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 尊敬的各位領導和同仁們: 大家好!今天早上非常高興在這里和大家分享閱讀《中庸》的心得體會,希望通過我這幾十分鐘的分享能給你對的成長和發(fā)展帶來幫助。 首先我們講為什么要這樣重視中庸的學習,在古代《中庸》有非常獨特的地位, 因為中庸之道,亦即君子之道,是儒家推己及人的內圣外王之道,是傳統(tǒng)儒家修行的法寶,由孔子提倡的基本道德、精神修養(yǎng)。中庸之道是以達到天人合一、太平和合的神圣境界的一整套理論與方法,于至誠、至善,達到“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個非常重要思想。所以宋代把它與《大學》、《論語》、《孟子》并列為"四書"。通過《中庸》來完美的詮釋內圣外王,天人合一。 其實《中庸》不是一本磚頭一樣的典籍,讓你要拿著放大鏡,翻著辭海非常費力去理解說他到底說什么。他來源于我的生活指導我們的人生。圣賢在于千古之前,他們用那些有價值的生活經驗通過精煉的語言穿越滄桑,走到今天,讓我們仍然在他的言論中受益。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比如我們說《中庸》的內圣外王就不難理解,我們看這“圣”字,在古代是這樣寫的(1見圖)
上面一個口一個耳字,底下一個人一個王字。這個口和耳在繁體字里面就是聽的意思,也就是說能掌握自己的身體和欲望的人,既能掌握自己的身體和欲望,又能使別人聽從自己。這個人就能由人而王,成為圣人。這就是《中庸》主題思想是教育人們自覺地進行自我修養(yǎng)、自我監(jiān)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養(yǎng)成為具有理想人格,達到至善、至仁、至誠、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內之道的理想狀態(tài),通過改變自己來影響和帶動大家一起共創(chuàng)“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在聞名世界的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地下室的墓碑林中,有一塊名揚世界的墓碑。其實這只是一塊很普通的墓碑,粗糙的花崗石質地,造型也很一般,同周圍那些質地上乘、做工優(yōu)良的亨利三世到喬治二世等二十多位英國前國王墓碑,以及牛頓、達爾文、狄更斯等名人的墓碑比較起來,它顯得微不足道,不值一提。并且它沒有姓名,沒有生卒年月,甚至上面連墓主的介紹文字也沒有。但是,就是這樣一塊無名氏墓碑,卻成為名揚全球的著名墓碑。每一個到過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的人,他們可以不去拜謁那些曾經顯赫一世的英國前國王們,可以不去拜謁那諸如狄更斯、達爾文等世界名人們,但他們卻沒有人不來拜謁這一塊普通的墓碑,他們都被這塊墓碑深深的震撼著,準確地說,他們被這塊墓碑上的碑文深深地震撼著。在這塊墓碑上,刻著這樣的一段話:少年時,意氣風發(fā),躊躇滿志。當時曾夢想改變世界。但當我年事漸長,閱歷增多,發(fā)現(xiàn)自己無力改變世界。于是我縮小了范圍,決定先改變我的國家??蛇@個目標還是太大了。接著我步入了中年,無奈至于,我將試圖改變的對象鎖定在最親密的家人身上。但天不遂人愿,他們個個還是維持原狀。當我垂錘老矣之時,終于頓悟:我應該先改變自己,用以身作則的方式影響家人。若我能先做家人的榜樣,也許下一步就能改變我們的國家,再以后,我甚至可能改變整個世界。這個故事不正是為《中庸》說的做了很好的注釋嗎。