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汪曾祺論語言八十條

 xinlv74 2016-06-22
汪曾祺論語言  

八十條




汪曾祺

1、我以為語言具有內(nèi)容性,語言是小說的本體,不是外部的,不只是形式、是技巧。

2、探索一個作者的氣質(zhì)、他的思想(他的生活態(tài)度,不是理念),必須由語言入手,并始終浸在作者的語言里。

3、語言具有文化性。作品的語言照出作者的全部文化修養(yǎng)。

4語言的美不在一個一個句子,而在句與句之間的關(guān)系。

5、包世臣論王羲之的字,看來參差不齊,但如老翁攜帶幼孫,顧盼有情,痛癢相關(guān)。好的語言正當如此。

6、語言像樹,枝干內(nèi)部液汁流轉(zhuǎn),一枝搖,百枝搖。

7、語言像水,是不能切割的。一篇作品的語言,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8、語言本身是一個文化現(xiàn)象,任何語言的后面都有深淺不同的文化的積淀。

9、你看一篇小說,要測定一個作家文化素養(yǎng)的高低,首先是看他的語言怎么樣,他在語言上是不是讓人感覺到有比較豐富的文化積淀。

10、有些青年作家不大愿讀中國的古典作品,我說句不大恭敬的話,他的作品為什么語言不好,就是他作品后面文化積淀太少,幾乎就是普通的大白話。作家不讀書是不行的。

11、我覺得研究語言首先應從字句入手,遣詞造句,更重要的是研究字與字之間的關(guān)系,句與句之間的關(guān)系,段與段之間的關(guān)系。

12、好的語言是不能拆開的,拆開了它就沒有生命了。

13、世界上很多的大作家認為語言的惟一的標準就是準確。伏爾泰說過,契訶夫也說過,他們說一句話只有一個最好的說法。

14、韓愈認為,中國語言在準確之外還有一個具體的標準:“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這“言之短長”,我認為韓愈說了個最老實的話。

15、語言耍來耍去的奧妙,還不是長句子跟短句子怎么搭配?有人說我的小說都是用的短句子,其實我有時也用長句子。就看這個長句子和短句子怎么安排?

16、“聲之高下”是中國語言的特點,即聲調(diào),平上去入,北方話就是陰陽上去。

17、我認為中國語言有兩大特點是外國語言所沒有的:一個是對仗,一個就是四聲。

18、外國人講話沒有平上去入四聲,大體上相當于中國的兩個調(diào),上聲和去聲。

19、外國語不像中國語,陰平調(diào)那么高,去聲調(diào)那么低。很多國家都沒有這種語言。

20、你聽日本話,特別是中國電影里拍的日本人講話,聲調(diào)都是平的,我覺得現(xiàn)在的年輕人不大注意語言的音樂美,語言的音樂美跟“聲之高下”是很有關(guān)系的。

21、“聲之高下”其實道理很簡單,就是“前有浮聲,后有切響”,最基本的東西就是平聲和仄聲交替使用。你要是不注意,那就很難聽了。

22、語言學上有個詞叫語感,語言感覺,語言好就是這個作家的語感好;語言不好,這個作家的語感也不好。

23、一般都把語言看作只是表現(xiàn)形式。語言不僅是形式,也是內(nèi)容。

24、語言和內(nèi)容(思想)是同時存在,不可剝離的。語言不只是載體,是本體。

25、斯大林說語言是思想的直接的現(xiàn)實,我以為是對的。思想和語言之間并沒有中介。

26、世界上沒有沒有思想的語言,也沒有沒有語言的思想。

27、讀者讀一篇小說,首先被感染的是語言。我們不能說這張畫畫得不錯,就是色彩和線條差一點;這支曲子不錯,就是旋律和節(jié)奏差一點。我們也不能說這篇小說寫得不錯,就是語言差一點。這句話是不能成立的。

28、可是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評論。語言不好,小說必然不好。

29、語言的粗俗就是思想的粗俗,語言的鄙陋就是內(nèi)容的鄙陋。想得好,才寫得好。

30、聞一多先生在《莊子》一文中說過:“他的文字不僅是表現(xiàn)思想的工具!似乎也是一種目的?!蔽野阉l(fā)展了一下:寫小說就是寫語言。

31、語言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語言的后面都有文化的積淀。

32、古人說:“無一字無來歷”。其實我們所用的語言都是有來歷的,都是繼承了古人的語言,或發(fā)展變化了古人的語言。

33、如果說一種從來沒有人說過的話,別人就沒法懂。

34、一個作家的語言表現(xiàn)了作家的全部文化素養(yǎng)。作家應該多讀書。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是對的。

