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小組 一、突出渲染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和行動 首先是“魏其侯設(shè)宴”事件。竇嬰和灌夫二人因失勢而結(jié)合在一起,成為生死之交。灌夫?yàn)榱死瓟n感情,使竇嬰和田蚡接近,不顧喪服在身而答應(yīng)陪侍田蚡一起前往竇嬰家里。而田蚡在約定時間仍舊未到,于是灌夫親去求請,而屆時田蚡尚高臥不起,把此事忘的干干凈凈,表現(xiàn)的滿不在乎,一路上徐徐而來,且在席間傲慢無禮,使灌夫惱羞成怒,使酒罵田蚡,幸而竇嬰及時阻止,才沒有引發(fā)沖突。整個事件發(fā)展過程也將三個人物的形象展示的淋漓盡致,灌夫剛強(qiáng)直率,直言不諱,但做事魯莽沖動,胸?zé)o城府,是不折不夠的粗人、匹夫;田蚡居官自傲,輕狂無禮;竇嬰面對田蚡的無禮和怠慢,只是忍氣吞聲,他的性格特點(diǎn)也是矛盾能夠減少的重要因素。 其次是“灌夫罵座”事件。兩次宴會寫盡官場勢利,也將人物形象表現(xiàn)的更加逼真。在田蚡娶妻的婚宴上,同是皇帝外戚,竇嬰備受冷遇,田蚡卻是得意忘形的猖狂。灌夫?qū)@種境遇忍無可忍,再次使酒罵座,面對田蚡的質(zhì)問不諂不媚,直言:“今日斬頭陷胸,何知程、李乎!”再次體現(xiàn)了他的魯莽,有勇無謀,由此招致了田蚡的報復(fù),最終被判處斬首之罪。田蚡依仗王太后的勢力,將灌夫囚禁,并且對其分支親屬追捕,盡顯田蚡的殘暴和猖狂,心胸狹窄。竇嬰在灌夫被囚禁之后,挺身而出,出錢替其求請,夫人勸阻時,他說:“且終不令仲孺獨(dú)死,嬰獨(dú)生!”舍身救友,不僅僅是因?yàn)樾膽牙⒕危嗟膶ε笥训母星?,體現(xiàn)他忠厚仁義,知恩圖報;然而他不懂時勢變化,一意孤行。 最后是“東朝廷狡辯”事件。竇嬰極言灌夫之之善,替其辯解,卻無力還擊田蚡的誹謗之辭,最后落的欺謾之名,無奈之下企圖用先帝遺詔復(fù)召見,卻是“乃劾魏其矯先帝詔,罪當(dāng)棄市”結(jié)局。這展示了竇嬰不懂權(quán)術(shù)和政治斗爭,缺乏斗爭策略的性格特點(diǎn)。而田蚡在此事件中表現(xiàn)的十分虛偽狡詐,“盛毀灌夫所為橫恣,罪逆不道”,貴而好權(quán),仗勢欺人,一副小人得志的樣子。在這個事件中次要人物形象也表現(xiàn)的十分突出。御史大夫韓安國,是一個實(shí)實(shí)在在的封建朝臣。東朝廷辯時,漢武帝迫于王太后的壓力,對于灌夫酒后得罪田蚡的事不能自決,把問題拋給韓安國。他卻做了個模棱兩可答復(fù),把決定權(quán)又回拋給漢武帝,很是圓滑世故。 另外,籍福的形象在“田蚡買田地”和“相位之爭”兩個事件中展現(xiàn)。建陵侯衛(wèi)綰病免,丞相一職空缺,當(dāng)所有人都以為竇嬰和田蚡將展開一場丞相爭奪戰(zhàn),他向田蚡進(jìn)言道:“魏其貴久矣天下士素歸之。今將軍初興,未如魏其,即上以將軍為丞相,比讓魏其。魏其為丞相,將軍比為太尉。太尉、丞相尊等耳,又有讓賢名。”之后又去祝賀竇嬰,勸以竇嬰君侯之道。籍福是很有謀略的,他的很多建議應(yīng)該說都很有見地、很有想法,像后來的田蚡想要竇嬰田地之事,也可以足顯見其眼光。 二、注意揭示人物性格形成的背景和原因 本傳是竇嬰、田蚡、灌夫三人的合傳,因而突出三個人物的不同性格特點(diǎn)是一項(xiàng)十分重要的任務(wù)。從家庭背景來說,三人祖上背景都比較雄厚。竇嬰是竇太后堂兄的侄子,田蚡是王太后的異父弟弟,灌夫的背景相對弱一些,其父是潁陰侯灌嬰的家臣。其中,竇嬰、灌夫因年輕時立下功勛而賜官封侯,而田蚡基本就靠一些鉆營之術(shù)以及他皇親國戚的背景得官上位。然而相似的家庭背景卻造就了他們?nèi)隋漠惖男愿?,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首先我們來看竇嬰。竇嬰是文章中的第一代國戚,“孝文后從兄子也”。