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詠史懷古詩鑒賞學案

 江山攜手 2016-06-23

                     詠史懷古詩鑒賞學案  

 學習目標:

1、掌握懷懷古詠史詩的特征;

2、掌握懷古詠史詩的思想內容和常用手法;

3、掌握相關的賞析方法。

學習重點:

掌握懷懷古詠史詩的特征;掌握懷古詠史詩的思想內容和常用手法。

學習難點:

掌握相關的賞析方法。

【課前預習】

 歸納課內詠史懷古詩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篇目       類別         思想感情             表現(xiàn)手法

越中覽古 寫昔日的繁盛和今天的凄涼表達盛衰無常感慨  鮮明的對比

石頭城 寄寓著國運衰微的感慨 寓情于景、擬人

蜀相 對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嘆惋之情跟自己壯志難酬的苦痛 借景抒情

念奴嬌?赤壁懷古 感慨壯志難酬 對比

京口北固亭懷古 抒發(fā)愛國情懷 詞中用事

揚州慢 表達的是對物是人非的無限惋惜及悲痛之情。 情景交融、虛實相濟

化用前人詩句

過華清宮 奢侈淫逸

詠懷古跡(其三) 借寫昭君的怨恨來抒發(fā)自己一生顛沛流離,遭逢動亂,功業(yè)無成等身世家國之情

一.知識鏈接

(一)詠史懷古詩歌的含義

詠史與懷古都是以歷史題材為詠寫對象,對歷史人物的功過、歷史事件的成敗等,發(fā)表議論、抒發(fā)感慨,或者借古以諷今,或者發(fā)思古之幽情。

詠史詩與懷古詩多各有側重——

詠史詩多針對具體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

懷古詩多是登臨舊地有感而發(fā)之作——憑吊古跡,追懷往事,緬懷先人,寄托感慨。懷古詩的詩題往往標有地名,離不開對所接觸景物和相關人事的描繪和詠嘆,以及對古今變化的感觸。這類詩往往面對眼前的景象,用渾寫大意、虛實相間的表現(xiàn)形式來進行涵括,抒寫人世變遷盛衰更迭的感慨。

懷古詩的寫作宗旨,一是在于“鑒今”,即從古跡中引出教訓,作為今日之借鑒;一是傷己,即他人之酒杯,澆胸中之塊壘。

(二)詠史懷古詩的特點

歷史評說

  “懷古者,見古跡,思古人。其事無他 ,興亡賢愚而已?!?/SPAN>

1、形式標志:標題中有古跡、古人名,或在古跡、古人前冠以“詠”,或在古跡、古人后加“懷古”、“詠懷”等。

2、寫法上,詠史懷古詩常常運用典故,或寫景,或對比,或襯托,或抑揚,或諷刺,或含蓄等等。

寫作結構

  臨古地——思古人——憶其事——抒己志

3、詩歌的內容一般為:描寫此地眼前的衰敗、荒涼、蕭條,或描寫歡快的事物來襯托內心的悲傷,或描述歷史事件的經過,抒發(fā)感慨;

思想感情

多感慨個人命運,抨擊社會實質。   

具體為:

國家——國運衰微,國土淪喪(多為晚唐、宋朝) 

統(tǒng)治者——昏庸腐朽, 驕奢淫逸 

古地——昔盛今衰,人事滄桑 

古人——壯志難酬,報國無門

4、詠史懷古詩詞的藝術特征:

(1)“詩”與“史”的結合:文學性與歷史性的統(tǒng)一 ;

(2)“詠史”與“言志”的結合:對現(xiàn)實政治的強烈關注;

(3)“古”與“今”的結合:多維的時空組合 。

藝術手法

(1)“詩”與“史”的結合:用典,雙關 

(2)“詠史”與“言志”的結合:借古諷今,借景抒情   

(3)“古”與“今”的結合:虛實結合,對比,反襯

 語言特色:
 ?。?)深沉感慨。如杜牧的《泊秦淮》,劉禹錫《石頭城》與《西塞山懷古》,李白的《越中覽古》,溫庭筠的《經五丈原》,辛棄疾的《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簡練利落。如李清照的《絕句》,如劉禹錫的《烏衣巷》。
蒼勁悲涼。如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張養(yǎng)浩的小令《山坡羊·潼關懷古》。
 ?。?)豪放渾厚。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4)沉郁頓挫。如杜甫的《蜀相》。
著名詠史詩人:杜甫、杜牧、李商隱、劉長卿、溫庭筠、胡曾……