要想成功,先要踏踏實實自我修煉,努力使自己達到至善、至仁、至誠、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內之道的境界。用自己的行動和修養(yǎng)去影響和帶動大家一起去改變世界。 其次,我們要讀懂《中庸》,就要理解它的核心思想“天人合一”。 中庸之道的理論基礎就是天人合一,它是貫穿整本《中庸》靈魂。中庸的理論不斷強調至誠至信,天人合一,順應天道。那么就有下面幾個問題值得我們反復思考: 1什么是性? 2. 為什么說順著本性行事叫做“道”? 3.怎么達到天人合一? 說的很清楚要做到天人合一,要了解和順從“性”和“道”而后做到“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梢妼π院偷赖睦斫鈱ξ覀儗W習中庸很重要。為什么這樣說呢,千百年來滄海桑田,什么都變了。但是人沒有變,人的本性沒有變。所有古人認為人的任何思想都是從身體當中來的,比如我們國學里面《大學》講至善,《中庸》講太過與不及,實際上都是源于人身體構造內部的太過與不及。打個比方說,假如我們的肝火太盛的話(肝)木生(心)火,那么我們的心就會煩亂,做事情就會很急躁,如果腎精不足的話,我們的思維就會不夠,就是思維力不夠。這也讓我想起前幾天人事行政中心楊燕,楊主任在微信上發(fā)的“春天風多雨少,氣候干燥,而且天氣變化反復無常,易致生理機能失調而致“上火”癥狀,加之生活飲食失調,作息不當,容易引發(fā)生理疾病,如感冒等。人事行政中心特準備了一些春季感冒、上火的常用藥,有需要的同事可到人事行政中心領取的暖心帖子。還不忘告訴大家在OA論壇上推薦——《春季飲食:7種天然“感冒藥”多吃抗病毒》的養(yǎng)生文章,讓大家注意養(yǎng)肝護肝,注意春季飲食合理搭配。還有最近董事長在早課上一直在教導我們,人吃多了不運動不消耗,就容易上火,天有24個節(jié)氣對人身體有很大的影響。所以人應該順應節(jié)氣去調理身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晚上10:30以前就要休息,早上6:00起床,合理作息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敦敦教誨,沁人心田。這種人性化的關懷我只在咱們?yōu)I河公司見過,我是真心的稱贊。 拿破侖有句話很經典叫“人的身體構造即是命運”。所以說人應該順應人的自然稟賦也就是“性”,如弟子規(guī)說的“居有常,業(yè)無變”。做事一定要符合自然規(guī)律,口渴了就要喝水,晚上該休息的時間就要休息,自覺地進行自我修養(yǎng)、自我監(jiān)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做事不能失去節(jié)制,保持中正平和。這要才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不然就是你就是有再大的能力和本事也枉然,如三國時期的郭嘉奉孝,為曹操統(tǒng)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勛,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在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謚曰貞侯。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赤壁大戰(zhàn)后曹操也嘆息地說:“若是郭奉孝還在,不會讓我弄到如此地步。”,一代鬼才,就因為年輕的時候喜歡縱欲飲酒,雖然受到過陳群的勸告,但是自己就是不以為然。最后在征討烏丸的時候因為水土不服加上身體虛弱病逝了。這正是“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腹內藏經史,胸中隱甲兵。