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縱馬如風、刀矢鏗然的經(jīng)典戰(zhàn)場顯然不是他們的陣地,有一種戰(zhàn)斗天高云遠,有一種廝殺無邊無涯;利槊堅甲、隘道雄關(guān)并不是戍邊英雄交響的唯一主題。他們仗劍國門卻不見身影,他們壯行天涯卻難尋履跡。對雷達兵60年的風云際會、巡天遙看的征程,最好的贊美和記錄就是他們自己質(zhì)樸的詩句——曾經(jīng)把藍天當作詩篇,當了雷達兵后天空就是哨位、云端就是巡邏線…… 【第2句】在血與火的洗禮中成長起來的空軍雷達兵,在隨后的國土防空作戰(zhàn)期間,不斷加強組織體制、技術(shù)裝備、人才隊伍等方面的建設(shè),情報保障能力不斷提高,先后保障空軍航空兵、高射炮兵、地空導彈兵等作戰(zhàn)部隊擊落、擊傷多架美軍及臺灣當局空軍飛機,為保衛(wèi)國家主權(quán)和領(lǐng)土安全立下了汗馬功勞。經(jīng)過無數(shù)次戰(zhàn)斗的考驗,雷達兵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逐步發(fā)展成為一支重要的信息化作戰(zhàn)力量。 【第3句】雷達兵就是空中防線的巡邏兵,就是“藍天界碑”的戍邊人。人民軍隊雷達兵的建設(shè)發(fā)展史,掀開于1950年4月22日。而僅在誕生一個月以后,雛鷹便展翅長空初試鋒芒,及時發(fā)現(xiàn)并保障航空兵擊落了敵機。以此自豪地向世界宣告:地是新中國的地,天也是新中國的天! 【第4句】對一代代雷達兵來說,奉獻不是豪言壯語,而是日常生活。如果不是把信念當作陽光,恐怕很難堅守;如果不是把奉獻當成氧氣,恐怕很難堅持。生與死、苦與樂、走與留,時時考驗著他們。但是,官兵無所畏懼,無怨無悔,向黨和人民立下錚錚誓言:“為了讓雷達看得更遠,我們愿意站得更高?!?br> 【第5句】“千里邊防一線牽,萬米高空點對面”。雷達部隊有“三高”——戰(zhàn)略地位高、科技含量高、地理位置高。雷達的工作機理,決定了其海拔的居高臨下,布防的環(huán)環(huán)相扣。因此,從戈壁荒漠到山岳叢林,從雪域高原到深海孤島,到處都有雷達兵義無反顧的選擇。于是,千仞山勢,萬頃波濤,雷達兵就與山峰有了一個堅守的約定,與大海有了一份相伴的情緣…… 【第6句】雷達,Radar的音譯,原意為“無線電探測和測距”,從它一誕生就顯示出其巨大的軍事價值,與導彈、原子彈并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新式武器。有二戰(zhàn)軍事專家曾這樣評論:“原子彈僅僅結(jié)束了戰(zhàn)爭,而雷達卻贏得了戰(zhàn)爭?!笔澜鐟?zhàn)爭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空戰(zhàn)——“不列顛之戰(zhàn)”勝利后,丘吉爾在其回憶錄中寫道:“憑借當時只有極少數(shù)人知道的雷達,我們挫敗了德國空軍對大不列顛島的攻擊”。 【第7句】黑格爾曾說:“時間的長度是某種相對的東西,而精神的力量卻閃耀著永恒的光亮?!比伺c人的差別,主要是精神的差別。雷達團官兵也是血肉之軀,也有七情六欲,也懂兒女情長,但使命大于天,責任重于山。海拔高,精神更高;冰川硬,骨頭更硬?!翱喔刹豢喟?,躺著奉獻更要站著貢獻”。他們用青春和生命守衛(wèi)著雪山陣地,也用忠誠和信念守衛(wèi)著精神高地。 【第8句】一位老雷達兵憶及20世紀50年代我軍雷達部隊創(chuàng)建初期的故事,充滿了喜劇色彩——雷達開機時,陣地上燈火通明,附近群眾納悶:這“整晚不關(guān)燈”的是什么部隊?