人文環(huán)境

臨古地——

A.前代的都城:咸陽、長安、姑蘇、洛陽、汴京(經濟發(fā)達,文化繁盛)、金陵(石頭城、臺城——軍事?lián)兀?/SPAN>

B.發(fā)生過重大事件的地點:驪山、赤壁、新亭、隋堤、馬嵬、華清宮、汴河、西塞山(古戰(zhàn)場)   

C.歷代帝王與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廟:隋宮(隋煬帝楊廣建造的行宮)、湘妃祠(虞舜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喻凄苦)、烏江亭、陳琳墓(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受曹操賞識)、李白墳、長沙賈誼故居(曾貶為長沙太傅)、成都武侯祠、昭君墓

D.昔日繁榮之地

烏衣巷在今南京秦淮河南岸夫子廟文德橋邊,是一條幽靜狹小的巷子。烏衣巷得名于三國時吳曾在此扎營,吳兵皆穿烏衣。六朝時,成為東晉名相王導、謝安的宅院所在地。其弟子都穿烏衣,因此得名。   

朱雀橋為東晉時建在內秦淮河上的一座浮橋,在烏衣巷附近,是六朝時代都城正南門(朱雀門)外的大橋,是當時的交通要道?! ?/SPAN>

E.特定的歷史朝代:六朝、吳國、隋代、安史之亂、南唐后蜀等

其他事物

垂楊:《開河記》:“詔民間有柳一株賞一縑,百姓爭獻之。又令親種,帝自種一株,群臣次第種栽畢,帝御筆寫賜垂楊柳姓楊,曰楊柳也?!薄暗塘褵煛保苡|發(fā)往事如煙,常被用來抒發(fā)興亡之感。(李商隱《隋宮》“于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韋莊《臺城》“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玉樹”,指《玉樹后庭花》曲,為南朝最末一個帝王陳后主為其愛妃張麗華所制,一向被當作六朝荒淫的一個標志,后人視為“亡國之音”。(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霓裳羽衣”,唐玄宗暗中記下樂曲回來后讓樂師作成《霓裳羽衣》,楊貴妃也扮仙女跳舞;代表統(tǒng)治者奢靡的生活。

明月、江水、歸燕——永恒不變的事物,見證歷史滄桑

地上的青苔、孤寂的殘垣、無名的斷碑、荒松、古墓、落日、悲風、巢鳥——標示著昔日的繁華與今日的衰敗,充滿悲秋的色彩)

5.詠史懷古詩的主題歸納

渴望建功立業(yè)或懷才不遇

昔盛今衰,世事變遷的興亡之感

繁榮不再,富貴如云

或揭露統(tǒng)治者的昏庸腐朽,或憂國傷時,同情人民疾苦,擔憂國家命運。

物是人非的故國之悲(黍離之悲)

1)懷人傷己(感懷身世)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與際遇和作者有了某種相似性,觸發(fā)點在古人,落腳點在自己。具體又可以分為以下兩種。

A.對比失落型

著眼于個人境遇變化,借古人古事抒發(fā)自己的感慨。古人能一展抱負,建功立業(yè),得遂心愿,而自己卻因為某種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盡其用,從而有了郁郁寡歡乃至消極遁世之心。

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分析:周瑜與蘇軾自己的對比 

表現(xiàn)手法——借古抒懷、用典、對比、映襯(描寫赤壁的雄奇景色,塑造了周瑜雄姿英發(fā)的英雄形象)

再如李清照的《夏日絕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分析:項羽與南宋偏安一隅之人的對比,借用西楚霸王項羽失敗后不肯茍且偷生、烏江自刎的歷史故事來諷刺南宋小朝廷的投降逃跑主義,表示了希望抗戰(zhàn),恢復故土的思想感情。)

