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薯蕷散 補丈夫一切病,不能具述方。 山藥 荊實(一方用枸杞子) 續(xù)斷(一方用遠志) 茯苓(一方用茯神) 牛膝 菟絲子 巴戟 杜仲(各一兩) 蓯蓉(一兩) 五味子 山萸肉(一方用防風(fēng)) 蛇床子(二分)
上十二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二。惟禁酸、蒜,自外無所忌。服后五夜知覺,十夜力生,十五夜力壯如盛年,二十夜力倍。若多忘,加遠志、茯苓。體澀,加柏子仁服三劑,益肌肉。亦可為丸,服三十丸,日二夜一,以頭面身體暖為度。
其藥和平不熱,調(diào)五臟,久補五勞方: 五月五日采五加莖,七月七日采葉,九月九日取根,治下篩,服方寸匕,日三。常服去風(fēng)勞,妙。
治五勞六極七傷虛損方:
蓯蓉 白龍骨 陽起石 續(xù)斷 天雄(各七分) 五味子 牡蠣 蛇床子 地黃 天冬 桑 ?
上十七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鐘乳散 治五勞七傷,虛羸無氣力傷極方。
鐘乳(六兩,無論粗細,以白凈無赤黃黑為上,銅鐺中可盛三兩汁,并取粟粗糠二合許,納鐺中煮五六沸,乃納乳煮,水欲減又添如故。一 時出,以暖水凈淘之,曝干,玉 研不作?)鹿角(白者) 白馬莖(別研) 硫黃(別研) 鐵精 石斛 人參 磁石 桂心 僵蠶(各一兩) 蛇床子(三兩)
上十味為末,以棗膏和搗三千杵,酒服三十丸如梧子,日再。慎房室及生冷醋滑雞豬陳敗。
寒食鐘乳散 治傷損乏少氣力虛勞百病,令人力強,飲食去風(fēng)冷。(方見十七卷,肺臟
地黃散 主益氣調(diào)中補絕,令人嗜飲食除熱方。
生地黃三十斤,細切曝干,又取生者三十斤,搗汁漬之,令相得,出曝干,復(fù)如是九番曝,搗末,食后酒服方寸匕,勿令絕。
三石散 治風(fēng)勞毒冷,百治不瘥補虛方。
鐘乳 紫石英 白石英 白術(shù) 桔梗 防風(fēng)(各五分) 栝蔞根 人參 川椒 干姜 附子上十六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行十?dāng)?shù)步至五十步以上,服此大佳。少年勿用。
自余補方通用,老少皆宜,冬日服之。(《翼方》名更生散,不用紫石英、川椒、杜仲、茯苓,用赤石脂,為十三味)。
石葦丸 黃帝問五勞七傷于高陽負,高陽負曰:一曰陰衰,二曰精清,三曰精少,四曰陰消,五曰囊下濕,六曰腰(一作胸)脅苦痛,七曰膝厥痛冷不欲行,骨熱,遠視淚出,口干腹中鳴,時有熱,小便淋瀝,莖中痛,或精自出,有病如此,所謂七傷。一曰志勞,二曰思勞,三曰心勞,四曰憂勞,五曰疲勞,此謂五勞。黃帝曰:何以治之?高陽負曰:石葦丸主之。
石葦 細辛 石 遠志 茯苓 澤瀉 菖蒲 杜仲 蛇床子 蓯蓉 桔梗 牛膝 天雄 山萸肉 柏子仁 續(xù)斷 山藥(各二兩) 防風(fēng) 赤石脂(各三兩)
上十九味為末,取棗膏如蜜,和丸如梧子,酒服三十丸,日三。七日愈,二十日百病除,常服良。(崔氏無 石,茯苓、澤瀉、桔梗、山藥,有栝蔞根二兩半)。
五補丸 治腎氣虛損,五勞七傷,腰腳酸疼,肢節(jié)苦痛,目暗KT KT ,心中喜忘,恍惚不定,夜臥多夢,覺則口干,食不得味,心常不樂,多有恚怒,房室不舉,心腹脹滿,四體疼痹,口吐酸水,小腹冷氣,尿有余瀝,大便不利方悉主之,人服延年不老,四時勿絕,一年萬病除愈方。
杜仲 巴戟(各六分) 人參 五加皮 五味子 天雄 牛膝 防風(fēng) 遠志 石斛 山藥 狗脊(各四分) 地黃 蓯蓉(各十二分) 鹿茸(十五分) 菟絲子 茯苓(各五分) 覆盆子 石龍芮(各八分) 萆 蛇床子 石南(各三分) 白術(shù)(三分) 天冬(七分)
