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我們身邊不少同學都參加過各種各樣的校外補習;公交車上、廣告欄里、報紙、電視、網(wǎng)絡……到處都能看到補習班的廣告,校外補習越演越烈。面對這一現(xiàn)象,你有何感受,有何看法?請寫一篇文章,闡述你的觀點。要求:自擬題目;700字以上。 附:下面是某記者的采訪記錄,供你提供觀點時參考(可用也可不用)。 (一)“很多朋友都送他們的孩子去補習,我孩子基礎(chǔ)差,學習跟不上,就更應該去補習了?!绷闻看蛩阕屗鶜q的兒子利用暑假時間去一家教育機構(gòu)補習。 (二)某中學高一女生趙欣藝說:“我想兩年后考上理想中的大學,我成績不穩(wěn)定,所以參加了校外補習。 (三)“學校是班級授課,老師對著全班幾十個學生講課,不能照顧到每一個學生,我們卻能針對每個學生的情況設計補習進度?!币患已a習機構(gòu)的李老師對前來咨詢的人如是說。 上面的材料就是我們經(jīng)常提及的時評類材料。時評類作文就事論事、就事選例、就事說理,與一般議論文緣事發(fā)揮、談古論今有所不同。今天就來探討時評類文章的寫法。 1 時評的特點 一、針對性: 針對一件具體的事來評說 二、時效性: 必須迅速及時 三、生動性: 取材廣泛,短小精悍,形式靈活, 論述通俗生動,吸收時尚的話語。 2 時評寫作的基本要求 1、觀點集中、明確。選準切入點,切忌面面俱到;要旗幟鮮明地發(fā)表自己對某件事或某現(xiàn)象的看法,或褒或貶,或彈或贊。但要注意言之成理,不能偏激、片面。 擬好一個標題 時評的標題,要觀點鮮明,形象生動,能一針見血指出問題本質(zhì)?;蚋叨雀爬ㄔ掝},或一針見血點明議論中心、提出見解。常見方法有: (1)提問法:把人們關(guān)心的問題提出來,為讀者設置懸念。如《安排就業(yè)能不能“優(yōu)先下一代”?》 (2)判斷法:用一個表判斷的句子點明中心論點,如《“裸體閱讀”應趕緊剎車》 《銀行應廢黜缺乏人性的“內(nèi)部規(guī)定”》《“清華保安”不宜被標簽化消費》《全城尋“耳”是堂絕好公德課》 (2)反問法:用反詰的語氣將批駁的事實或要評論的問題提出來,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如《格言能 “震撼”貪官?》《募捐箱何時能裝滿愛心?》 3 時評基本結(jié)構(gòu) 引(點)——議——聯(lián)——結(jié)
1、引——簡單交代事實。 點——點明觀點。 ——選準切入點,簡明扼要。1-2自然段,150-200字;
2、議——針對新聞事實加以多角度、多層次評析,分析原因,揭示實質(zhì),挖掘根源,闡發(fā)影響。(就事論事,一事一議,是全文的重點)。 ——注意層次、邏輯清晰,2-3自然段,400字。
3、聯(lián):聯(lián)系歷史、現(xiàn)實材料做進一步論述。 ——搜集典型論據(jù),說道理或解決問題,即揭示出造成某一社會現(xiàn)象的根源后,探求一定的解決問題的手段。200字 4、結(jié):針對新聞事實或社會現(xiàn)象,提出希望?!?00字) 引、點——引材料+提觀點 議——析材料,找原因、揭本質(zhì)、挖根源、論影響(危害) 聯(lián)——聯(lián)現(xiàn)實做進一步說理或提出辦法(聯(lián)系歷史、社會同類現(xiàn)象) 結(jié)——做結(jié)論(呼告、希望) 4 時評中原材料的引用 一、根據(jù)你選擇的立意角度提煉、概括主要信息,而非全抄; 二、必須在開頭或頭一兩段引用材料,而非在中間將其作為例子使用; 三、在論證過程中一定要就事論事,即便是舉例論證后也要根據(jù)新聞材料進行分析,不能撇開新聞材料自言自語。 愛因斯坦說:“一個良好教育的人,如果沒有正確的價值觀和良好的社會素養(yǎng),那他就是一個良好訓練的狗,而非一個和諧發(fā)展的人?!毖a習泛濫背后,(引材簡略)“自我”被推向了能良好訓練的“獸性”,“人性”背后的豐富追求卻被扼殺(扼殺就是丟失,中心論點)。 補習泛濫成風折射出社會對分數(shù)的狂熱執(zhí)著,使知識失去文化背后所依存的精神。(緊扣丟失,找病因)一種狂熱的病,絕不僅是某方面有意識所造成的,而是普遍的社會價值取向作用的結(jié)果。教育體系和社會強調(diào)著競爭的現(xiàn)實,使補習成為了競爭中取勝的高效途徑。補習班提供的專攻和針對化訓練,的確能使學生的成績快速提升,但也僅限于分數(shù)層面了;而知識被快速消化的過程中,(辯證看問題) 其經(jīng)歷千百年積淀的文化精神早已蕩然無存,個人成為被良好配置的機器或良好訓練的狗。過度強調(diào)專業(yè)化和競爭意識必定導致膚淺。(危害、后果) 過度強調(diào)競爭,與教育資源不足的矛盾,引領(lǐng)了補習潮流。教育的公平性一直受到廣泛關(guān)注,教育資源不應因個人差異而差別分配,誠然是正確的,但應在教育資源足夠的前提。社會一面面臨資源不足的現(xiàn)實,一面急需具備良好素質(zhì)的人才,差別教育便成為了一種有效途徑。補習泛濫是追隨競爭和不公平性的扭曲需要。在自身資源得不到保障的情況下,“另辟蹊徑”便成為了適應生活的必要,補習恰恰填補了這種空虛。歸根結(jié)底,補習泛濫應歸咎于其背后的社會價值與弊病。(挖根源) 一個有興趣卻沒有高度認識的社會是平庸的,但不一定是危險的;一個有高度認識的社會是高尚的,卻很可能是危險的,其內(nèi)在精神值得懷疑。補習泛濫的“高尚”社會里,我們卻丟失了文化精神、純粹追求與內(nèi)心的豐富和平和,就太可悲了。 (重申論點,作結(jié)警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