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處原來不勝寒,低調(diào)融入是真知 人出類拔萃,與別人不一樣時,人們普遍的心理不是希望他好,助他一臂之力,而是眾人共同出擊,把他拉回到跟自己一樣的位置。這種表現(xiàn),通常來源于人類的嫉妒之心,或許人們可能會感到他人的成功會映襯出自己的失敗。因此,越是位居顯要處,越要懂得不過度張揚自己、鋒芒畢露,唯此,才能免于遭受他人的嫉妒、打擊,避免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曾國藩是在他的母親病逝,居家守喪期間響應(yīng)咸豐帝的號召,組建湘軍的。不能為母親守三年之喪,這在儒家看來是不孝的,但由于時勢緊迫,他聽從了好友郭嵩燾的勸說,“移孝作忠”,出山為清王朝效力。 可是,他鋒芒太露,處處遭人忌妒、受人暗算,連咸豐皇帝也不信任他。1857年2月,他的父親曾麟書病逝,清朝給了他三個月的假,令他假滿后回江西帶兵作戰(zhàn)。曾國藩伸手要權(quán)被拒絕,隨即上疏試探咸豐帝,說自己回到家鄉(xiāng)后念及當(dāng)今軍事形勢之嚴峻,日夜惶恐不安。 咸豐皇帝十分明了曾國藩的意圖,他見江西軍務(wù)已有好轉(zhuǎn),而曾國藩不過是大清帝國一顆棋子,于是,咸豐皇帝朱批道:“江西軍務(wù)漸有起色,即楚南亦就肅清,汝可暫守禮廬,仍應(yīng)候旨。”咸豐皇帝如此假戲真做,曾國藩真是欲哭無淚。同時,曾國藩又要承受來自各方面的輿論壓力。此次曾國藩離軍奔喪,已屬不忠,此后又以復(fù)出作為要求實權(quán)的砝碼,這與他平日所標榜的理學(xué)面孔大相徑庭,因此,招來了種種指責(zé)與非議,再次成為輿論的中心。朋友的規(guī)勸、指責(zé)如潮水般席卷而來,朋友吳敢把一層窗紙戳破,說曾國藩本應(yīng)在家守孝,卻出山,是“有為而為”;上給朝廷的奏折有時不寫自己的官銜,這是存心“要權(quán)”。在內(nèi)外交困的情況下,曾國藩憂心忡忡,遂導(dǎo)致失眠。朋友歐陽兆熊深知其病根所在,一方面為他薦醫(yī)生診治失眠,另一方面為他開了一個治心病的藥方:“岐、黃可醫(yī)身病,黃、老可醫(yī)心病?!睔W陽兆熊借用黃、老來諷勸曾國藩,暗喻他過去所采取的鐵血政策未免有失偏頗,鋒芒太露,傷己傷人。面對朋友的規(guī)勸,曾國藩陷入深深的反思。 自率湘軍東征以來,曾國藩有勝有敗,四處碰壁,究其原因,固然是由于沒有得到清政府的充分信任而未授予地方實權(quán)所致,同時曾國藩也感到自己在修養(yǎng)方面有很多弱點,在為人處世方面剛愎自用、目中無人。 后來,曾國藩在寫給弟弟的信中,談到了由于改變了處世的方法而帶來的收獲:“兄自問近年得力唯有一悔字訣。兄昔年自負本領(lǐng)甚大,可屈可伸,可行可藏,又每見得人家不是。自從丁巳、戊午大悔大悟之后,乃知自己全無本領(lǐng),凡事都見得人家有幾分是處,故自戊午至今九載,與四十歲以前遇不相同,大約以能立能達為體,以不怨不尤為用。立者,發(fā)奮自強,站得住也;達者,辦事圓融,行得通也?!币郧埃鴩獙賵龅姆暧?、諂媚及腐敗十分厭惡,不愿為伍,為此所到之處,常開誠布公,一針見血,從而遭人忌恨,受到排擠,經(jīng)常成為輿論諷喻的中心?!皣獜墓儆心辏枤v京洛風(fēng)塵,達官貴人,優(yōu)容養(yǎng)望,與在下者漸疏和同之氣,蓋已稔知之。