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放棄是一種高深的智慧
生活在五彩繽紛、充滿誘惑的世界上,每一個心智正常的人都會有理想、憧憬和追求。否則,便會胸無大志,自甘平庸,無所建樹。然而,歷史和現(xiàn)實生活告訴我們:要想做一個真正成熟的人,必須首先學會放棄! 放棄是一種智慧。漢代司馬相如所著的《諫獵書》有云:“明者遠見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未形?!迸P薪嘗膽的故事便說明了這一問題。春秋時期,吳國軍隊把越國軍隊打得落花流水,越王勾踐暫時放棄了王位和自己的國家,忍辱負重,給吳王夫差當了奴仆。三年以后,勾踐被釋放回國,他立志洗雪國恥、發(fā)憤圖強,每天睡在草堆上,吃飯時嘗嘗苦膽的滋味,以不忘亡國之恥。公元前473年,勾踐率領大軍滅了吳國,做了春秋時期最后一個霸主。歷史已經(jīng)過去,留下的卻是那不滅的智慧。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同樣需要有一種放棄的智慧。 學會放棄,就是知道自己在摸到一手“臭”牌時,不要再希望這一盤是贏家。抽口煙歇口氣,下回再來??稍趯嶋H生活中想想看,你手上是不是正捏著一張舍不得丟掉的牌? 學會放棄,就是在陷進泥塘里的時候,知道及時爬起來,遠遠地離開那個泥塘。那個泥塘也許是個“國營單位”,也許是個“投資項目”,也許是個“三角”或“多角”戀愛,也許是個做名人的夢…… 學會放棄,就是在被狗咬了一口時,不去下決心也要咬狗一口;就是在被蚊子叮了一口以后,不到蚊子法庭去討公道。不過在現(xiàn)實生活中,被另一類狗咬過以后,很難做到不去跟狗較勁。 放棄是一種清醒。晉代陸機《猛虎行》有云:“渴不飲盜泉水,熱不息惡木陰?!敝v的就是在誘惑面前的一種放棄、一種清醒。以虎門銷煙聞名中外的清朝封疆大吏林則徐,便深諳放棄的道理。他以“無欲則剛”為座右銘,為官40年,在權力、金錢、美色面前做到了潔身自好。他教育兩個兒子“切勿仰仗乃父的勢力”,實則也是其處世的準則;他在《自定分析家產(chǎn)書》中說“田地家產(chǎn)折價三百銀有零”,“況目下均無現(xiàn)銀可分”,其廉潔之狀可見一斑;終其一生,他從未沾染擁姬納妾之俗,在高官重臣之中也是少見的。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也需要有一種放棄的清醒。其實,在物欲橫流、燈紅酒綠的今天,擺在每個人面前的誘惑實在太多,特別是對當權者來說,可謂“得來全不費工夫”。這就更需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勇于放棄。如果抓住想要的東西不放,甚至貪得無厭,就會帶來無盡的壓力、痛苦不安,甚至毀滅自己…… 人生是復雜的,有時又是簡單的,甚至簡單到只有得到和放棄。應該得到的完全可以理直氣壯,不該得到的則當毅然放棄。得到往往容易心地坦然,而放棄則需要巨大的勇氣和堅定的決心。若想駕馭好生命之舟,每個人都將面臨一個永恒的課題:學會放棄!
感悟:了解生活的美好,才更懂得生命的可貴,因為懂得生命的可貴,才更珍惜美好的生活。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時候我們難免會陷入各種危機中,想要擺脫這些危機,不要幻想依靠別人,要學會自己拯救自己。生命需要希望,每天給自己一個希望,我們就一定能夠擁有一個豐富多彩的人生。心靈,需要溫暖與滋潤;生命,需要鼓舞與希望。幸福并非來自物質(zhì)的充盈與世俗的成就,它是一種用心奉獻犧牲所獲取的愉悅和滿足感。它的滋味,我們曾嘗過,卻早已遺忘……對心靈的構筑,而心靈的構筑就得一個點滴、一個細節(jié)地著手打造,每個點滴和每個細節(jié)中,都有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領悟…..文/單眼老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