表現(xiàn)手法——借古諷今(詩人鞭撻南宋當權派的無恥行徑)

B.同病相憐型

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體現(xiàn)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關照自我,抒發(fā)自己渴望建功立業(yè)或懷才不遇的感傷。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如李商隱《賈生》寫漢文帝宣室召見賈誼,傾談神鬼不談治國之策,實則借賈誼來寫自己的同樣的遭遇,抒發(fā)并強化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感慨

表現(xiàn)手法——借史抒懷、借古諷今(意在借賈誼的遭遇,抒寫詩人懷才不遇的感慨;同時又指出封建統(tǒng)治者不能真正重視人才,使其在政治上發(fā)揮作用。)

再如:

蜀 相    杜甫

蜀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分析:寫諸葛亮的未捷先死,就是抒發(fā)自己壯志不伸、一生潦倒的悲憤。)

表現(xiàn)手法——借景抒情(1、2句“柏森森”三個字還渲染了一種安謐、肅穆的氣氛,表現(xiàn)出杜甫對諸葛亮的強烈景仰和緬懷之情;3、4句詩襯托出了祠堂的荒涼冷落,并含有詩人感物思人、追懷先哲的情味)、用典、借史抒懷(5、6句議論,7、8句敘事兼抒情,表現(xiàn)出詩人對諸葛亮獻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對他事業(yè)未竟的痛惜心情)

2)懷古傷今(感慨人事變遷)

古代詩人的主流是寒士,濟天下拯黎民的念頭使他們更多關注在國家政治、社會生活上。詩人們常借寫古跡、古事來表達對現(xiàn)實的關切、熱情、不滿、警戒。懷古盡管觸點在古,但實際上表現(xiàn)了對現(xiàn)實的強烈關注。現(xiàn)實不合理想模式的時候就是懷古最有理由的時候。

根據古跡或古事的現(xiàn)狀可分以下幾類:

A.昔盛今衰型

既然是懷古詠史,現(xiàn)實的不盡人意就難免使詩人觸景生情,抒發(fā)盛衰之感傷,獨抒思古之幽情。抒發(fā)對物換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如劉禹錫的《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分析:東晉時繁華鼎盛的烏衣巷,而今野草叢生,荒涼殘照。詩人感慨滄海桑田,人生多變。)

表現(xiàn)手法——以景襯情、對比(“舊時王謝堂”與“尋常百姓家”——昔盛今衰)

B.物是人非型

昔日的風景依舊,只是朱顏已改。物是人非給人帶來幻夢似的感覺,不由得讓人做冷靜的思考。如劉禹錫的《石頭城》: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此畺|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

(分析:全詩通篇寫景,群山仍在,潮水依舊,月光依然,所變者已是“故國”、“空城”、“舊時月”,昔日繁華已化為烏有,全詩基調凄涼不堪,句句都融合著詩人的故國蕭條之感,令人不勝傷感。)

表現(xiàn)手法——以景襯情

3)理性反思(主題)

作者站在歷史的高度,獨抒機杼,表達自己對歷史事實的獨特觀點,啟迪世人。這些詩作大多是作者在懷古詠史的同時,融進了的自己切實的生活感受和獨特的生活體驗,具有強烈個人意識。

A、借古諷今,別有寄托:

借古諷今,勸誡今人不要一味貪圖享樂/過度奢侈/窮兵黷武,以免重蹈歷史覆轍(借古諷今)。如王安石金陵懷古詞《桂枝香·金陵懷古》: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緒。千古憑高對此,漫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芳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

(分析:借歷史警誡當朝統(tǒng)治者不要一味貪圖享受而重蹈歷史之覆轍。)

【賞析】上片寫景,熱情贊美金陵一帶壯美江山和風帆來往、酒旗飄揚的繁榮景象。詩人寫景奇?zhèn)邀?,氣象開闊綿邈,充分顯示出作者立足之高、胸襟之廣。

下片懷古,大發(fā)議論:金陵如此壯麗,然而它正是六朝相繼滅亡的歷史見證。六朝舊事隨著東逝的江水一去不復返,剩下的只有幾縷寒煙和一片綠色的衰草。詩人對六朝統(tǒng)治者因競逐豪奢而導致相繼敗亡的歷史,流露出作者對北宋王朝不能勵精圖治的不滿情緒?!韫胖S今