運籌如范蠡,決策似陳平。可惜身先喪,中原棟梁傾”。 現(xiàn)在我們社會上許多青年人,縱情玩樂,飲酒無度,晚上不睡在被窩里看韓劇看小說,過了12點還不睡。導致自己內分泌失調。白天睡不醒,晚上睡不著,滿臉小豆豆,一天到晚沒見有精神。作息沒有規(guī)律,讓自己長期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我們的身體本身出了問題,你做事的行為就會出現(xiàn)很多問題。所以說明心見性很重要,他對我們的命運很重要。 接下來我們來了解下為什么說順著本性行事叫做“道”?!∽钤绯霈F(xiàn)天道這個詞是在《尚書》中,很多的先秦書籍中出現(xiàn)天道這個詞.主要指“自然的規(guī)律“辭海”也是這么解釋。唐孔穎達疏曰:“‘天命之謂性’者,天本無體,亦無言語之命,但人感自然而生,有賢愚吉兇,若天之付命遣使之然,故云‘天命’……人自然感生,有剛柔好惡,或仁、或義、或禮、或智、或信,是天性自然,故云‘謂之性’。‘率性之謂道’,率,循也;道者,通物之名。言依循性之所感而行,不令違越,是之曰‘道’。感仁行仁,感義行義之屬,不失其常,合于道理,使得通達,是‘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謂人君在上修行此道以教于下,是‘修道之謂教’也。”在孔穎達看來,《中庸》講“性”“道”“教”,是就人而言的;講人之性源自于天,循性而有人道,修行此道而得以教化??偨Y來看,要理解道要從自然、人、循環(huán)。這個三個方面入手了。 為了大家學習方面我制作下面這張圖,如果大家把這張圖學會了,大家也就基本上了解了《中庸》核心內容,以及國學的核心思想天人合一的含義。我們現(xiàn)在看這個圖,一般大家都認為是上北下南,然后說老師你這個圖肯定是畫錯了,為什么南在上面呢,但是實際上這個圖是中國古代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圖,很多的人都覺得這個圖難以解釋, 跟現(xiàn)代地圖的上北下南正好相反,原因很簡單這更符合人與自然的統(tǒng)一。我們看東面是春天五行屬木,主人身體的肝臟。大家想春天萬物生發(fā),春回大地。所以說是五常中代表仁德。西面是秋天五行屬金,主人身體的肺功能,金秋十月,萬物豐收的季節(jié),需要去打獵去收割主收斂肅殺。我們經常開玩笑說,中國不僅罵人講文化,連殺人都講文化,就是秋后問斬。為什么一定要秋后問斬,而不是夏后問斬,春后問斬,因為它絕對不可以在別的季節(jié)。萬物在生發(fā)的時候,你是不可以動一點點殺心的,如果這時候你動了殺心,你摘下了任何一朵花,你到秋天的時候都會少結一個果。在五常中代表義德,南面是夏天五行屬火,主人身體的心臟,炎炎夏日,萬物成長?;鹨泊砦拿?,因為人類對火的合理運用,才讓我們逐步從茹毛飲血,走向刀耕火種。所以在五常中火代表禮德。北面是冬天五行屬水,主人的身體的腎臟,冬季糧食入庫,萬物蟄伏于大地之下,只有智慧的生物才能生存下去,代表一個循環(huán)的結束。所以說在五常中水代表智。中央是能運化萬物的土,主人身體的脾胃,大地恒遠以來承載萬物繁衍生息,承載五行四季的變化。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所有說在五常中土代表信。人體內部對用外部的變化也是在不同季節(jié)不同的調整。這樣也自然天性的循環(huán)和內外相和,就是就是道。為什么這樣說呢,這里大家首先要思考一個問題,就是你們去想一想,我們的生命活力是從哪里來的,我們經常會用到這樣一些詞匯,比如說魄力、精神、膽識、意志、聰明,像這些詞都是表達代表我們生命活力的一些詞匯,和代表我們領導力的一些詞匯。那么這些都是從哪里來的呢?大家想一想。 