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十分鐘,成為自己家庭的教育顧問 本文由“135編輯器”提供技術支持
一位幼兒園老師講述了這樣一件事情:當我把孩子們的餐具都洗好時,一個小男孩正好在我身邊。我請他幫我整理餐具,沒想到卻遭到了這個小家伙的嚴詞拒絕。他一本正經地對我說:“不,我不能幫你做這些事情,因為這些事情是女人做的,我爸爸從來都不做這些事情。” 看,這就是父親的作用。一個剛剛有了性別意識的小男孩,就已經在主動模仿父親的行為,他不自覺地把父親當成了自己的榜樣。 每個男孩的成長都需要家長的愛,但父愛與母愛完全不同。母愛細膩、溫柔,在母愛中,男孩能得到滿足感;而父愛博大、粗獷,在父愛中,男孩能找到方向感。 如果一個小男孩長時間感受不到父愛,他會產生強烈的不安全感,進而會迷失方向。例如,長期接觸不到父親的男孩會產生女性化傾向。另外,在長期感受不到父愛的情況下,很多小男孩為了使自己有機會與父親進行深層次的溝通,常常會用一些壞行為,如撒謊、偷盜、打架等,來吸引父親的眼球。當然,還有很多小男孩不惜傷害自己,以贏得父親的關注。 所以,為了男孩的健康成長,父親千萬不要以“工作忙”為理由而忽視了兒子。
作為男孩的父親,如果你對做男孩的榜樣還沒有足夠的信心,不妨借鑒以下幾種觀點和方法: ▼ 母親的愛讓我們迷戀,但母親過度的愛卻會使男孩長不大,使他永遠停留在小男孩的狀態(tài)。幼兒期,男孩需要完成對母親的親密分離,即讓他們從對媽媽一個人的依戀中走出來,開始接納爸爸和其他人。這一時期,就需要爸爸抽出更多的時間來陪男孩,鼓勵他與自己溝通。 對于幼兒期的孩子來講,父親的關愛意味著一種特殊的意義。 一位男士曾講述:我的父親將近70歲了,一次,我們一起翻那些老照片。忽然,翻到了我3歲時的那張照片,父親抱著我把我舉過了頭頂,我臉上的笑容很燦爛,也很自豪。之后,父親第一次跟我談起了他與他的父親之間的關系:“我的父親從來沒有抱過我,我甚至都沒有在他的腿上坐過……”說到這里,父親已經是淚流滿面了。我能深深地感受到,即使現(xiàn)在父親即將70歲了,但他仍對小時候父親沒有抱過他而感到遺憾。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要想讓兒子成功地擺脫對母親的依戀也不難,當然,這主要需要爸爸的配合。其實,爸爸需要做的也很簡單:在顯示自己男性力量的同時,對兒子多些關注和細心的愛護就可以了。 一位幽默的父親曾這樣說:“要想與兒子很好地相處,一定要學會摔跤!” 這位父親所要表達的意思是,男孩喜歡父親與自己打成一片。其實,這也正是很多心理學家都在研究的一個問題:為什么父親和兒子在一起總喜歡打打鬧鬧,甚至是打成一團呢? 有一對父子很喜歡打打鬧鬧,一次孩子突然生氣了,就踹了父親一腳,父親沒有責罵他,而是平靜地說:“你受了傷會痛,爸爸受了傷也會痛,如果爸爸受了傷,那以后就不能陪你玩了。所以,我們需要制定一些規(guī)則,例如,不允許使勁踢別人、打別人,或是抓別人!你能遵守這樣的規(guī)則嗎?”兒子默默地點了頭,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每個男孩都是一個破壞大王,父親與男孩相處的過程,就是向他們傳輸各種基礎規(guī)則的過程。心理學家表示,男孩在與父親的打鬧中所學到的東西,對他們以后的成長具有深遠的意義。在與爸爸的打鬧中,爸爸能讓他們明白,任何事情都是有規(guī)則的。 大家都說青春期的男孩容易變“壞”,有心理學家表示,青春期的男孩是否會變“壞”,與他們是否與父親在一起有很大的關系。 對男孩來說,父親是強大的象征,孩子會崇拜父親,對于青春期的男孩來講,父親就像一股道德的力量,他在時刻束縛著兒子的行為。 男孩進入了青春期,母親的管教似乎已經對他們不起作用了。有時,為了讓母親看清這種局勢,他們甚至常常向母親的權力挑戰(zhàn)。這時候,父親最需要做的是與母親站在一起,兩個人用同樣的態(tài)度教育兒子。 當然,要想讓青春期的男孩認同家長的教育,父親必須要和母親達成統(tǒng)一戰(zhàn)線。并且,在這一過程中,父親的態(tài)度一定要真誠。如果父親并不想幫助妻子,而是逢場作戲式,那男孩就會越來越不尊重母親,甚至還會越來越多地向母親的權力發(fā)出挑戰(zhàn)。 其實,當男孩進入了青春期,不是母親的力量變弱了,而是男孩的“翅膀”變硬了。這時候,他們需要父親給他們約束的力量,并為他們指引方向,所以,在這一階段,男孩是否會變“壞”,大部分原因取決于父親。 熱文推薦:《留給孩子金山銀山,不如讓他養(yǎng)成這7個好習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