【注】“千古憑高”二句是批判千古以來文人騷客面對金陵山川只知慨嘆朝代的興亡,未能跳出榮辱的小圈子,站不到應有的高度,也就很難從六朝的相繼覆滅中引出歷史的教訓。

表現(xiàn)手法——借古諷今、用典——化用古人詩句(隋滅陳的典故:當隋朝大將韓擒虎兵臨城下時,陳后主還在和寵妃張麗華歌舞作樂。杜牧《臺城曲》“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 中“門外”言大軍壓境,“樓頭”說荒淫無恥)。結句化用杜牧《泊秦淮》詩句“商女不知亡國恨,至今猶唱后庭花”)、寫景上遠近、動靜、點面結合

B、理性分析,獨抒機杼

通過對歷史事件的分析表達自己對歷史事實的獨特觀點,啟迪世人。如唐代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分析:變換視角,譏諷周瑜成功的僥幸。)

表現(xiàn)手法——以小見大(借一件古物興起對歷史的慨嘆)

【學習過程】

一,鑒賞方法指要

(一)弄清史實,疏通文意。

讀懂詠史懷古詩,對作品所涉及的史實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這就要求要積累一定的歷史知識。

如前文涉及的劉禹錫的《烏衣巷》,烏衣巷在南京,東晉時是高門士族的聚居區(qū),晉朝王導、謝安兩大家族居住此地,其弟子都穿烏衣,因此得名。朱雀橋在秦淮河上和南岸的烏衣巷相鄰,昔日繁華鼎盛,而今野草叢生,荒涼殘照。以燕棲舊巢喚起人們想象,昔日的王謝權門現(xiàn)在已居住著尋常百姓之家;今昔對比,感慨滄海桑田,人生多變,令人嘆惋再三。如果不了解這些歷史知識,就很難深入的理解蘊涵其中的詩意。

其實,高考詩詞鑒賞題所涉及到的歷史事件或人物往往在課本中出現(xiàn)過,比如1996年考的是元朝阿魯威的散曲《詠史》:

問人間誰是英雄?有釃酒臨江,橫槊曹公。紫蓋黃旗,多應借得,赤壁東風。更驚起南陽臥龍,便成名八陣圖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東。

赤壁之戰(zhàn)這段歷史,在課本和讀本中屢見不鮮。由此我們可以悟出這樣一個道理:凡是課本及其注釋、練習中所出現(xiàn)過的歷史人物和事件、典故都應牢牢加以掌握,切不可等閑視之。對于唐宋著名詩人的大體經歷,也要略知一二,這樣,在不懂得詩人創(chuàng)作該篇時的背景之情況下,也能做個大體的猜測,不至于兩眼抹黑。

(二)領悟感情。

詩家懷古詠史,大致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對歷史作理性的冷靜的剖析;一種是感慨個人的身世,表達自己建功立業(yè)的心情,同時,委婉地對現(xiàn)實進行批評。在鑒賞懷古詩詞時要抓住歷史人物或事件與時局和詩人自己身世之間的連接點。如杜甫《詠懷古跡》: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huán)佩空歸月夜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注:“畫圖”句:意謂元帝對著畫圖豈能看清她的美麗容顏。“環(huán)佩”句:意謂昭君既埋葬在匈奴不得歸,只有她的魂能月夜歸來,故曰“空歸”。環(huán)佩:婦女裝飾品,指昭君。

(分析:“怨恨”為詩眼。

昭君的“怨恨”一方面包含著“恨帝始不見遇”的“怨思”;另一方面,一個遠嫁異域的女子永遠懷念鄉(xiāng)土,懷念故土的怨恨憂思。

詩人在寫昭君的怨恨之情時,是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國之情。他寓居在昭君的故鄉(xiāng),正好借昭君當年相念故土、夜月魂歸的形象,寄托自己想念故鄉(xiāng)的心情;亦有不被賞識的苦悶。)