所謂魄,你這個人有沒有魄力,做事有沒有決斷性,那么這個魄力到底是什么呢?它具體指的是哪些方面呢?實際上這個魄在中醫(yī)里說是人的肺臟,就是魄指人的肺功能,而力關系到我們另外一個臟器就是腎。大家一定要記住,我們的力量從哪里來,都是從腰這兒來,所以力量就是從腎來的。所以魄力就是講的是人的身體肺和腎功能,所以說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魄力它關系到人身體的本能的問題,是學不來的。你不可以向別人學魄力,是你自己肺氣和腎精足不足的問題。 那么另外一點,精神,說你這個人看上去真的很有精神,生命活力很旺盛,要不然你就特別萎靡,可是這個精到底是什么呢?這個精同樣是腎是指精,而神在這里是指心神。那么所謂精神。在中醫(yī)看來就是心腎相交的能力,就是你心和腎相交通的能力如何,什么是心腎相交能,它就是說你的腎氣要上的去讓你的大腦時刻感受到清涼,你的心火要下去讓你的腳底感受到溫暖。如果你心火上去了,大家都是知道的這就是我們說的,你上火了。上火嚴重了,火氣下不去,會怎么樣,大家想想,你腳底冰涼感受不到溫暖會怎么樣,你會感冒發(fā)燒。我們感冒發(fā)燒就是心腎不交的一種表現(xiàn)。如果你心力不足,腎精不足的話,你這個人就顯得沒有精神會生病。所以這個精神也是指的我們身體層面上的一種東西。 那么膽識,在中醫(yī)里認為,膽是主決斷的,那么你有沒有決斷力,這也是你的一個領導力的一個體現(xiàn)。那么決斷力在很大程度上,涉及到的是什么呢?就是你膽氣的足不足,并不是說這個人把膽囊切了,他就沒有決斷力,關鍵是一個膽氣的足不足,膽精的問題,所以你這個人聰明與否,關鍵在于看你的肝膽的能力。這樣講來就是說學習《中庸》,可以讓我們更多的無限深入的向我們的內在看,向內在的去觀察我們人身,是在培養(yǎng)我們向內看的能力,但是向內看實際上是很不容易的,向內看是很痛苦而且很難,這也是自古圣賢皆寂寞。比如說在西方社會,它追求的目標是認識你自己,而我們中國社會,是要天人合一,所謂天人合一就是外面這個天和人,大宇宙和小宇宙的和諧,而這種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程度越高,就越接近于《中庸》說的至誠、至善。也就能達到"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的境界。" 再次,講到這里許多朋友就會問,你講了這么多大道理,但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怎么做才能達到天人合一呢。不急下面我們就聊聊,比如說好像很多人說不懂得國學,可是老百姓每天都在用著這些東西,所以這在古代里邊來說,這叫百姓日用而不知,就是老百姓每天都在使用這些東西,但是其中的道理到底是什么我們并不知道,所以說《中庸》一直強調讓我們學習的方式,應該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培養(yǎng)我們的洞察力,這對培養(yǎng)我們對天地自然的感悟非常重要。大家去認真的想一想,我們中國人為什么說買東西不買南北,大家想過沒想過,為什么買東西,不買南北?我們看上面這張圖就明白了。 在人體來講,我們的人,心火,心在最上面。你要是俯臥大地的話,心在最上,所以上邊為南。那么從第一個層面來講,就是大家想想,為什么買東西不買南北,實際上在中國的文化當中,它按照一種取向比類的方式,它把東歸屬于木,把西歸屬于金,南是火,北是水。那么在遠古來講,在用木桶打水的那個年代,一般的來講就是說從某種意義上講,木頭和金屬為可承受之物,是可以拎著走的,然而火和水是不可承受之物。所以我們中國人是買東西不買南北。實際上從另外一種意義上來說,買南北,就是買水和火,如果水和火進入人的買賣層面,就會對人類造成某種傷害。