后來請示上級后明確答復:這是雷達,是為老百姓看護天空、守衛(wèi)頭頂?shù)摹敼埠蛧陌矊幟媾R威脅時,當祖國的領(lǐng)空受到侵略時,這支年輕的部隊浴血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的戰(zhàn)場,保障作戰(zhàn)部隊擊落擊傷敵機425架;他們在國土防空的戰(zhàn)斗中配合其他空防力量,創(chuàng)造了世界上擊落U2高空偵察機最多的紀錄…… 【第9句】巍巍南迦巴瓦峰聳入云端,一如她藏語名字的意義,刺向藍天的戰(zhàn)矛。南迦巴瓦側(cè)峰色季拉山巔,一群默默無聞的雷達兵以頑強的生命力和堅強的意志力托舉著保護這片美麗空疆的“天網(wǎng)”。 在雪山之巔站崗值勤,在冰天雪地匍匐前行,戰(zhàn)風雪、斗嚴寒、抗缺氧,成為每一名高原雷達兵軍旅生涯的特殊“旋律”,茫茫雪山,印滿官兵們的足跡,寫滿官兵們的苦樂年華。 【第10句】環(huán)顧邊陲,雷達是環(huán)綴于祖國邊防線上的項鏈;放眼蒼穹,雷達編織的天網(wǎng)讓祖國的藍天云輕星粲?!扒Ю镞叿酪痪€牽,萬米高空點對面”。雷達部隊有“三高”——戰(zhàn)略地位高、科技含量高、地理位置高。雷達的工作機理,決定了其海拔的居高臨下,布防的環(huán)環(huán)相扣。因此,從戈壁荒漠到山岳叢林,從雪域高原到深海孤島,到處都有雷達兵義無反顧的選擇。于是,千仞山勢,萬頃波濤,雷達兵就與山峰有了一個堅守的約定,與大海有了一份相伴的情緣…… 【第11句】在祖國人煙稀少的高山之顛,人們常常能看到不停旋轉(zhuǎn)的雷達,它是監(jiān)視藍天的千里眼,為祖國天空布下了天羅地網(wǎng)。雷達兵是以雷達獲取空中情報的兵種,主要任務(wù)是在各種氣象條件下,不間斷地探測、跟蹤和識別空中目標,它是航空兵、防空兵和高射炮兵的眼睛。 【第12句】部隊悄然發(fā)生著改變,而雷達站的紀律一如既往地嚴明。秦教導員對每一個新到雷達站的士兵都會這樣說:“我們沒有備戰(zhàn)狀態(tài),平時就是戰(zhàn)時,開機就是戰(zhàn)斗,值班就是打仗。”嚴格的紀律表現(xiàn)在每一個細微處,在站里你看到的永遠是四人成方、三人成行的景象,不管在寢室、晾衣間還是食堂,物品擺放都是整齊劃一,窗戶打開的角度始終保持著45度角,窗簾卷起的高度必須在上窗框的位置,這些細節(jié)無不體現(xiàn)著這是一個現(xiàn)代化、高標準、嚴要求的部隊。 【第13句】無須侈陳境界、無待堆砌贊詞,且看記者采訪中記錄下的這些山川島嶼名,本身就組成了一首星光燦然的詩篇——老黑山、馬銜山、雙尖山、大青山、云堆山、團山子、扁擔山、天羅崗、龍帽頂…… 有兩個獨特的數(shù)字讓記者怦然心動——空軍92%的艱苦連隊在雷達部隊;雷達部隊有12個基層連站被軍委、國防部和空軍授予榮譽稱號。銜接這兩個數(shù)字的,有英雄傳奇,更有高蹈情懷。如恩格斯所說:在崇高的土地上,必然成長起來許多高尚的精神。讓我們矚目雷達兵以獨特的生命風范創(chuàng)造出的那些高尚的精神吧——“甘巴拉精神”、“昆侖山精神”、“烏拉蓋精神”、“馬銜山精神”、“七棵松精神”、“雪蓮精神”…… 【第14句】雷達天線不停跟隨目標運轉(zhuǎn)著,巨大天線旋轉(zhuǎn)系統(tǒng)也不斷地轟鳴,時兒運轉(zhuǎn),時兒停止,時兒改變方向,時兒又環(huán)視一圈,緊緊地鎖定目標。一串串數(shù)據(jù)情報,不斷地飛向指揮部。從北面到南面,天線像大樹一樣,掃除天空中的垃圾,清除天空里的毒飛賊。 【第15句】廣袤遼闊的大地,一只展翅欲飛的雄鷹。圓睜警惕的眼睛,尋視著周邊的空情。啊!神奇的雷達兵,天高云淡擦亮雙眼。??!神奇的雷達兵,開拓創(chuàng)新礪精兵。 偏遠艱苦的環(huán)境,一座秀美如畫的軍營。步履矯健的身影,把握著時代的強音。啊!團結(jié)的雷達兵,草原高山全員參戰(zhàn)。??!團結(jié)的雷達兵,信息牽引謀打贏。 愛軍習武的士兵,一群頭頂軍徽的精英。肩負神圣的使命,懷揣著報國的雄心。啊!奮進的雷達兵,世代青春熱血奉獻。?。