表現(xiàn)手法——映襯(1、2句寫昭君村,借高山大川的雄偉氣象來烘托昭君驚天動地形象)、對比反襯(3、4句“去”與“留”對比,“生”與“死”對比,寫昭君一生的悲?。?、借古抒懷

又如元張養(yǎng)浩的小令《山坡羊·潼關懷古》: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表現(xiàn)手法——借古諷今(歷代興亡對比,揭示百姓的苦難)、融情于景(將山的雄偉與水的奔騰之勢勾勒出來,有力地烘托了作者吊古傷今的悲憤傷感之情?!熬邸焙汀芭睂懗隽松胶拥膭討B(tài)與靈性)

(三)分析技巧,體察詩心

詠史懷古詩常用表現(xiàn)手法:

(1)融情入景、以景襯情(包括“以樂景襯哀情”)

(2)正反對比,側面烘托;

(3)議論

(4)借古諷今。

小結:鑒賞詠史懷古詩三步曲

第一步:弄清史實(所描寫的古人、往事是怎樣的)

第二步:體悟感情(為什么要寫這個古人這段往事 ?詩人在詩中表現(xiàn)出什么態(tài)度)

第三步:分析技巧(這種態(tài)度運用什么方法表達)

對“懷古詩”的準確掌握

一般這類詩歌是詩人登臨游覽,觸景生情,由于歷史遺跡的誘發(fā),而抒發(fā)感慨——長于情景交融;

在思想內容上往往有(國家—國運衰微、統(tǒng)治者—荒淫奢侈、古地—昔盛今衰、古人—壯志難酬)這些方面;

在表現(xiàn)手法上有:對比、觸情入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虛實結合、擬人、借古諷今、吊古傷今、用典;

在思想感情:感慨盛衰無常,感慨壯志難酬,感慨國運衰微,抒發(fā)愛國情懷,揭露統(tǒng)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

在語言方面往往比較含蓄;

在風格上或雄渾壯闊、或含蓄沉郁。

.鏈接高考,實戰(zhàn)演練

1、【2011全國新課標卷】 

春日秦國懷古

周樸①

荒郊一望欲銷魂②,涇水縈紆③傍遠村。

牛馬放多春草盡,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積雪蒼山晚,煙伴殘陽綠樹昏。

數里黃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樸(?-878),字太樸,吳興(今屬浙江)人。②銷魂:這里形容極其哀愁。③涇水:渭水支流,在今陜西省中部,古屬秦國??M紆:旋繞曲折。

【詩意】

首聯(lián),日里遙望荒郊,看著涇水曲折地流去,環(huán)繞著遠處的村落,無限愁緒從胸中升起。

頷聯(lián),眾多的牛馬放牧,導致原上春草殆盡。耕破了田地,發(fā)現(xiàn)了古碑,證實了這里就是秦國故地。

頸聯(lián),積雪茫茫的山巒,在黃昏中變得更加蒼茫;夕陽伴著云煙,讓樹林變得更加昏暗。

尾聯(lián),行走好幾里路,還都是茫茫黃沙。太荒涼了,想想這秦地當年的繁盛,的確讓人不堪回首。

——詩的前六句描繪眼前之景,后兩句表達了懷古傷今之情。

(1)這首詩表現(xiàn)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5分)

【答案】詩人春日眺望涇水之濱,不見春草,只見古碑,行客之路盡是黃沙,想當年秦國何等強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國勢日衰,眼前一片荒涼,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2)你認為這首詩在寫作上是如何處理情景關系的?(6分)

【答案】觸景生情;寓情于景;寫哀景抒哀情

【分析】借涇水、春草、古碑、蒼山、殘陽、綠樹、黃沙等凄涼敗落的景物,烘托一種低沉、蕭瑟的氣氛,表達了自己的懷古傷今之情。在情景處理上,用極富特征的荒涼景物抒發(fā)了對唐王朝國勢日衰的悲嘆