七國之亂時,“上察宗室諸竇毋如竇嬰賢”,說明竇嬰的才能還是得到皇帝的肯定的?!八n金,陳之廊廡下,軍吏過,輒令財(cái)取為用,金無入家者”,得到的賜金就擺在門廊之下,路過的軍吏可以隨便取走,這一補(bǔ)充有力地說明了竇嬰為人慷慨,不為金錢所趨,且比較能贏取軍心。但是在筆者看來,他缺乏謀略和忍耐力,想與田蚡交好卻不搞清楚他的為人。田蚡這個人沒什么大的才能,甚至可以說是個會玩弄權(quán)術(shù)的小人。竇嬰失勢后,為了重新得勢,竟然想結(jié)交這位新貴,就顯得沒什么城府了。曾經(jīng)有人勸過他,“君侯資性喜善疾惡,方今善人譽(yù)君侯,故至丞相。然君侯且疾惡,惡人眾,亦且廢君侯。君侯能兼容,則幸久;不能,今以毀去矣。”然而他并不聽從,可見他當(dāng)了丞相以后便有些沾沾自喜了,對于他人善意的勸說和提醒也并不重視。這其中的“惡人”,也許就暗示是田蚡了。之后與田蚡的爭斗,也是太過天真,以為漢武帝與太后并不會如此冷漠和殘酷,沒想到卻被打入大牢。從小到大竇嬰的人生比較順利,而失勢這件事令他有些不甘心,然而他并不想付出什么,久而久之就讓他越發(fā)頑固了。而他因“偽造詔書”而死,也說明他沒什么謀略,想到一個保命的方法,便不假思索的用掉。這與他一直以來仕途的順利是分不開的,這種順利讓他很少去自己思考,也懶于聽取他人的意見。多個方面綜合起來,也是讓他不得不死了。 其次,我們來看灌夫。他為人剛強(qiáng)直率,這種性格是在軍隊(duì)中的打拼中磨練出來的,而后來他以少殺多沖破包圍也直接將這種性格融入他的骨髓?!百F戚諸有勢在己之右,不欲加禮,必陵之。諸士在己之左,愈貧賤,尤益敬,與鈞?!边@種蔑視權(quán)貴,重視貧寒的為人,也是一種剛強(qiáng)和直率的體現(xiàn)。但是他卻有些有勇無謀,失勢后雖與竇嬰惺惺相惜,想靠與田蚡結(jié)交來重新得勢,卻不能一時忍耐田蚡的驕橫,直接當(dāng)面借著酒勁辱罵田蚡,導(dǎo)致了他的人生就此終結(jié)。他失勢后,性格便更加容易沖動,這就更放大了他有勇無謀的缺點(diǎn)。而他常年酗酒,酒醉后耍酒瘋,這也為他的失態(tài)埋下禍端。 最后,我們來看田蚡。太史公對于田蚡應(yīng)是抱有憎惡的態(tài)度,因此文章中多是對他鉆營權(quán)術(shù)的描寫。他本人也沒有什么才能,就是靠能言善辯以及皇親國戚的背景獲得皇帝的寵信的。田蚡默默無名的時候,“往來侍酒魏其,跪起如子侄”,等他一顯貴,便日漸驕橫了起來。他的仕途也算順?biāo)欤@也是他驕縱性格形成的原因之一。而他好玩弄權(quán)術(shù),究其根本便是他沒有真才實(shí)學(xué),不靠一些手段牢固地位,他恐怕無法繼續(xù)往上爬了。(LTS) 三、通過對話語言刻畫人物 司馬遷在《魏其武安侯列傳》中充分的展開了藝術(shù)的想象力,運(yùn)用對話的語言,并為每個人創(chuàng)造了個性化的語言.如在寫到景帝在酒宴上一時興奮,便許諾,“千秋之后傳梁王”。就一句話,便將一個不諳世事的少年天子醉酒后的輕浮狂躁的神態(tài)刻畫出來。竇嬰聽到此話立即進(jìn)諫阻止,“天下者,高祖之天下。父子相傳,此漢之約也。上何以得擅傳梁王?”同樣是一句話司馬遷又把一位為人剛直,忠心耿耿,敢于直言進(jìn)諫的忠臣刻畫出來。灌夫使酒罵座,身陷囹圄,竇嬰舍身相救,夫人諫曰:“灌將軍與太后家忤,寧可救邪?”魏其侯曰:“侯自我得知自我捐之,無所恨。且終不令灌仲儒獨(dú)死,嬰獨(dú)生!”魏其侯重義氣,厚道、耿介、為朋友兩肋插刀重仁重義的形象躍然紙上。 文中對武安侯田蚡的目中無人、驕橫跋扈的描寫更是入木三分,他戲取灌夫次日拜望魏安侯,次日卻又不去。當(dāng)灌夫親自去請他時,他仍然高臥不起,還佯裝醉酒忘了,“吾昨日醉,吾忘與仲儒眼?!币荒樆炭?,內(nèi)心卻極其狡獪。田蚡強(qiáng)索竇嬰城南田不得,便怒曰:“魏其子嘗殺人,蚡活之。蚡事魏其,無所不可。何愛數(shù)傾田?且灌夫何與也!