顯方,才會活得自由自在。 做人是與所有阻力進行較量,拼個你死我活,還是積極地排除萬難,去爭取最后的勝利?凡是有所作為的人,一定是能夠謙虛圓滑處世的人;凡是坐失良機的人,一定是性格倔強不肯接受他人意見的人。 古語云:“取象于錢,外圓內(nèi)方?!边@不是老于世故,實際上,圓是為了減少阻力;圓是立世之本,是實質(zhì),也是為人處世之道。 人生像大海,處處有風(fēng)浪,時時有阻力。做人是與所有阻力進行較量,拼個你死我活,還是積極地排除萬難,去爭取最后的勝利?有些人在面對人生的疑問時,總是消極地逃避。 凡是有所作為的人,一定是能夠謙虛圓滑處世的人;凡是坐失良機的人,一定是性格倔強不肯接受他人意見的人。《菜根譚》中“建功立業(yè)者,多虛圓之士;僨事失機者,必執(zhí)拗之人”是對其的高度概括。 為了獲得絢麗的人生,我們必須忍受許多痛苦,向一些強大的勢力妥協(xié)。必要而合理的妥協(xié),便是這里所說的“圓”。不會“圓”,就相當(dāng)于沒有駕馭感情的意志,往往會碰得焦頭爛額,甚至一敗涂地。 三國時期,楊修在曹操手下任主簿,起初曹操很重用他,楊修卻不安分起來。一次,建造相府,才造好大門的構(gòu)架,曹操來察看,沒說話,只在門上寫了一個“活”字就走了。楊修一見,就令工人把門造窄。別人問為什么,他說門中加個“活”字不是“闊”嗎?丞相是嫌門太大了。 楊修其人,有個毛病就是不看場合,不分析別人的好惡,只管賣弄自己的小聰明。當(dāng)然,光是這些還不會出什么大問題,誰想他后來竟?jié)u漸地攪和到曹操的家事里去了。 曹操的長子曹丕、三子曹植,都是曹操選擇繼承人的對象。曹植能詩賦,善應(yīng)對,很得曹操歡心。曹操想立他為太子。曹丕知道后,就秘密地請歌長(官名)吳質(zhì)到府中來商議對策,但害怕曹操知道,就把吳質(zhì)藏 在大竹片箱內(nèi)抬進府,對外只說抬的是綢緞布匹。這事被楊修察覺,他不加思考,就直接去向曹操報告,于是曹操派人到曹丕府前盤查。曹丕聞知后十分驚慌,趕緊派人報告吳質(zhì),并請他快想辦法。吳質(zhì)聽后很冷靜,讓來人轉(zhuǎn)告曹丕說:“沒關(guān)系,明天你只要用大竹片箱裝上綢緞布匹抬進府就行了?!苯Y(jié)果可想而知,曹操因此懷疑是楊修幫助曹植來陷害曹丕,十分氣憤,就更討厭楊修了。 又有一次,曹操讓曹丕、曹植出鄴城的城門,卻又暗地里告訴門官不要放他們出去。曹丕第一個碰了釘子,只好乖乖回去。曹植聞知后,又向他的智囊楊修問計,楊修干脆告訴他:“你是奉魏王之命出城的,誰敢攔阻,殺掉就行了?!辈苤差I(lǐng)計而去,果然殺了門官,出了城。曹操知道以后,先是驚奇,后來得知事情真相,愈加氣惱,于是開始找碴兒要除掉這個不知趣的家伙。 最后機會果然來了。建安24年(公元219年),劉備進軍定軍山,他的大將黃忠殺死了曹操的愛將夏侯淵,曹操親自率軍到漢中來和劉備決戰(zhàn),但戰(zhàn)事不利,要前進害怕劉備,要撤退又怕被人恥笑。一天晚上,護軍來請示夜間的口令,曹操正在喝雞湯,就順便說了:“雞肋?!睏钚蘼牭揭院?,便又耍起自己的小聰明來,居然不等上級命令,只管教隨從軍士收拾行裝,準備撤退。曹操知道以后,他竟說:“魏王傳下的口令是‘雞肋’,可雞肋這玩意兒,棄之可惜,食之無味,正和我們現(xiàn)在的處境一樣,進不能勝,退恐人笑,久駐無益,不如早歸,所以才先準備起來,免得臨時慌亂?!辈懿僖宦?,差點氣炸,大怒道:“匹夫怎敢造謠亂我軍心!”于是喝令刀斧手,將楊修推出斬首,并把首級懸掛在轅門之外,以為不聽軍令者戒。 雖然曹操事后不久果真退了兵,但仔細想想,楊修之死也確實罪有應(yīng)得。試想兩軍對壘,是何等重大之事,怎么能根據(jù)一句口令,就賣弄自己的小聰明,隨便行動呢?無論有沒有前面所說的那些芥蒂,單這一點也足以說明楊修其人恃才傲物、我行我素、不考慮事情后果。楊修的行為確實值得深思,我們只應(yīng)把他作為前車之鑒,切不可把他當(dāng)成聰明的楷模。 心靈寄語 我們會發(fā)現(xiàn)踏踏實實的人很容易與他人共處,而鋒芒畢露的人則沒有什么太好的人緣。人緣可不是小問題,它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你社交的成敗。因此,要學(xué)會控制你的聰明。世上有真聰明與假聰明之分??上У氖牵行┤藢儆诩俾斆?,卻并不自知,其結(jié)果可想而知。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做人原則,有些人可能喜歡平淡從容,有些人可能喜歡鋒芒畢露。我們會發(fā)現(xiàn)踏踏實實的人很容易與他人共處,而鋒芒畢露的人則沒有什么太好的人緣。人緣可不是小問題,它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你社交的成敗。因此,要學(xué)會控制你的聰明。 來源:榼藤子《心若沒有棲息,到哪都是流浪》 感悟:世上生活中有兩種人,幸福的與不幸福的。幸福的人,并不是他們在人生道路上是多么一帆風(fēng)順,也不是他們的能力有多么超群,而只是因為他們善于控制自己的內(nèi)心,能在狂風(fēng)暴雨中看到美麗的彩虹,能在一敗涂地中看到美好的將來;不幸的人,也并不是缺少運氣,更不是老天無眼,給他們的垂憐不多,只是心靈被羈、行為被困。 “福由心生,境有心造”,心若沒有棲息,到哪都是流浪。心安,即使無家也會處處是家,心安理得時,處處見幸福。一個人的內(nèi)心就是一個人真正的主人,要么你去駕馭生命,要么是生命駕馭你,而你的內(nèi)心將決定誰是坐騎,誰是騎師。起心動念間,如果我們自己身心茫然,不知所住,不知所往,那勢必會心生空虛流浪之感。花有十樣紅,人有十樣命,哪一種紅都是紅,哪一種命都有哪種命的幸,在任何時候,人都可以改變自己對事物的認知和自己的心情,就可以在時光的逆旅中快樂行走。一切不關(guān)外物,一切因心而起。也許你只是一朵殘缺的花,只是一片熬過旱季的葉子,或是一張簡單的紙、一塊無奇的布,也許你只是時間長河中一個匆匆而逝的過客,不會吸引人們半點的目光和驚嘆,但只要安住身心,不囿于得失,不憚于失敗,你就可以自豪地宣稱:世界很精彩,生活很精彩,我,也很精彩!文/單眼老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