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下自己肩上的仇恨袋
仇恨就像扛在肩上的袋子,只要你把生氣的石頭裝得越多,就會越感到沉重,最終也必將把你壓倒。 仇恨讓人變得憤懣、自卑、丑陋、狹隘、思維停滯。放下仇恨才能心安理得、心胸坦蕩,才能重獲快樂的心境,才能重新?lián)碛蟹e極活躍的思維,才能集精力于應(yīng)關(guān)注并想集中的事情之上。 剔除心中的仇恨,是寬恕別人,也是放過自己。心中放下了仇恨,也就沒有了害怕、恐懼、無助、痛苦、悲觀這些負面情緒的困擾;心中放下了仇恨,人才能變得平和、安詳、輕松、自在、舒適、溫暖、恬靜、積極向上、充滿陽光。放下了仇恨,人才能從內(nèi)心深處散發(fā)出一種恬淡、從容、自信。所以,放棄仇恨,還自己一個明媚的藍天。 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自己難免會受到或多或少的傷害,如果別人并不是有意的,或者別人已經(jīng)知錯,你仍然以牙還牙,那么等于在自己的傷口上又撒了一把鹽,只能徒增自己的痛苦。不如放下怨恨,寬恕你的仇人。 現(xiàn)實中,每個人都難以心平氣和地去面對自己的仇人,甚至會做出一些沖動的舉動。當你對他心懷仇恨的時候,就等于給了他制勝的力量;給了他機會來控制我們的睡眠、胃口、血壓、健康,直至心情。憎恨傷不了對方一根毫毛,卻把自己的日子弄得像生活在地獄中一般。莎士比亞說過:“仇恨的烈焰會燒傷自己。” 曾經(jīng)有人將憎恨的行為比喻為——“將一條毒蛇擁抱在胸前”。惡意的感覺終將化膿潰爛,而且會讓你生病。為了保持一個健康的心靈和體魄,為了實現(xiàn)你的成功和抱負,學會原諒你的仇人吧! 從前,有一個動不動就怨恨別人的年輕人,覺得生活很沉重活著非常沒有意思,經(jīng)人指點就去見了高僧覺慧大師,以尋求解脫之法。覺慧大師給他一個簍子背在肩上,指著一條沙礫路說:“你每走一步就撿一塊石頭放進去,看看有什么感覺?!?/span> 年輕人照高僧說的去做了,高僧便到路的另一頭等他。過了一會兒,那人走到了頭,高僧問?!坝惺裁锤杏X。”年輕人說:“越來越覺得沉重?!备呱f:“這也就是你為什么感覺生活越來越沉重的道理。當一個人來到這個世間時,每個人都背著一個空袋子,有的人每走一步都要從這世界上撿一樣東西放進去,所以才有了越走越累的感覺。如果你想過得輕松些,你就要學會舍棄一些不必要的負擔。而你的怨恨是你最大的負擔,你如果要想快樂,那么必須學會忘記怨恨,拋棄怨恨的石頭。” 有句俗話說:“不能生氣的人是傻瓜,而不去生氣的人是智者?!钡聡軐W家叔本華在《悲觀論》中把生命比喻為痛苦的旅程,可是在絕望的深淵中他仍說:“假如有可能的話,任何人都不應(yīng)有怨恨的心理?!彼?,當你因為別人的侮辱而氣得發(fā)瘋的時候,一定要冷靜下來,學著去寬恕對方,也許你會有意外的收獲。 一個人如果能夠忘記仇恨,那么他已經(jīng)具備了一種博大的胸懷,它能包容人世間的喜怒哀樂;忘記怨恨其實也是做人的一種崇高境界,它能使人生躍上更高的臺階。 如果放不下仇恨的石頭,人就不會快樂,只會淹沒在對過去的懊悔、痛苦和對未來的恐懼、憂慮與煩惱之中,人的大腦與神經(jīng)會因不負重荷而錯亂,心也會被人生必經(jīng)的一切坎坷咬噬著,永遠沒有喘息的機會。如果不能放下仇恨的石頭,人們可能會因為人與人之間的小摩擦而終生失去朋友和伴侶。 我們也許不能像圣人般去愛我們的仇人,可是為了我們自己的健康和快樂,我們至少要原諒他們,忘記他們,這樣做實在是很聰明的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在密西西比州中部流傳著這樣一個謠言,說德國人正在唆使黑人起來叛變。有人控告勞倫斯·瓊斯在發(fā)動族人的叛變,因為一大群白人在教堂的外面聽見勞倫斯·瓊斯對聽眾大聲地喊道:“生命,就是一場搏斗!每個黑人都應(yīng)該穿上自己的盔甲,以戰(zhàn)斗來謀求生存和發(fā)展。” 被激怒的白人青年便沖出來將傳教士勞倫斯·瓊斯緊緊捆住,拖到一英里外的荒野上,將他吊在一大堆熊熊燃燒的干柴之上,準備燒死他。這時,有人叫道:“在燒死他之前,讓這個多嘴多舌的人說說話?!?/span> 勞倫斯·瓊斯站在柴堆上,脖子上套著繩圈,開始宣傳他的思想。他說他畢業(yè)于愛荷華大學,在音樂方面很有天賦。畢業(yè)后,他可以進入一家酒店工作,但他拒絕了。也有一個有錢人愿意資助他繼續(xù)學習音樂的計劃,但是也被他拒絕了,因為他心中有一個崇高的理想。他受到克爾·華盛頓的影響,決心獻身于教育事業(yè),去教育那些因貧窮而無法接受教育的黑人孩子。