上二十四味為末,蜜和丸如梧子,酒服十丸,日三。有風(fēng)加芎、歸、黃 、五加皮、石南、獨活、天雄、茯神、白術(shù)、柏子仁各三分。有氣加濃樸、枳實、橘皮各三分。冷加干姜、桂心、吳茱萸、附子、川椒、細辛各三分。泄精加韭子、白龍骨、牡蠣、鹿茸各三分。泄痢加赤石脂、龍骨、黃連、烏梅肉各三分。春根據(jù)方服。夏加地黃五分,黃芩三分,麥冬四分,冷則去此,加干姜、桂心、川椒各三分,若不熱不寒,亦不須增損,直爾服之。三劑以上,即覺庶事悉佳。慎酸蒜膾陳臭大冷醉吐,是外百無所慎。稍加至三十丸,不得增,常以此為度。
無比薯蕷丸 治諸虛勞百損方。
山藥(二兩) 蓯蓉(四兩) 五味子 菟絲子 杜仲(各三兩) 牛膝 山萸肉 地黃 澤瀉 茯神(一作茯苓) 巴戟 赤石脂(各一兩)
上十二味為末,蜜丸如梧子,食前酒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日再。無所忌,惟禁醋蒜陳臭等物。服七日后,令人健,四肢潤澤,唇口赤,手足暖,面有光彩,消食,身體安和,音聲清朗,是其驗也。十日后長肌肉,其藥通中入腦鼻,必酸疼,勿怪。若求大肥,加燉煌石膏二兩。失性健忘加遠志一兩。體少潤澤加柏子仁一兩。(《古今錄驗》有白馬莖二兩,為十六味。治丈夫五勞七傷,頭痛,目眩,手足逆冷,或煩熱有時,或冷痹骨疼腰髖不遂,食雖多不生肌肉,或少食而脹滿,體澀無光澤,陽氣衰絕,陰氣不行,此藥能補十二經(jīng)脈,起陰陽,通內(nèi)制外,安魂定魄,開三焦,破積聚,濃腸胃,消五臟邪氣,除心內(nèi)伏熱,強筋練骨,輕身明目,除風(fēng)去冷,無所不治,補益處廣,常須服餌為佳,七十老人服之尚有非常力,況?
大薯蕷丸 治男子女人虛損傷絕,頭目眩,骨節(jié)煩疼,飲食減少,羸瘦百病方。
山藥 附子(《古今錄驗》作茯苓) 人參 澤瀉(各八分) 天冬 地黃 黃芩 當(dāng)歸(各十分) 干漆 杏仁 阿膠(各二分) 白術(shù) 白蘞(《古今錄驗》作防風(fēng)) 芍藥 石膏 前胡(各三分) 桔梗 干姜 桂心(各四分) 大黃(六分) 五味子(十六分) 甘草(二十分)大豆卷(五分?!??
上二十四味為末,蜜和棗膏,搗三千杵,丸如梧子,酒服五丸,日三。漸增至十丸。(仲景無????丸如彈丸,每服一丸,以一百丸為劑。)
八味腎氣丸 治虛勞不足,大渴欲飲水,腰痛,小腹拘急,小便不利方。
地黃(八兩) 萸肉 山藥(各四兩) 丹皮 茯苓 澤瀉(各三兩) 桂心 附子(各二兩)
上八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十五丸,日三。加至二十五丸。(仲景云:常服去附子,加五味子。姚公云:加五味子三兩,蓯蓉四兩。張文仲加五味子、蓯蓉各四兩。《肘后方》用地黃四兩,澤瀉、附子各一兩,余各二兩)。
腎氣丸 治虛勞腎氣不足,腰疼陰寒,小便數(shù),囊冷濕,尿有余瀝,精自出,陰痿不起,忽忽喜悲方。
地黃(八分) 遠志 防風(fēng) 干姜 牛膝 麥冬 葳蕤 山藥 石斛 細辛 骨皮 甘草 附子 桂心 茯苓 山萸肉(各四分) 蓯蓉(六分) 鐘乳粉(十分) 羊腎(一具)
上十九味為末,蜜丸如梧子,酒服十五丸,日三。稍加至三十丸(《古今錄驗》無遠志、防風(fēng)、干姜、葳蕤、牛膝、骨皮、甘草、鐘乳,有狗脊一兩,黃 四兩,人參三兩,澤瀉、干姜各二兩,大棗一百枚)。
又方 治男子婦人勞損虛羸,傷寒冷乏力,無所不治方。
石斛(二兩) 紫菀 牛膝 白術(shù)(各五分) 麻仁(一分) 人參 當(dāng)歸 茯苓 川芎 大豆卷(一具)
上十八味為末,蜜丸如梧子,酒服十丸,日再,漸增之。(一方有蓯蓉六分。
又方 此方勝胡公腎氣丸及五石丸。
地黃 茯苓 元參(各五兩) 澤瀉 山藥 山萸肉 桂心 芍藥(各四兩) 附子(三兩)
上九味為末,蜜丸如梧子,酒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以知為度。(《翼方》有丹皮四兩)
又方 治腎氣不足羸瘦日劇,吸吸少氣,體重耳聾目暗百病方。
桂心(四兩) 地黃(一斤) 澤瀉 薯蕷 茯苓(各八兩) 丹皮(六兩) 半夏(二兩)
上七味為末,蜜丸如梧子,酒服十丸,日三服。
黃湯 治五勞七傷,諸虛不足,腎氣虛損,目視KT KT ,耳無所聞方。
黃 干姜 當(dāng)歸 羌活(一作白術(shù)) 川芎 甘草 茯苓 細辛 桂心 烏頭 附子 防 ?
