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向是一切成就的驅(qū)動力量
要想干成大事就必須有遠大志向。正是這一品質(zhì)決定了一個人將會成為偉大而嚴謹?shù)某晒φ?,還是平庸且懦弱的人。一個人做什么事、成為何種人、取得多大的成就,這些大部分都要取決于你的志向。沒有遠大的志向,你的勇氣和自信、創(chuàng)新精神和管理才能就可能很薄弱。 試著在頭腦中為自己構(gòu)建一幅志向的連續(xù)走向圖,你便會發(fā)現(xiàn),它的曲線幾乎一直呈下降趨勢。當你擔憂、沮喪、泄氣或是思維消極時,志向就會進入低迷狀態(tài),志向的曲線就會大幅度下降。 要想登上無人能及的頂端,就必須緊盯你的志向!把它看作象征名譽的無價之寶來精心呵護,因為它決定了你未來成就的高低和質(zhì)量的好壞。只要堅定并合理規(guī)劃你的志向,就可以去做值得你做的事。如果你的志向一直處于低迷狀態(tài)中,前途就會渺茫,精神也會委靡,隨之肉體便會惡化。這最終只會導致毀滅性的后果出現(xiàn)。 當你看到那些衣衫襤褸四處游蕩的中年人,看到邋邋遢遢躺在公園長椅上虛度光陰的人,看到失魂落魄一臉絕望表情的人時,不要忘了,他們或許曾經(jīng)也和你一樣有過遠大志向,也曾自我欣賞并引以為傲。但他們卻任憑自己的志向逐漸消沉、熱情開始冷卻、理想漸漸失色;就這樣放任自己在潛移默化中失去原本的銳氣,蛻變成另外的模樣。而當他們意識到這些時,他們才察覺自己已經(jīng)成為了這樣的人。這時候再追悔莫及也毫無用處,只能感慨自己的后知后覺而已。 真正實現(xiàn)夢想的人多么寥寥無幾?。≡囍鴣戆涯隳壳暗奶幘?、你的家庭、你的成功與兒時憧憬的美好畫面做一個對比吧。你會發(fā)現(xiàn)你的處境與設想的、應該取得的成就是多么相差甚遠!你曾信心滿滿地認為自己將來必會大有作為,甚至在世界上擁有不可替代的顯著地位,讓你恨不得立即履行各種重要職責。但實際上,你發(fā)現(xiàn)自己和茫茫眾生別無他樣,只是個普通平凡的人,從來得不到任何強烈的重視,做不成任何你曾滿懷大志想要去做的大事。 為什么你對自己如此不滿?為什么你對生活如此失望?為什么你沒能擁有世界上偉大而不可替代的獨特力量?為什么你碌碌無為地虛度光陰,當躊躇滿志地覺得自己能成就一番大的事業(yè)時,卻在做著微不足道的小事?曾經(jīng)的志向和夢想哪兒去了?形成志氣和決心的那股力量哪兒去了?為什么在燃起的火焰漸漸消逝以后,只留下了虛無縹緲的灰燼? 伯朗寧說:“人生來就是要發(fā)展的,而不應原地踏步。” 生活中最大的欣喜也許正是發(fā)展和進步的欣喜。自我突破和創(chuàng)新的過程所帶來的發(fā)展意識和進步感,讓我們得到了永恒的滿足感,這種滿足感是任何感覺都無法替代的。我們生來就不應原地踏步,我們的使命就是前進、再前進。 要想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潛力,就應該把“發(fā)展”作為座右銘。 事實告訴我們,缺少合理的志向和目標,不愿為了更好的生活、更大的成功而努力拼搏付出代價,這造成了生活中的多數(shù)失敗。大多數(shù)人所謂的陽光大道都只會通往“一事無成”。 許多人都認為,將志向保持在最高點是完全沒有必要的事。他們會說,志向不是刻意培養(yǎng)或扶持的,它是天生的品質(zhì),自會好自為之。因此他們很快便碌碌無為,喪失斗志。他們的這種品質(zhì)愈來愈少,胸無大志也就理所當然了,難道不是么? 放任志向黯淡、理想模糊、前景消逝,這實在太容易了。