吾不敢復(fù)求田!”田蚡“器小易盈,驕縱齷齪”的小人形象亦再現(xiàn)出來。灌夫鬧事后,田蚡將他強(qiáng)行收押,并羅織罪名,對長吏曰:“今日召宗室,有詔?!臂拦喾蛄R座不敬。東朝廷辯,田蚡工于心計(jì),搬弄如簧巧舌,“天下幸有安樂于無事。蚡得為肺腑,所好音樂田宅,蚡所愛倡優(yōu)巧匠之屬,不如魏其﹑灌夫日夜招聚天下豪杰壯士與論議,腹誹而心謗,不仰視天而俯畫地,辟倪兩宮閑,幸天下有變,而欲有大功。臣乃不知魏其等所為?!碧锿`想要仗勢欺人,污蔑竇嬰灌夫謀反,表現(xiàn)出他心胸狹窄,公報私仇的人物形象特點(diǎn)。 總之《史記》在刻畫人物的時候,注意人物語言的描寫,聞其聲如見其人,具有十足的個性化。(LCX) 四.用人物之間的對比來刻畫人物 《魏其武安侯列傳》是魏其侯竇嬰、武安侯田蚡、灌夫的三人合傳,通過對他們?nèi)松胶拖嗷ザ窢幍拿枋觯宫F(xiàn)三個各有特色的人物形象。這其中竇嬰與田蚡的對比最為強(qiáng)烈,他們既有許多外在的相同之處,又有著內(nèi)在截然不同的人格,作者通過他們將他們兩人對比,使得他們各自的人物形象更加鮮明。 竇嬰與田蚡有許多相同之處。第一,身份地位相同。兩人“皆以外戚重。”,都被封為列侯,都做過丞相。第二,政見相同。他們都推崇儒家學(xué)說,起用推薦了一大批儒生,同時因此得罪竇太后而閑居家中。第三,都喜愛招攬賓客。他們都經(jīng)常推薦閑居在家的名士出來做官,對這些賢能之士比較尊重。第四,他們最后的結(jié)局都不好。竇嬰被斬首示眾,田蚡不久后也精神錯亂而病死。 但是他們又有著非常截然不同的人格,也導(dǎo)致了作者對他們有著不同的褒貶態(tài)度。第一,雖然他們同為外戚,但竇嬰封侯是因?yàn)槠絽浅畞y有大功,而田蚡是依靠少年武帝剛剛即位、王太后掌權(quán)的機(jī)會才封侯的。竇嬰有真才實(shí)學(xué),而田蚡沒有,他唯一的能力就是“辯有口,學(xué)盤盂諸書”,也就是他只會說,不會做。第二,雖然他們都得罪竇太后而閑居在家,但是田蚡因?yàn)橥跆蟮木壒蔬€能受到皇帝寵信,多次議政。田蚡的仕途其實(shí)算是一路順風(fēng)的,他得罪了竇太后,卻有姐姐王太后撐腰,而竇嬰得罪的竇太后其實(shí)是竇家的靠山,他也從此仕途受挫,再不受皇帝重用。第三,他們雖然都喜愛招攬賓客,但他們一個是“真心”,一個是“假意”。竇嬰在被重用封大將軍時,向皇上推薦起用袁盎、欒布諸名將賢士。他在顯貴時還能時刻不忘推薦賢士,足見其“真心”。反觀田蚡,文中寫道:“武安侯新欲用事為相,卑下賓客,進(jìn)名士家居者貴之,欲以傾魏其諸將相?!彼袛堎e客,是為了壓倒竇嬰的勢力,而且作者寫他“卑下賓客”,說明他不是真正謙虛地禮賢下士,卑躬屈膝太過就是裝出來的謙虛了,足見其“假意”。第四,他們雖然結(jié)局都不好,但是竇嬰被處死直接原因是被小人構(gòu)陷,再加上之前他與田蚡有矛盾,又舍身為得罪田蚡的灌夫激辯而受到王太后和武帝的厭惡,才會落得如此結(jié)局。而田蚡是因?yàn)樽隽颂嗵澬氖?,?dǎo)致自己精神錯亂而病死。竇嬰的死是有悲壯色彩的,而田蚡的死卻是以猥瑣的姿態(tài)。 綜上,作者將竇嬰與田蚡這兩位外戚合傳,用他們內(nèi)在和外在的對比,更加突出了竇嬰的“賢”和田蚡的“奸”。以小人田蚡“負(fù)貴而好權(quán)”的猥瑣形象,更加襯托出了竇嬰“賢而喜士”的美好形象。(LY) 《魏其武安侯列傳》是竇嬰、田蚡和灌夫三個人的合傳,在人物塑造時通過人物活動,揭示性格形成的背景和因素,多側(cè)面的描寫,通過人物的對話、獨(dú)白,以個性化的語言表現(xiàn)人物性格等方法展示鮮明的個性特征,并且刻畫的栩栩如生,不僅給讀者帶來歷史的真實(shí)感,也能充分展示人物性格的復(fù)雜性。人物描寫的高超技藝是《史記》重要的文學(xué)價值。 (LRQ執(zhí)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