上十九味為末,以棗膏與蜜為丸如梧子大,酒服十五丸,日二,加至三十丸。一方無川芎、干姜、當(dāng)歸、羌活,為十五味。(《古今錄驗》無羊腎,有羌活、鐘乳、紫石英、石硫黃、赤石脂、白石脂、礬石各二分,名五石黃 丸)。
又方 療虛勞方。
黃 鹿茸 茯苓 烏頭 干姜(各三分) 地黃 當(dāng)歸 桂心 川芎(各四分) 杞 白皮 菟?
上十五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平旦酒服十丸夜十丸,以知為度,禁如藥法。
神化丸 治五勞七傷,氣不足,陰下濕癢或生瘡,小便數(shù),有余瀝,陰頭冷疼,精自出,小腹急,繞臍痛,膝重不能久立,目視漠漠,見風(fēng)淚出,脛酸精氣衰微,臥不欲起,手足厥冷,調(diào)中利食方。
蓯蓉 牛膝 山藥(各六分) 續(xù)斷 萸肉 大黃(各五分) 遠志 澤瀉 天雄 柏子仁 菟絲 人參 防風(fēng) 栝蔞根 杜仲 石斛 川連 白術(shù) 甘草 石 當(dāng)歸(各一兩) 桂心 石南?
上三十一味為末,蜜丸如梧子,酒服五丸,日三,加至二十丸。
三仁九子丸 治五勞七傷補益方。
酸棗仁 柏子仁 薏苡仁 菟絲子 枸杞子 蛇床子 子 地膚子 烏麻子 牡荊 子地黃 山藥 桂心(各二兩) 蓯蓉 菊花子(各三兩) 五味子(二兩)
上十六味為末,蜜丸如梧子,酒服二十丸,日三夜一。
填骨丸 治五勞七傷,補五臟除萬病方。
人參 石斛 當(dāng)歸 杜蒙 石長生 石葦 白術(shù) 遠志 蓯蓉 巴戟 紫菀 茯苓 天雄 附子 干姜 蛇床子 牛膝 牡蠣 牡丹 甘草 柏子仁 山藥 阿膠 地黃 五味子(各?
上二十六味為末,蜜丸如梧子,酒服三丸,日三。
通明丸 治五勞七傷六極,強力行事舉重,重病后骨髓未滿房室,所食不消胃氣不平? 麥冬(三斤) 地黃 石葦(各一斤) 紫菀 五味子 蓯蓉 甘草 阿膠 杜仲 遠志 茯苓 天雄(各半斤)
上十二味為末,蜜丸如梧子,食上飲若酒服十丸,日三,加至二十丸。
補虛益精大通丸 治五勞七傷百病方。
地黃(八兩) 干姜 當(dāng)歸 石斛 蓯蓉 天冬 白術(shù) 甘草 人參 芍藥(各六兩) 紫菀大黃 黃芩(各五兩) 防風(fēng)(四兩) 杏仁 茯苓(各三兩) 白芷(一兩) 麻仁(半兩)川椒(三升)
上十九味為末,白蜜、棗膏和丸如彈子,空腹服一丸,日三十日效。
赤石脂丸 治五勞七傷,每事不如意,男子諸疾方。
赤石脂 山萸肉(各七分) 防風(fēng) 遠志 栝蔞根 牛膝 杜仲 山藥(各四分) 菖蒲 續(xù)斷 天雄 柏子仁 蓯蓉(二分) 石葦(二分) 蛇床子(六分)
上十五味為末,蜜、棗膏和丸如梧子大,空腹服五丸,日三服,十日知。久服不老。加菟絲子四分佳。
鹿角丸 補益方。 鹿角 白馬莖(一作鹿莖) 石斛 山藥 地黃 人參 菟絲子 防風(fēng) 蛇床子(各五分)山萸肉 杜仲 赤石脂 澤瀉 干姜(各四分) 石龍芮 遠志(各三分) 五味子 巴戟天 牛膝( ?
上二十一味為末,蜜丸如梧子,酒服三十丸,日二。忌米醋。(一方無干姜、五味子。
蓯蓉丸 補虛益氣,治五臟虛勞損傷陰痹,陰下濕癢或生瘡,莖中痛,小便余瀝,四肢噓吸,陽氣絕,陽脈傷方。 蓯蓉 山藥(各五分) 蛇床子 遠志(各四分) 菟絲子(六分) 天雄(八分) 五味子 山萸 ?
上九味為末,蜜丸如梧子,酒服二十丸,日二,加至二十五丸。
干地黃丸 治五勞七傷六極,臟腑虛弱,飲食不下,顏色黧黯,八風(fēng)所傷,補虛益氣,進食資顏色長陽方。
地黃 茯苓 天雄(各七分) 蛇床子(六分) 桂心 麥冬(各五分) 遠志 蓯蓉 杜仲 甘草(各十分) 五味子(四分) 阿膠 棗肉(各八分)
上十三味為末,蜜丸如梧子,酒服二十丸,日再,加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