我們必須像渴望培養(yǎng)其他品質(zhì)那樣來培養(yǎng)志向,這不僅僅只靠夢想來實現(xiàn),而是要有為更偉大的事業(yè)奮斗的決心,并身體力行。 對于懷揣遠大志向者來說,一個致命的要害便是取得一點成就之后就自我懈怠,止步不前。通常,只有我們正努力做著實現(xiàn)自己志向的事情,并向每個人證明自己能夠做好它時,我們才最能干好工作。 所以,對于我們尤為重要的一點就是,避免墨守成規(guī)。在面對更好的路、更輝煌的事業(yè)時,不要被悠閑舒適而誘惑,被成規(guī)舊矩所束縛,然后又繞回同一條無比艱辛的老路。我們的志向漸漸瓦解、信心日益擊垮、未來日趨黯淡無光直至毀滅,這主要都歸咎于因循守舊。一旦因循守舊,任何大腦都無法有所作為,意志力也會日漸消退,成功的距離也越來越遙遠,未來就被扼殺在路上了。 許多人都禁錮在因循守舊的枷鎖里不得脫身。無數(shù)的員工抱怨自己的工作辛苦乏味,時常為此感到憤懣不平,雖然他們清楚地知道必須遠離自己不擅長的事情而去發(fā)揮本色,他們也本可以很快改變狀況取得更大進步,只要他們能跳出框住自己的規(guī)矩,并下決心打破這條枷鎖。但他們卻仍然日復一日地重復著,艱難地行走在這條道路上,絲毫不去做任何改變。 我們幾乎每天都能聽到耳邊連綿不絕的、充滿遺憾的哀嘆。這些人知道自己本應可以更好更強大,可實際上卻只做著微不足道的小事?!鞍?,我多想跳出去啊,要是早做了自己該做的事就好了!” 我們總是知道自己該做什么,卻從來不去做。這多么的自欺欺人!我們總是給自己找各種各樣的理由,告訴自己,應該等再積累一點經(jīng)驗、再籌集一點資金,或者再改善一下業(yè)績狀況、孩子再大一點等等,就這樣無休止地自我催眠。而事實上,這些理由都只不過是借口。我們大可以找出更多這樣的理由來,只要你愿意。 有一大批的人長期活在一種自我麻痹中。他們總是說服自己信這信那,希望一切與自己的心理期望達成一致。而實際上,這只不過是十足的懶惰造成他們的畏手縮腳罷了。我們不想承認這一點,但我們不得不承認這一點。我們不想全力以赴,不想去努力做點什么,不想承擔額外的責任。為什么那么多人失敗,就是因為志向在蟄伏,潛力沒有被激發(fā),而懶惰主導了一切。 要喚醒潛伏的志向讓人們?yōu)楦玫奈磥矶鴬^斗,這需要足夠的激勵和榜樣進行誘導。那些不斷激勵我們前進、幫助我們找到自我的人,才是世界上最偉大、最有貢獻的人。愛默生說,每個人最需要的,是一個可以激勵他去做能做到的事的人。今天,推動我們?nèi)σ愿叭プ鍪虑?、引領我們跨入理想河流的人,就是對社會最有用的人。 志向統(tǒng)領著每個人走向成功之路,而志向的外在表現(xiàn)便是激情。如果沒有志向和激情,最有魅力的人格特性也會黯然失色。在每個激發(fā)智慧迸出火花的志向中,它們成為密切相關的孿生兄弟,缺一不可。 要想得到一個可以激勵你的環(huán)境,年輕的朋友們,你們必須要有所努力有所犧牲。因為這種環(huán)境尤為重要,它能不斷激發(fā)你的熱情和雄心,激勵你在每一天都做到最大限度的自我完善和進步。你要與那些走在成功道路上的人相處,尤其是與你所從事領域的成功人士密切交往;要與成功潮流共同前進,與那些懷有崇高理想和遠大目標、想在社會上有所作為的人同行。這樣,成功就有了最良好的開端。 你要懂得控制那些可以左右環(huán)境的靈魂,正如一句古諺說的:“與狼為伍,不日能嚎?!迸c有抱負者為伍,與勇往直前的人同行,置身于一個能激發(fā)雄心的環(huán)境中,你將信心百倍、意氣風發(fā),而這時你離成功則更近了一步。 來源:(美)奧里森.馬登《一生的資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