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徐道安 曾德春 ——————————— 研修動態(tài) 5月18日上午,國家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準組核心成員、山東教育學院常初芳教授作了《通用技術課程中有關學生評價的問題》的講座。在講座中,她重點講了“課程四要素”,“通用技術的三級評價”,她分析了香港《科技概論》考試大綱和考試試卷,使學員對評價有了更深的認識。 隨后,國家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準組核心成員、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訓院教研員段青進一步就通用技術課程學生的評價問題進行了分析,重點講了“終結性評價的設計與分析”,使學員出通用技術書面考試試卷有了明確的目標和方向。 學員研修感受 ?。êD先A僑中學 徐道安) 這是21世紀的第五個年頭,激情燃燒的五月,在我工作的美麗的椰城,迎來了一次盛會——通用技術國家級研修學習。我和來自海南乃至祖國黑龍江、福建等地的同仁、專家一起研修通用技術課程,感到非常榮幸和自豪。 這次為期10天的國家級研修,國家教育部非常重視,派教育專家送教上門。學員現場聆聽了學科頂尖專家的專題報告,經過專家對通用技術課程的的解析,再加上與同行們的交流、探討,使自己對通用技術這門課程有了一個更深層次的認識。 通用技術是一門全新的課程,學生是新的,教材是新的,就我們教師來說也是新的。作為新中國第一代通用技術教師,我們急需理論引領,需要教學實踐的指導。 正如顧建軍老師所說的,優(yōu)秀的實踐需要科學的理論做支持。如果沒有理論或者理論基礎不夠,在某種程度上仿佛是“盲人騎瞎馬”,我們就不會有優(yōu)秀的實踐,而且自己也無法判斷實踐是否正確。 通用技術老師如果沒有理論知識作為基石,就會覺得心里沒底。陳凡老師、史金飛老師、常初芳老師、段青老師、于慧穎老師的講座對技術的發(fā)展史、技術的本質、有關的技術理論知識進行了解析。這讓我們提高了相關的理論知識水平,使我們能更自信地站在高中通用技術的講臺上。 通過學習,使我們理解了“課標的思想基點是以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yǎng)為核心目標,技術素養(yǎng)是對技術的理解、使用、評價和管理的能力。這種能力可能是一部分人謀生的手段,更應該成為大部分人舒適、順利地在這個高科技時代生活的基本能力”。通過學習,使我們體會到應該重視學生技術能力的培養(yǎng),這也是貫徹落實“科教興國”的戰(zhàn)略決策,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需要。 自2004年下期任教通用技術這門學科以來,我對課程的理解總是飄忽不定,時而把設計操作作為主要教學目標,時而又把對學生技術思想和方法的引導作為主要教學目標。通過段青老師對教學目標的解析,使我體會到課程的實施不僅僅是動手實踐,不是為了解決某個具體問題而進行的設計,它還涉及到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以及共通能力等等。相對而言,學生對技術思想和方法的領悟和運用,對技術的人文因素的感悟與理解更為重要,在此基礎上進行探究、試驗與創(chuàng)新,更能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yǎng),為學生終身發(fā)展的順利實現提供保障。這是我們教學的終結目標。 通用技術課的老師在教學中最需要的是課堂教學的實例、案例以及相關的教學資料,最感頭痛的是教學資源的缺乏。關于教學資源問題,程鎬初老師通過他的實物展示告訴我們,用身邊隨手可得的器材制作的教具可以用來輔助課堂教學??梢越鉀Q教學資源的缺乏的問題。 程鎬初老師告訴我們,教師必須首先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技術,并且要有較強的動手制作能力。教學中多用模型、實物、演示、圖片等直觀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參與設計和制作,如果只是紙上談兵或只是演示一下,就達不到課程的目的。 這次國家級研修培訓,收獲還不在通用技術課程研修本身,通過短短10天的培訓,使我們學到了專家們的敬業(yè)精神。如果說專家們博大精深的知識,撥開了教師們心中的疑惑,引領我們走進了通用技術課程,提升了我們的課程理念。那么,專家們高度負責的敬業(yè)精神感染了每個學員,也增強了每個學員不斷推進通用技術課程的信心和決心。 通用技術課程的開設是新課改的亮點,是新生事物,是前人沒有做過的事業(yè),通用技術課程的空白需要我們去填補,作為新中國第一代通用技術教師,只要我們愛崗敬業(yè)、奮力拼搏,一定能夠開創(chuàng)中國基礎教育美好的未來。 研修體會 三亞榆林八一中學:鐘進清 國家級高中通用技術新課程骨干教師二期培訓共進行為期10天的研修。根據研修日程的安排,共進行“課標深化研修、技術基礎知識補充、必修內容解析、教學方法與策略探討、教學資源開發(fā)、教師與學生評價、校本教研與總結”等主題的深入研修。