而慣常積不能平,乃變而為慷慨激烈,軒爽骯臟之一途,思欲稍易三四十年不白不黑、不痛不癢、牢不可破之習(xí),而矯枉過正,或不免流于意氣之偏,以是屢蹈愆尤,叢譏取戾?!苯?jīng)過多年的宦海沉浮,曾國藩深深地意識到,僅憑他一己之力,是無法扭轉(zhuǎn)官場這種狀況的,若想繼續(xù)為官,那么唯一的途徑,就是去學(xué)習(xí)、去適應(yīng)?!拔嵬暝诠?,與官場中落落不合,幾至到處荊榛。此次改弦易轍,稍覺相安。”此一改變,說明曾國藩日趨成熟與世故了。 攻下金陵之后,曾氏兄弟的聲望可說是如日中天,達于極盛,曾國藩被封為一等侯爵,世襲罔替,所有湘軍大小將領(lǐng)及有功人員,莫不論功封賞。時湘軍人物官居督撫位子的便有十人,長江流域的水師,全在湘軍將領(lǐng)控制之下,曾國藩所保奏的人物,無不如奏所授。 但樹大招風(fēng),朝廷的猜忌與朝臣的妒忌隨之而來。頗有心計的曾國藩應(yīng)對從容,馬上就采取了一個裁軍之計,不等朝廷的防范措施下來,就先來了一個自我裁軍。正所謂忍一時風(fēng)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曾國藩意識到雞蛋是不能與石頭碰的,既然不能碰,就必須改變思路,明哲保身。 曾國藩的計謀手法,自是超人一等。他在戰(zhàn)事尚未結(jié)束之際,即計劃裁撤湘軍。他在兩江總督任內(nèi),便已拼命籌錢,兩年之間,已籌到550萬兩白銀。錢籌好了,辦法擬好了,戰(zhàn)事一結(jié)束,即宣告裁兵,不要朝廷一文,裁兵費早已籌妥。 同治三年六月,曾國藩攻下南京,取得勝利,七月初即開始裁兵,一月之間,首先裁去25000人,隨后亦略有裁遣。人說招兵容易裁兵難,在曾國藩看來,因為事事有計劃、有準備,也就變成招兵容易裁兵更容易了。 曾國藩深諳老莊之法,他對清朝政治形勢有明了的把握,對自己的仕途也有一套圓熟通達的哲學(xué)理念。他在給其弟的一封信中表露說:“余家目下鼎盛之際,沅(曾國荃字沅輔)所統(tǒng)近二萬人,季(指曾貞干)所統(tǒng)四五千人,近世似弟者,曾有幾家?日中則昃,月盈則虧。吾家盈時矣。管子云,斗斛滿則人概之,人滿則天概之。余謂天之概無形,仍假手天人以概之。待他人之來概,而后悔之,則已晚矣?!?/font> 正是由于曾國藩處安思危,在功高位顯之時能洞悉世態(tài)人情之險,從而以退為進,保持一種低調(diào)通達的作風(fēng),才能確保和成就他終生的功德。 曾國藩說:越走向高位,失敗的可能性越大,而慘敗的可能性也越大,因為“高處不勝寒”啊!那么,每升遷一次,就要以十倍于以前的謹慎心理來處理各種事務(wù)。他借用“烈馬駕車,繩索已朽”,形容隨時有翻車的可能。 因此,我們?nèi)f不可因一時的得意而麻痹大意,認為自己“福大命大”,應(yīng)該時時反躬自省,修身立德,這樣才能確保長久的安順。 感悟:低調(diào)的人,能夠在志得意滿的同時,為他人騰出一片休憩、喘息的空間,不讓自己的榮耀成為盤踞在他人心中的陰影;不讓自己光鮮、輕狂的身影成為他人瞄準、射擊的靶子。低調(diào)的人,絕不會妄自尊大,四處逞強,他們總是于不驕不躁、不顯不露間蓄積實力,潛行于世。低調(diào)做人既是一種策略,也是一種姿態(tài),同時更是一種風(fēng)度,一種胸襟。在萬丈紅塵中,低調(diào)的人始終以平和的心態(tài)來看待世間的功利得失,且能寵辱不驚、貧賤不移。文/單眼老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