^進的雷達兵,鑄就天網(wǎng)保和平!鑄就天網(wǎng)保和平! 【第16句】1994年,中央軍委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人控雷達站——甘巴拉雷達站授予“甘巴拉英雄雷達站”榮譽稱號。在“生命禁區(qū)”,雷達站官兵以“山高理想更高,缺氧不缺斗志”的精神,35年來為這條飛躍世界屋脊的重要航線,安全引導飛機3萬多架次,迎送中外賓客38萬人次,優(yōu)質(zhì)空情率始終在99%以上……他們堪稱雷達兵光榮的旗幟。但是,還有更多無名的雷達官兵,在遙遠的邊防線,在不為外人所知的機艙里、陣地上,講述著雷達兵“千般艱辛萬般難,無怨無悔守空天”的故事,堅守著與祖國河山的約定—— 【第17句】成群的海燕迎風斗浪 浩瀚的大海是可愛的家鄉(xiāng) 祖國的海疆多么壯麗 年輕的雷達兵放聲歌唱 啊······啊······ 在密林在山崗 在云海在海疆 熒光屏前是馳騁的戰(zhàn)場 清脆的電鍵把捷報飛揚 我肩負著黨和祖國的囑托 永遠緊握手中的鋼槍. 【第18句】安國路76號,解放初期上海警備司令部樓頂,安國路雷達隊原址——我國第一支雷達部隊的誕生地。站在安國路76號的街對面,川流不息的車流、高聳的樓群,遮住了城市的天際線。抬頭望著對面那幢普通的大樓,難以想見,就是在那樓頂,曾有過一場驚心動魄的軍事傳奇,而彼時疲于應(yīng)對轟炸的解放軍戰(zhàn)士,大概也未曾預料到,從那里竟走出了共和國空軍一個年輕的兵種。 【第19句】空防線是顯示在雷達熒屏上,一個個精確的數(shù)據(jù)組成的線。而一個個雷達站編織魚網(wǎng)一般,將這些數(shù)據(jù)之線與相鄰雷達站相連疊合,使祖國的上空構(gòu)成一個重疊密布的天網(wǎng)。記者看到,飛機在上面是由數(shù)據(jù)組成的月牙形的光點。而當它在祖國領(lǐng)空運行、通過時,其距離、高度、方位、俯仰角等,在各個雷達站的防區(qū)如接力棒般傳遞著,沒有一點盲區(qū)。雷達兵的榮譽來自空天,使命也源于空天。他們是這樣一支獨特的兵種——養(yǎng)兵千日,用兵千日。 【第20句】我軍歷史上第一支雷達部隊,1950年在上海成立,l976年在浙江衢州撤銷,幾十年來在抗美援朝和國土防空中為祖國立下了汗馬功勞。我有幸于l954年l2月在沈陽加入了這支英雄部隊并跟隨它走南闖北,駐高山登海島、守邊防住碉堡。幾十年過去了,每當回憶雷達兵生活,心緒久久不能平靜。 【第21句】巍巍大秦嶺 我仰望著長空,聽黃河濤聲受命出征,受命出 征。雷達一轉(zhuǎn)動出兵千里外,出兵千里外,警視一切的風吹云動。風吹云動。誓做鷹眼護航程,只為晴朗留長空,哪怕生命換和平,一聲號令朝天沖。 【第22句】2009年10月1日11時04分,108名雷達兵組成的機動雷達方隊,第一次以地面受閱部隊的編制參與國慶閱兵,接受偉大祖國和人民的正式檢閱。那一刻,每個雷達兵都激情澎湃,熱血沸騰。這時的心也屬于詩歌:天空中沒有翅膀的痕跡,但我們已經(jīng)飛翔…… 【第23句】啊,雷達兵當英雄,好戰(zhàn)友 好弟兄,不為豐碑留英名,只為祖國得安寧。只為祖國得安寧。我的戰(zhàn)友們駐守南北西東,分秒都銘記肩上使命,肩上使命。平時不忘戰(zhàn)戰(zhàn)時當先鋒戰(zhàn)時當先鋒,把忠誠鑲滿天空。鑲滿天空。誓做鷹眼護航程,只為晴朗留長空,哪怕生命換和平,一聲號令朝天沖。啊,雷達兵當英雄,好戰(zhàn)友好弟兄,不為豐碑留英名,只為祖國得安寧。只為祖國得安寧。得安寧。得安寧。 【第24句】本人初入軍營時,是哪里山高往哪爬的雷達兵。雷達兵是高度分散、獨立、艱苦的兵種,清一色的壯年漢子們默對熒屏,寂守高山,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為我們偉大的祖國筑立起牢不可破的“藍天防線”。后來調(diào)到航空兵部隊,我與雷達兵戰(zhàn)友們?nèi)匀槐3种芮械穆?lián)系。