研修涉及面之廣、專家講解之深入、時間之長,是目前通用技術培訓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 陳凡教授所做的《當代技術發(fā)展趨勢與新的技術觀的建立》的報告,使我認識到人類技術演進的歷史,當代新的技術觀是如何建立的。為通用技術的授課奠定了技術理論基礎知識。東南大學史金飛教授的報告《系統(tǒng)、信息、控制與技術設計》,則從更深層面闡述了系統(tǒng)論的創(chuàng)立和發(fā)展。知道系統(tǒng)論的誕生實際上是多個學科綜合產生的結果。有了對這些理論知識背景的理解,能使我在講授《技術與設計2》其中關于系統(tǒng)與控制的相關內容時,顯得更加游刃有余,能指導學生從系統(tǒng)的觀點看問題,而且懂得各種系統(tǒng)間的相互聯系。 常初芳所做《技術與設計1—內容解析》,段青所做《技術與設計2—內容解析》,則更加側重于從教材本身對兩個必修模塊進行深入剖析,使我對教材理解更加深入,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能夠體會出作者的編排用意,而且能緊扣課標深入挖掘教材,使課堂教學效果更加理想。 至于對教學方法與策略問題的探討,我能夠很好的理解。對于教師來說,教學方法在很多學科都具是有共通性的。我雖然身處一線教學,但對通用技術課程則是一個全新領域。經過與專家、老師為期幾天的研修,我都能夠明白通用技術課程教學所具有的方法和特點,并且能夠借助其他學科的教學經驗,繼續(xù)為通用技術的教學服務。 程鎬初老師做了關于如何開發(fā)課堂教學資源的報告,重點介紹了通用技術實驗室的儀器配備情況。明確通用技術教學在必修模塊和選取修模塊應當配備什么教學儀器、材料。各學校應當根據學校的實際條件合理的配置,并且實地參觀了海南國科園學校的配置情況,供老師作為一參考的實例。 研修的最后一天,則重點介紹了教師與學生的評價問題。我聆聽了國科園學校教導的匯報。他們的做法是通過過程性評價(作業(yè)、考勤)、學生作品、終結性測評(試題)三方面對學生進行測評。這樣既體現出了過程性評價,也兼顧到了終結性評價。我認為這種評價方式很合理,而且操作簡單,是可行性較高的一種評價方式。 通過這次培訓,無論從理論上,還是教學上,我都得到了很大提高。人們常說:“要給學生半桶水,自己必需是一桶水”。希望這次的培訓,能給自己,同時也給學生都是雙贏的結局。 研修體會 澄邁縣第二中學:曾德春 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我本是文科教師,臨時受命參加“通用技術”課國家級二期研修,原本想“通用技術”課只不過是高中“勞動技術”課,看看教材,照本??浦v一些勞動技巧就行了,但通過研修,感觸頗深,體會到“通用技術”課不是一門簡單的學科,它是通過教材的載體來培養(yǎng)人們技術技能和發(fā)展技術能力的一門學科,因此要教好這門功課責任重大,任重而道遠。 聽取了課標組專家對課程標準的分析,如何把握教材能力的傳授,幫助我們提出教學中常見的一些問題和對策,使我們對“通用技術”課的備課、上課以及對學生學分的評定和對學生終身評價的評定有了充分的認識等。這種親切的關懷和幫助,使我終身難忘。 通過聽課、評課以及參觀海南國科園實驗學校等一系列的活動,使我的視野大開,站在一定的高度上來把握教材。與同行們互相討論、探究,對怎樣上好一節(jié)“通用技術”課提出許多有見地的和很有價值的意見和觀點,為我今后上好“通用技術”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通用技術》課教學需要合作的力量 屯昌中學:葉秀芬 我有幸參加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骨干教師研修班的學習、在學習期間,我認真聽取了課標組專家的報告,使我對“通用技術”課教材的深度和廣度有了較深刻的認識,對統(tǒng)領教材,把握教材,駕駛教材能力的提高有較大幫助,專家們諄諄教誨使我今生難忘。 在沒有研修之前,人們普遍認為“通用技術”課就是高中“勞動技術”課,在教學時傳授一些勞動技巧就行了,其實不是, “通用技術”課是培養(yǎng)學生技術能力,發(fā)展技術潛力的一門學科,同時也是各門學科技術知識的綜合體。課標組專家對教材設計與編寫的剖析,幫助我們提出教學中常見的一些問題和對策,如何把握課標,根據課標怎樣備課、上課、聽課、評課、說課以及怎樣的課才是一節(jié)成功的“技術設計”課等等,這種面對面手拉手無微無致的關懷和幫助以及殷切的期望,無時無刻在我大腦中浮現。 聽了凌水中學王秀老師和華興學校石堅老師“通過技術”示范課和同行們的評議,大家暢所欲言,各顯神通,對同一個問題提出不同的看法和不同的切入點,使我感觸很深,領悟到了不少知識,懂得了上好“通用技術”課應具備什么條件,教師應具備什么樣的素養(yǎng)。我想:如果今后每上一節(jié)“通用技術”課都有這么多同行與專家們一起來探究,教師的教學藝術與教學水平必將大大提高,教學過程肯定會達到課標的要求,“通用技術”課肯定會得到學生的喜歡。 “通用技術”課教學需要合作的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