2、(2007年湖北卷)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華清宮    吳融

四郊飛雪暗云端,惟此宮中落便干

綠樹碧檐相掩映,無人知道外邊寒

過華清宮   李約

君王游樂萬機輕,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輦升天人已盡,故宮惟有樹長生

(1)兩首詩描寫了不同時期的華清宮,請指出二者主要運用了哪種相同的表現(xiàn)手法,并作簡要說明。(4分)

【答案】對比(對照、映襯)

吳詩,將宮外之況與宮內之景進行對比。宮外,飛雪暗云,天寒地凍;而宮內,只見雪飄不見雪堆,樹木蔥蘢,溫暖如春。

李詩,今昔對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雜樹叢生,宮殿荒涼。

(2)兩首詩各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4分)

【分析】吳詩——即景抒情詩,李詩——詠史懷古詩

【答案】

吳詩借景抒情,鞭撻了無視人民疾苦、沉湎于享樂的統(tǒng)治者。

李詩借史抒懷,諷刺了統(tǒng)治者荒淫誤國,感嘆王朝的興衰。

 【折桂令】問秦淮  

                           孔尚任

問秦淮舊日窗寮,破紙迎風,壞檻當潮,目斷魂消。當年粉黛,何處笙簫?

罷燈船端陽不鬧,收酒旗重九無聊。白鳥飄飄,綠水滔滔,嫩黃花有些蝶飛新紅葉無個人瞧。

【譯文】 

(上片)曾經的秦淮兩岸畫船窗寮,窗戶上,破紙迎風瑟瑟作響,朽門外,潮水拍打空城陣陣傳來,這風聲,潮聲反襯了人聲寂寂,一片蕭條冷落。過去,這里游人如織,佳麗云集,舞榭歌臺,笙簫徹夜。

(下片)河中,彩楫畫肪鬧端陽,岸上,酒旗聳立慶重九。而現(xiàn)在,歌女逃散,絲竹不聞,秦淮河無有當年的遺風余韻了。即使適逢節(jié)日,也是“端陽不鬧”,“重九無聊”。小鳥在白云端自由飛翔,秦淮河綠水滔滔,河岸紅葉似火,黃花初綻,蝴蝶飛逐。剛綻放的黃花上有幾只蝴蝶在飛,剛落下的紅葉如此美麗,卻沒有人來欣賞了。

【分析】

(1)“當年粉黛,何處笙簫?”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參考答案】借代、反問。

(2)“白鳥飄飄,綠水滔滔,嫩黃花有些蝶飛,新紅葉無個人瞧”描寫了什么樣的景色?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答案】通過“百鳥”“綠水”“嫩黃花”“新紅葉”等描繪了初秋景色。又通過“飄飄”“滔滔”“有些蝶飛”“無個人瞧”等表達了因昔盛今衰引發(fā)的冷寂落寞之情。

鞏固訓練

1.閱讀下面的詩和對聯(lián),完成下面。(8分)(上海卷)

赤壁   杜庠①

水軍東下本雄圖,  千里長江隘舳艫②。諸葛心中空有漢,  曹瞞③眼里已無吳,

兵銷炬影東風猛,  夢斷簫聲夜月孤  。 過此不堪回首處,荒礬鷗鳥滿煙蕪  

[注]①杜庠:明朝詩人,曾任知縣,不久罷歸;不得志,放情詩酒。  ②舳艫;船只首尾相接非常多的樣子。  ③曹瞞:即曹操。

客到黃州,或從夏口西來,武昌東去;天生赤壁,不過周郎一炬,蘇子兩游    

——郭朝祚題湖北黃岡東坡赤壁門樓

1.對聯(lián)在語言形式上的最大特點是           ,律詩中的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也具有這樣的特點。(1分)

2).對聯(lián)中的“周郎一炬”與上面詩歌中的“___________”一句同說一事;“蘇子兩游”與上面詩歌中的“____________”一句同說—事。(2分)

3).就詩歌中畫線的句子,結合全詩,從—個角度(如景和情的關系)寫一段鑒賞文字(80字左右)。(5分)    

  

 

2.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題烏江亭         杜牧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烏江亭         王安石

百戰(zhàn)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

烏江            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1)這三首詩詠的都是西楚霸王項羽,但對項羽評價的角度并不一樣,他們的角度分別是什么?