為了自己的理想,他回到了貧瘠的南方——密西西比州杰克鎮(zhèn)以南25英里的一個小地方,將自己的手表當了1.65美元,在樹林里用樹樁當桌子,開始了他的教書生涯。 勞倫斯·瓊斯面對憤怒的人群,講述著自己的理想,自己的奮斗歷程,自己深愛的教育事業(yè),但是他絲毫沒有表現(xiàn)出面臨死亡的恐懼,更沒有為自己求情。他面對的似乎不是要殺害自己的仇人,而是自己的朋友,而他只希望這些人能了解自己的理想。 后來有人問勞倫斯·瓊斯,還恨那些想吊死和燒死他的人嗎?他回答說,自己太忙了,有太多的理想需要去實現(xiàn),根本沒有時間去恨別人。他已經(jīng)將所有的心思都用在一些超過他能力的偉大的事業(yè)上了。 那些憤怒的人們終于漸漸平息了下來,最后,人群中有一個曾經(jīng)參加過南北戰(zhàn)爭的老兵說:“我相信他說的是真話,他是在做一件好事,我們弄錯了,我們應(yīng)該幫助他而不是吊死他?!闭f完,老兵摘下自己的帽子,在人群中傳來傳去,在這些準備把這位教育家燒死的人群里,募集到52塊4毛錢,把它交給了瓊斯。 當別人傷害了你的同時,你反過來仇恨他,實際上是又加大了自己的懲罰。有位哲人曾經(jīng)說:“懷著愛心吃青菜要比帶著憤怒吃海鮮強得多。”如果我們的對手知道因?qū)λ某鸷薅奈覀兊木?,使我們精疲力竭、社會關(guān)系老化,搞得我們心臟發(fā)病、未老先衰,難道他不會拍手稱快嗎? 當我們面對仇恨的時候應(yīng)該用怎么樣的心態(tài)?仇恨就像心中的一把利劍,很多時候我們做不到坦然地面對復(fù)仇。總是恨不得用這利劍手刃當初傷害我們的人。可是真的是這樣的嗎?復(fù)了仇就會讓自己快樂起來了嗎?用了太長的時候去仇恨,哪是那一刀可以解決得了的呢?在仇恨的歲月里,最痛苦的不是你憎恨的那個人,恰恰是你本身。在有限的生命里拿出多少時間來仇恨?那么分給了快樂和努力多少時間?原來,我們在自認為有計劃、有謀略的等待中荒廢了自己大好的時光。 當然,要寬恕一個侮辱過自己或傷害過自己的人,何談容易?寫過不少美妙幻想兒童故事的英國學者路易斯小時候常受兇惡的老師侮辱,心靈深受創(chuàng)傷。他幾乎一生不能寬恕這位傷害過自己的老師,且又因為自己不能寬恕而感到困擾。然而在他去世前不久,他寫信告訴朋友道:“兩三星期前,我忽然醒悟,終于寬恕了那位使我童年極不愉快的老師。多年來我一直努力想做到這一點,每次以為自己已經(jīng)做到,卻發(fā)覺還須再度努力一試??墒沁@次我覺得我的確做到了?!?/span>
和其他許多壞習慣一樣,仇恨的習慣是難以破除的。我們通常要把它粉碎很多次,才能最后把它完全消滅。傷害愈深,心理調(diào)整所需要的時間就愈長。可是久而久之,總會慢慢地把它消滅。 人要懂得寬恕眾生,不論他有多壞,甚至他傷害過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況且人難得在滾滾紅塵中走一遭,又何必自尋那么多的煩惱呢? 當我們被仇恨的怒火蒙蔽理智的目光,天地也變得狹小了。以暴易暴,甚至傷及無辜,無異于將自己歸為禽獸,不可取,上戰(zhàn)者,不戰(zhàn)而屈敵之兵。 仇恨是一個重擔,只有放下這重擔,才會如嬰兒般初看這個世界。天主教里有七宗罪,仇恨是最重的也是最后的一條。心中有恨,永遠不如心中有愛的人明凈快樂。每一個人在面對仇恨時該有一種貴族精神,如果你不能不去恨一個人的話,那你就輕視他,直到輕視得連想都不愿意想起他,像一個貴族一樣在他面前翩然轉(zhuǎn)身。留下仇恨和那人像枯掉的樹葉一樣在身后爛掉、飄無。放下仇恨,因為你并不孤單,不要讓愛你的人再擔心!好好地生活是對愛你的人最好的回報。 心不能靠武力征服,而是要靠愛和寬容大度征服。如果一個人能原諒、寬容別人的冒犯,就證明他的心靈乃是超越了一切傷害。人生短暫,若是把時間和精力都花費在了對仇人的怨恨和惱怒上,實在是得不償失。 感悟;世界上最好的生活哲學,不是在書本上,而是在生活中,在人心里。有人曾問孔子的弟子子貢:“誰是你老師的老師?”子貢說:“文王武王的道理,沒有遺失在地上,而是藏在每個人心里,只不過,聰明的人得到大智慧,普通人得到小智慧。誰不是我老師的老師呢?他又哪有固定的老師呢?”在日常生活中探求人生智慧,在日常交往中探求做人道理,在自己的內(nèi)心中探求人性的本源,這是最好的學習。解脫是一種心態(tài),它能使你樂觀豁達;能使你戰(zhàn)勝面臨的苦難;能使你淡泊名利,過上真正快樂的生活,解脫的心態(tài)能幫助我們獲取健康、幸福和財富心態(tài)決定命運,只要擁有一個好的心態(tài),人生處處是春天!文/單眼老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