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溝渠常常被釣魚人忽視,認為水里沒有魚或者魚小沒什么可釣的,其實這些觀點還是有點狹隘,很多溝渠因為水草較多其實暗藏大魚,尤其是有源頭的大溝渠里,魚兒更加密,個頭也很大。在溝渠釣魚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才能有所收獲,下面筆者就以野外溝渠釣魚的釣具配置和釣法來說一說吧。 一、溝渠釣魚配置 溝渠里具有面積小水較淺多水草的特點,客觀條件常常決定垂釣方法。此時,面對水面那些礙事的水草或直立植物,你那些先進的臺釣裝備就無用武之地了,海竿就跟不用說了,最實用的裝備就是長竿短線七星漂了。 (1)釣竿 在溝渠里垂釣,我喜歡用8米左右的優(yōu)質(zhì)碳素竿,它具有重量輕挺拔彈性好的特點,太長了釣一天容易累,太短了在水淺水清時會達不到應有的深度。長釣竿可以適應遠近草窩的靈活需要,人站在原地不動扇形打窩可以照顧到多個釣點,減少走動的次數(shù)及來回走動對魚類的驚擾。又由于在草區(qū)垂釣不能遛魚,釣到魚只能直接“飛”魚,所以所用桿梢要硬一點,防止因竿梢太軟使魚鉆入草里跑魚。 (2)線組 由于溝渠里水較淺而且考慮下鉤的準確性,所用釣線不需要太長,太長了在有風的時候鉤線晃動不好下鉤也增加體力消耗,我用線組一般風線只留出約1米左右,操作很方便。 另外,在溝渠里垂釣,所垂釣的魚種大多數(shù)是鯽魚,所以,所用的線經(jīng)不必用1號以上的,但也不能用低于0.4號的,畢竟在遇到稍大一點的魚時,不能遛魚而要直接飛魚,竿稍硬本來就容易傷線,如果線徑太細,在飛的過程中容易斷線。我一般多用0.6-0.8#的居多。 (3)鉛皮 我用短線傳統(tǒng)釣時是一線到底不用子線的,在倒刺鉤(避免掛活餌時因蠕動脫落)的上方約1-2公分處卷上鉛皮,不可用那種咬線鉛墜,以免調(diào)漂時不好增減鉛皮。 (4)浮漂 由于野外溝渠里水底地形經(jīng)常是凹凸不平,如果用立漂垂釣,當垂釣深淺懸殊窩點時需要頻繁調(diào)整浮漂,增加麻煩,使用七星漂能較好的解決這個問題。七星漂可以用白雞毛梗自己做,在漁具店也能買到,但我都是自己做的,雖然習慣稱為七星漂,但也可以根據(jù)風力、水情、環(huán)境串3、5、7甚至10多星都可以。另外,在自然水域且障礙物較多的水體里垂釣,發(fā)生掛底丟線組的幾率較大,因此,出門時建議多帶幾副備用。 (5)輔助用具 出門除了上面提到的攜帶魚竿、釣組以外,為了減少疲勞最好要攜帶一個可折疊的馬扎、魚護、清理水草的小鐵錨及零時用的塑料袋。另外,由于使用的是帶倒刺的鉤,為了減少卸魚麻煩,還要帶一個摘鉤器。 二、溝渠釣魚技巧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币脶灪脺锨锏聂~,就要掌握好垂釣技巧并做到有針對性地運用。 (1)廣種薄收法 它是由溝渠里魚頭稀少所決定的。在魚的密度較低的情況下,我們不能求得在一個窩子里能釣到多少條魚,應該通過多打幾個窩子,采取來回輪流垂釣的方式取勝以增加總收獲量。 具體要打幾個窩子,這應取決于魚的密度決定;總的來講是:魚頭稠少打窩魚頭稀多打窩。例如打上 6-7個窩子,即使魚頭稀少,就是一個窩子里一次只釣2-3條魚,一個來回也能釣獲10多條魚,比在1-2個窩子里死守強得多。 我通常是右手持竿,左手帶一個塑料袋及餌料,在走釣的過程中釣到魚臨時放塑料袋里,釣一個來回,再把魚放魚護里。走釣時在每一個窩子里停留時間不要太長,1-2分鐘沒魚吃鉤就換窩,時間把握上就是有魚則長無魚則短。 另外,自然水體里生長的魚類膽小,來回走動應盡量避免大的響聲,也可以使用扇形遞竿垂釣(長竿的優(yōu)點),以減少走動頻率。 (2)勤提慢引法 野外溝渠里水底多爛草淤泥或凹凸不平,鉤餌下去有可能被其掩蓋導致魚看不到,垂釣的過程中要勤提慢引鉤餌,以引起魚類注意及刺激魚類喜捕食活食的習性,增加上鉤率。 特別是不少新玩?zhèn)鹘y(tǒng)釣的釣友,不習慣勤提慢引法,可能是怕勤提竿會驚嚇到魚,其實,只要魚不是被釣的很猾很精,一般魚是喜歡吃活食的,我垂釣時經(jīng)常是在慢提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魚訊的,此法比鉤餌放那半天不動效果好很多。 (3)全泳層搜索法 溝渠里水淺,受天氣、溫差及光線等的影響大,常會引起魚群泳層不穩(wěn),這會給垂釣的泳層設定帶來挑戰(zhàn)。 由于水體較淺,受光照、溫差影響大,現(xiàn)在正值秋高氣爽,早晚魚群多貼底覓食,一旦陽光照射水面,會使水體表面快速升溫,水底的淤泥及爛草受高溫影響就會產(chǎn)生發(fā)酵從而向水體釋放有毒有害氣體,促使鯽魚浮頭到水體中上層活動覓食,這時水底基本無魚,你再堅守釣底結(jié)果可想而知。 判斷魚群是否離底,一是看水底的吃鉤情況,二是看水面是否魚泛花增加,三是鉤餌下降時是否有魚半道劫口,四是聽、看水面水草是否有鯽魚的“咂嘴”聲和拱動,當確認魚已經(jīng)離底,我們應該減少鉛皮重量釣離底釣浮,從底部開始往上逐步搜索,哪個泳層有魚口釣哪層,如果發(fā)現(xiàn)鯽魚在草頭草洞咂嘴,可以改變方法專釣咂嘴魚。 釣咂嘴魚不要打窩子,可從近向遠逐步搜索追魚垂釣,可以將浮漂捋到離鉤餌10-30公分搜索,如果咂嘴聲較少說明鯽魚上浮的少,應該釣深一點,反之可以釣的淺一定,遞竿要輕,蚯蚓、紅蟲要活,蠕動的餌料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只要附近有魚一般都會吃鉤。 這時水面上最好只留一粒浮漂,以減小鯽魚拖漂的負擔,當看到有魚吃鉤不要著急,要等魚把那一粒浮漂拉入水再提竿,提竿時要直接“飛”魚,不能讓魚鉆入草里以免跑魚。鯽魚具有羞光性,釣草洞時如果光線暗可以釣大草洞,如果光線強烈或水質(zhì)很清應盡量釣小草洞。 (4)圍點打援法 雖然在野外溝渠垂釣,但現(xiàn)在沒被人垂釣過的場所很少,這就使我們要經(jīng)常與那些膽小謹慎抗釣經(jīng)驗足的猾魚打交道。 猾魚是被釣出來的,經(jīng)常被傷害驚嚇使它們很少發(fā)現(xiàn)餌料就張口,而是在窩子外轉(zhuǎn)悠,謹慎地撿食一些散落的誘餌,真正敢進窩子里搶食的多是小魚,我們要想小中釣大,就要效仿“圍點打援”的戰(zhàn)術,鉤餌不在窩子的正中,而是圍著窩子的前后左右一定距離下鉤,且不能像釣生口魚那樣勤提鉤(但蚯蚓、紅蟲要鮮活),要多等待。 線要細鉤要小,增加線組的隱蔽性和鉤餌的入口性,浮漂的調(diào)釣要偏鈍,如果魚還在試探餌料階段浮漂就過于靈敏反映,你就會情不自禁地提竿,其實,此時魚還并沒有把鉤餌吸進嘴里,過早提竿肯定會跑魚及炸窩。當你發(fā)現(xiàn)窩子里魚星很多但就是沒口時或窩子里沒魚星而窩外魚星直冒,除了窩子里有兇猛魚類外,基本可以斷定窩子里多猾魚,就要及時采取對策。 圍點打援法還有一種用法就是利用直立植物圍點打援。魚類多喜歡靠草,特別是鯽魚一年四季不離草,由于直立植物邊浮游生物較多對魚有吸引力,所以我們在選釣點時候,盡量不離草。 如果水草較稀少而某處有一叢直立植物,如:蘆葦或蒲草,應該圍著它們周圍打窩,等待魚來就范,實踐證明,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用此法常能取得不錯的成績,但植物所處的深度要適度,太淺太深都不適應,一般在1-1.5米較合適,(當然這也要結(jié)合季節(jié)、溫度選擇深淺)這樣的深度浮游生物宜于聚集從而吸引魚類前來。 (5)逼魚迂回法 有水草的溝渠里,魚的活動量較小,同密度情況下上魚慢。有時候受風向、深淺或水面環(huán)境影響,發(fā)現(xiàn)面前窩點沒魚吃鉤,但對岸近岸處卻能發(fā)現(xiàn)有魚群活動,但竿短又夠不到,這時不妨采用逼魚迂回的方法,間斷地往對岸岸邊拋灑小的物件適度制造聲響,逼魚向這岸游動從而增加上鉤機率。 這一招我在幾十年的溝渠野釣中常用,但使用此法要有兩個前提條件:一是制造的聲響不能過大,能起到驅(qū)趕的作用即可,如果突然的過度大聲驚嚇會使鯽魚很久不吃鉤適得其反;二是在這岸的窩點要多環(huán)境要安靜,使魚敢往這岸來,如果就1-2個窩子,魚群即使游往這岸也不一定就能直接向你的窩點靠攏。 |
|
來自: 淡然3a89r15snv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