比如說買軍火,買賣軍火和買賣石油,大家可以知道,現(xiàn)在我們目前的所有動蕩其實都跟這兩個東西有關,它會對人類造成某種傷害。所以我們中國是講文化的,開個玩笑說,就說我們中國人實際上連罵人都講究文化。比如說我們?yōu)槭裁戳R你這個人不是個東西,我們經常說你這人真不是東西,為什么這么講,實際上說你不是東西,你就是什么,就是南北。就是在說你這個人就像水和火一樣無情無義,它是在講這個層面。那么從另外一個角度講,就是一個表層,東方又意味著生發(fā),也就是生長。中土是化,收,藏。那么就是東方為生發(fā)之象,南方為生長,西方為收斂,北方為收藏。先看一下,東方為什么有生發(fā)之象,實際上大家看這個東字,這個東(崬)字本身就是一個木,然后中間一個日,太陽從樹木中冉冉升起,就是在形容它的逐漸上升的這個狀態(tài)。那么金(西),在古文里的寫法是這樣的,大家看像什么,它實際上像一個大鳥立在自己的鳥窩上。那么人類在最初觀察西方的時候,觀察西方,他首先抓住的是一個象,他抓住一個什么象呢?就說的等到天快黑的時候,鳥都知道歸巢了。連天地萬物都知道收斂了,都知道回家,都知道該回去了。那么這就是一個收斂的象,所以實際上買賣,在中國買賣東西,實際上在講的是文化的層面,講的是非常文化的層面。那么買賣的什么呢?從更深的意義上來講,就是首先我們買賣的,要么是可以生發(fā)的東西,要么是可以收斂的,買賣要么你就買朝陽企業(yè),你做的就是朝陽企業(yè),要么你就是做的可以賺錢的企業(yè),是從這個角度上去講。然后南方意味著什么呢?南方實際上就意味著散,就是疏布,因為南方為火,是疏布之象,南方就是散,就有點類似于現(xiàn)在企業(yè)家做慈善。這是你該散的該花出去的,而且是不應該求任何回報的。就像我們的心臟一樣,在這里邊的另外一種比方呢,我們看圖,木這邊是肝,這上面邊是心,這個西邊是肺,這個北面是腎,從象的角度理解我們的五臟,那么這個腎,就是主收藏。所以這是中國文化的里邊,那么中央脾土是什么呢?就是化—化生長,化收藏,那么這個化,這個就是脾土,土為什么能夠化萬物呢?什么叫化呢?要知道我們人類也是大地孕育而生,來于塵土,歸于塵土。我們傳統(tǒng)神話不是也講到女媧捏黃土造人。所以說化實際上就是從開花到結果的過程。那么這是化,這個過程叫做化,而中央脾土就是這個過程。它是要包含在生發(fā)、生長、收斂、收藏四象全都有的東西。所以中央脾土自身,它就是一個圓。那么這個解釋呢,用什么來解釋呢,就是用《易經》的乾卦的上九來解釋,就是見群龍無首吉,見群龍無首吉就是它自成一個圓,既有生發(fā)又有生長,又有收斂又有收藏,是這個樣子的。(附圖) 還有就是說現(xiàn)在大家買房子的人特別多,都比較重視風水,那么大家一定要清楚什么叫風水,風水實際上講的是什么呢?是說你如果老住在這個地方,那么這個地方它就會對你產生影響是像風和水一樣看不見的,但是它會影響你的生活。比如說你老住東邊的房子或者或者住西邊的房子,時間住久了它慢慢慢慢的會影響你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比如說住東邊的房子住久了的話,那么你每天如果看到朝陽升起來,這樣你每天都能保持著一種欣欣向榮的這么一種狀態(tài)。就是說你每天你都能夠跟著太陽升起而升起,太陽落山你就早早的休息了,你這樣慢慢你就會保持著對人生的一種積極的態(tài)度,但如果你住在西邊的房子,你每天都看到日暮西下,這樣你對人生會有一種蒼涼感,它慢慢的也會影響你的生活,比如說你會比住東邊的房子要晚睡一個小時,要晚起一個小時,你的整個生活狀態(tài)都會發(fā)生變化。大家都是知道北京北也被稱為“四九城”,在北京城的過去這九個門,每個門實際上要走的是不同的車,都是要求得很嚴格的,都是從中國文化的那個角度去安排的。比如說走崇文門的車,崇文門就是傳說中的哈德門。只能是一種車出入,就是酒車。