我戀山、戀人、戀雷達,經(jīng)常記掛著那些在高山叢林中度過的艱難歲月,回憶起那些青春時代干雷達兵時的許多笑聞逸事. 【第25句】雷達兵被比作空軍的'千里眼',他們一代代駐守在祖國的高山、荒漠、海島等艱苦地區(qū),用無形的天網(wǎng)保障國防的安全。7月初,記者來到坐落在江城武漢的空軍雷達學院,對話即將走向工作崗位的新一代雷達兵,以及擔任雷達學院領(lǐng)導崗位的老一代雷達兵,感受到軍人理想信念的力量。 【第句】1994年6月,甘巴拉雷達站被中央軍委授予“甘巴拉英雄雷達站”榮譽稱號。而他們創(chuàng)造的“甘愿吃苦、默默奉獻、恪盡職守、頑強拼搏”的“甘巴拉精神”,也成為享譽全軍的精神財富,鼓舞著一代代雷達兵堅守在世界屋脊。 【第26句】雷達兵部隊'養(yǎng)兵千日,用兵千日'。雷達兵常年處于作戰(zhàn)狀態(tài),他需要時刻監(jiān)控祖國的天空。有一句話這樣說'開機即戰(zhàn)斗',說明雷達兵的平時和戰(zhàn)時比較模糊。雷達兵分布零散。一般陸軍一個團相對集中在一個地域,但雷達兵以一個站為單位駐扎在一地,駐在一個偏僻的地方,距離上級近則幾十上百公里,遠則幾百公里。這就要求站長有很高的指揮決策能力和處置一些特殊事件的能力。 【第27句】海拔5374米的西藏甘巴拉雷達站,是世界上最高的人控雷達站。它是1965年興建的。為何要在甘巴拉建雷達站?很簡單:西藏因地形復雜、氣候多變而被國際航空界公認為飛行禁區(qū),在這片天空航行的飛機尤其需要雷達的監(jiān)視與引導。 【第28句】于是,第一代高原雷達兵奔赴雪域高原,在冰峰雪嶺安營扎寨,肩負起了守護西藏空防的使命。40多年來,甘巴拉雷達站所在的空軍駐藏某雷達團安全引導軍民航班52萬余架次,完成了保障新型戰(zhàn)機高原試飛、駐訓等各項重大任務(wù),被譽為扎根“生命禁區(qū)”的忠誠衛(wèi)士。 【第29句】就這樣,雷達兵們硬是在鋼釬打不進的雪山之巔扎下了根、站住了腳。從上世紀60年代黨中央、中央軍委決定在西藏組建空軍雷達部隊后的短短幾年時間里,在海拔5134米的色季拉山,在海拔4900米的蕩拉山下……一雙雙“千里眼”矗立云端傲視蒼穹。從此,西藏地區(qū)結(jié)束了有空無防的歷史。創(chuàng)業(yè),舉步維艱,但對雷達兵們真正的考驗,是在“生命禁區(qū)”持續(xù)56年的漫長堅守。 【第30句】駐守生命禁區(qū)還是給官兵的執(zhí)勤和生活帶來極大的困難,特別是大雪封山季節(jié),道路中斷,供水依然靠破冰化雪,供給依然要肩扛背馱……面對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一代代雷達兵用生命和鮮血鑄成錚錚誓言:“缺氧不缺斗志,山高標準更高”。44年來,他們安全引導軍民航班52萬余架次,圓滿完成了保障新型戰(zhàn)機高原試飛、駐訓等各項重大任務(wù)。 【第31句】雪域高原的雷達兵,是有情有義有愛的熱血男兒。雖然現(xiàn)實影響著他們,困難干擾著他們,但他們對工作的那份執(zhí)著和熱情卻絲毫不變。今年5月,正在陣地值班的操縱員宋臣臣從雷達熒光屏上發(fā)現(xiàn),一架從成都飛往拉薩的航班偏離原定航線。他立即上報指揮室,引導航班回到原定航線上。正是有了雪山之巔的一部部鋼鐵雷達,有了一代代雷達兵的執(zhí)著堅守,飛越世界屋脊的最危險航線,才能成為最安全的空中走廊。 【第32句】甘巴拉,平均海拔4988米,含氧量不足內(nèi)陸50%;這里,常年狂風呼嘯,最大風力達11級;這里每年大雪封山達6個月,最低溫度達零下30攝氏度。1962年,雷達兵首次挺進雪域高原,在雪山之巔開山鑿石,安裝雷達天線,打土坯建營房,戰(zhàn)勝種種艱難險阻,用汗水、鮮血乃至生命鑄造了一座座雪山堡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