答案: 

(2)這三首詩借對項羽的評價分別表達了什么觀點?

答: 

 

 3.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07年湖北卷) 

華清宮    吳融

四郊飛雪暗云端,唯此宮中落旋干。綠樹碧檐相掩映,無人知道外邊寒。  

過華清宮   李約

君王游樂萬機輕,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輦升天人已盡,故宮惟有樹長生。 

(1)兩首詩描寫了不同時期的華清宮,請指出二者主要運用了哪種相同的表現(xiàn)手法,并作簡要說明。(4分) 

 

(2)兩首詩各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4分) 

 

4.閱讀下面的古詩,回答問題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①詩的頷聯(lián)“草自春色”、“鳥空好音”,寫祠堂的         。字里行間寄寓                 

的情懷。 

②這首詩懷著對三國時蜀丞相諸葛亮的深深敬意,緬懷他生前的顯赫功勛,寄寓了無窮的感嘆,也蘊藉著詩人                           

 

5.閱讀下面的古詩,回答問題 

      賈   生   李商隱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①本詩末句“問鬼神”是指                      。 

②這是一首托古諷時詩,詩人借賈誼的遭遇,抒寫自己        的感慨。詩的藝術手法是                 。 

6.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臺 城 [韋莊]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注釋】韋莊(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陜西西安)人。 

(1) 這是一首憑吊六朝古跡的詩。詩人為什么說“臺城柳”“無情”? 

 

(2)有人說詩人在憑吊古跡時流露出濃重的對時事的感傷情緒,你是否同意這種說法?為什么? 

 

附:考題精練答案: 

1(.1).對仗(或:對偶)    

2).兵銷炬影東風猛    夢斷簫聲夜月孤   

3).從角度、內容、語言三方面綜合考慮(五)

2.(1)第一首是從兵家用兵的角度來評價的             

第二首是從民心向背的角度來評價的             

第三首是從節(jié)操(氣節(jié))角度來評價的 

(2)杜牧通過這首詩,表達了對勝敗得失、歷史興衰的看法,即勝敗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負重、重整旗鼓,定能東山再起。王安石認為民心和形勢決定了戰(zhàn)爭的勝負,歷史的規(guī)律不可違背。李清照認為人要講求氣節(jié),活著要干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yè),死了也要氣壯山河。

3.(1)兩首詩都應用了對比(或對照、映襯)手法(2分)第一首詩宮內宮外(或空間)對比:宮外飛陰云,分外寒冷;宮內綠樹成陰,溫暖如春。(1分)第二首今昔(或時間):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雜樹叢生,宮殿荒涼。(1分) 

(2)第一首詩通過寫景狀物,鞭撻無視人民疾苦、沉湎于享樂的統(tǒng)治者。(2分)第二首詩通過詠史抒懷,諷刺統(tǒng)治者荒淫誤國,感嘆王朝的興衰。(2分)(意思答對即可。) 

4.荒涼、感物思人;匡時濟世的抱負和失望心情 

5.①服藥求仙、荒于政事 

②懷才不遇、寓慨于諷 

 6.①因為雖然六朝的繁華已如夢遠逝,而臺城柳卻依舊逢春即枝繁葉茂,不管人世滄桑、人間興亡,總是給人以欣欣向榮之感,以它的繁榮茂盛和臺城的荒涼破敗,以它的終古如斯和六朝繁華如夢轉瞬即逝作鮮明對比,因此詩人說它“無情”。(  答出“六朝如夢鳥空啼”,而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這種物是人非的對比關系,表述流暢連即可。) 

②同意。因為詩人身處晚唐,此時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華已蕩然無存,如夢一場,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馬亂民不聊生。詩人憑吊臺城古跡,回顧六朝舊事,今之視昔如來者視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運使詩人聯(lián)想到唐王朝,懷古傷今。( 答出詩人懷古傷今的晚唐情結,表述流暢連貫即可。)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