為什么是酒車呢,酒在傳統(tǒng)文化的概念里邊,它代表火也意味著生發(fā),那么宣武門只許走另外一種車就是刑車,因為它這邊守的是肅殺之氣,它是按照它的氣機去運行的。而在北面開了兩個門就是安定門和德勝門,這兩個北門一般的來講,從風水學上來講,北門是不可以開的。為什麼呢?因為北方主收藏,收藏就是要藏得住,我們原先講,就說的南方的疏布是做慈善,然后到了北方就是收藏,收藏的基本上都是你的心愛之物,是你的不是給別人看的,不拿出來給別人看的,是要藏得住的東西。類似于我們的腎精,我們的腎精藏得越足,我們的本錢越足的話,我們向外散的東西就會越多??墒乔∏”本┏堑谋泵骈_了兩個門,一個安定門一個德勝門,那么這兩個門在兩種情況下開啟,平常是不允許開啟的,開啟的時候,就是出兵打仗的時候,出征的時候開的是安定門,所以我們都知道,養(yǎng)兵千日用兵一時,什么能夠使它,就是它要出去打仗的話,它首先要心神非常的有定力才可以,那么什么可以使人有定力,就是腎精充足。再反過來想,這是得勝凱旋回來走的道是德勝門,就是回來的時候走德勝門,出去走安定門,有出就得有進。大家看這是北方的含義,北方的含義就是說,你這兒藏是一定要藏的,但是萬不得已用的時候,一定要有出有進,不可以只出不進,這是北方的內涵。這也就是風水的涵義。 大家都知道我們東面山東有個泰山,其實大家仔細想一想,那么在秦皇漢武的時期,都有一個國家很重大的一個事件,就是真正偉大的帝王一定要封禪泰山,那么這個封禪泰山是從哪個意義上講呢,就是說泰山實際上在五岳當中并不是最高的一座山,對吧,可是為什么都要封禪泰山,為什么不跑到西岳去,或者跑到中岳去,我們中國不是講中土的嗎,你干嘛不跑到中土去,中岳去,不是這樣的,是什么原因呢?就是說他封禪泰山,實際上作為國君,他要掌握的國家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國家的生發(fā)之機的問題,所以這也是東方的含義,也是為什么要封禪泰山的含義。比如說中國古代連打仗都是這樣,因為鼓聲是主生發(fā)的,嘭嘭嘭敲鼓。所以記著打仗的時候,剛開始一定是敲鼓,敲鼓就能夠振奮士氣,打仗開始前敲鼓,嘭嘭嘭敲鼓振奮士氣,讓他的肝氣上來,然后讓他可以往前沖,然后同時這邊到該收兵的時候,我們大家都知道,有一個成語叫什么,鳴金收兵,鳴金收兵一定是吹號,就開始收兵。實際上鳴金收兵就是要收了,收斂了。因為西方屬金要收斂.還有張教授上周五的,古代我們家規(guī)講解非常嚴格,比如說“食不言,寢不語”。大家知道為什么嗎,在這有孩子的朋友要特別注意。我們知道很多家長把孩子送到幼兒園,晚上才能見到孩子。在吃飯的時候,有些家長他就跟孩子亂講。天南海北的亂講。喜歡孩子啊,那么孩子在吃飯時候的情緒,就會受到你所說的話的干擾,你有時間看孩子手上,有沒有一條這樣過長的一線(俗話說的感情線)。 如果他一直長到這張圖顯示的位置,一直到食指下這邊特別是我們說的左手這邊,如果有這種情況他就代表這個孩子在吃飯的時候,他的植物神經高度興奮,有的孩子吃著吃著飯,有可能某一句,你把他說哭起來。那么他的興奮度就會使他的食欲突然高或者突然低。導致植物神經功能的紊亂。造成孩子精神不振,臉色發(fā)黃,找不到興奮點、吃飯吃的還挺多,就是長不胖、睡覺看似可以,但是不踏實,醒來的時候都想賴床、一個星期總有幾天肚子不舒服,或者是有脹氣、拉肚子、便秘……但是到了醫(yī)院一看卻沒有問題,或者是配了一些腸胃藥,吃了一段時間也不見起色。這對孩子成長發(fā)育很不好。所以說我們傳統(tǒng)文化強調事情不都過時的陳舊,他都是遵循天道的。正如《中庸》講做任何事都要講究規(guī)律一個適度,過猶不及。時間有限,這次就跟大家分享到這里,下次有時間我將繼續(xù)跟大家分享五達道、三達德、過猶不及的心得,謝謝大家的認真聆聽。
|
|
來自: 周易心里學 > 《古鎮(zhè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