35、文學作品的語言和口語最大的不同是精煉。

36、說小說的語言是視覺語言,不是說它沒有聲音。

37、前已說過,人的感覺是相通的。聲音美是語言美的很重要的因素。

38、中國語言.因為有“調(diào)”,即“四聲”,所以特別富于音樂性。

39、一個搞文字的人,不能不講一點聲音之道?!扒坝懈÷?,則后有切響”,沈約把語言聲音的規(guī)律概括得很扼要。

40、簡單地說,就是平仄聲要交錯使用。一句話都是平聲或都是仄聲,一順邊,是很難聽的。

41、我們現(xiàn)在寫作時所用的語言,絕大部分是前人已經(jīng)用過,在文章里寫過的。

42、有的語言,如果知道它的來歷,便會產(chǎn)生聯(lián)想,使這一句話有更豐富的意義。比如毛主席的詩:“落花時節(jié)讀華章”,如果不知出處,“落花時節(jié)”,就只是落花的時節(jié)。如果讀過杜甫的詩:“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就會知道“落花時節(jié)”就包含著久別重逢的意思,就可產(chǎn)生聯(lián)想。

43、《沙家浜》里有兩句唱詞:“壘起七星灶,銅壺煮三江”,是從蘇東坡的詩“大瓢貯月歸春甕,小勺分江入夜瓶”脫胎出來的。

44、我們許多的語言,自覺或不自覺地,都是從前人的語言中脫胎而出的。如果平日留心,積學有素,就會如有源之水,觸處成文。否則就會下筆枯窘,想要用一個詞句,一時卻找它不出。

45、語言是要磨練,要學的。

46、怎樣學習語言?……隨時隨地。首先是向群眾學習。

47、只要你留心,在大街上,在電車上,從人們的談話中,從廣告招貼上,你每天都能學到幾句很好的語言。

48、語言學中有一個術(shù)語,叫做“語感”。作家要鍛煉自己對于語言的感覺。

49、使用語言,譬如揉面。面要揉到了,才軟熟,筋道,有勁兒。

50、水和面粉本來是兩不相干的,多揉揉,水和面的分子就發(fā)生了變化。寫作也是這樣,下筆之前,要把語言在手里反復摶弄。

51、我的習慣是,打好腹稿。我寫京劇劇本,一段唱詞,二十來句,我是想得每一句都能背下來,才落筆的。52、曾見一些青年同志寫作,寫一句,想一句。我覺得這樣寫出來的語言往往是松的,散的,不成“個兒”,沒有咬勁。

53、語言的獨創(chuàng),不是去杜撰一些“誰也不懂的形容詞之類”。

54、好的語言都是平平常常的,人人能懂,并且也可能說得出來的語言-----只是他沒有說出來。

55、人人心中所有,筆下所無?!凹t杏枝頭春意鬧”,“滿宮明月梨花白”都是這樣?!棒[”字、“白”字,有什么稀奇呢?然而,未經(jīng)人道。

56、不單是對話,就是敘述、描寫的語言,也要和所寫的人物“靠”。

57、我最近看了一個青年作家寫的小說,小說用的是第一人稱,小說中的“我”是一個才人小學的孩子,寫的是“我”的一個同桌的女同學,這未嘗不可。但是這個“我”對他的小同學的印象卻是:“她長得很纖秀?!边@是不可能的。小學生的語言里不可能有這個詞。

58、有的小說,是寫農(nóng)村的。對話是農(nóng)民的語言,敘述卻是知識分子的語言,敘述和對話脫節(jié)。

59、不少作家充分意識到語言的重要性。語言不只是一種形式,一種手段,應該提到內(nèi)容的高度來認識。

60、他(聞一多)在很年輕的時候,寫過一篇《莊子》,說他的文字(即語言)已經(jīng)不只是一種形式、一種手段,本身即是目的(大意)。我認為這是說得很對的。

61、世界上沒有沒有語言的思想,也沒有沒有思想的語言。

62、往往有這樣的說法:這篇小說寫得不錯,就是語言差一點。我認為這種說法是不能成立的。

63、我們不能說這首曲子不錯,就是旋律和節(jié)奏差一點;這張畫畫得不錯,就是色彩和線條差一點。我們也不能說:這篇小說不錯,就是語言差一點。語言是小說的本體,不是附加的,可有可無的。

64、從這個意義上說,寫小說就是寫語言。小說使讀者受到感染,小說的魅力之所在,首先是小說的語言。

65、小說的語言是浸透了內(nèi)容的,浸透了作者的思想的。我們有時看一篇小說,看了三行,就看不下去了,因為語言太粗糙。語言的粗糙就是內(nèi)容的粗糙。

66、語言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語言的后面是有文化的。

67、我們的語言都是繼承了前人,在前人語言的基礎(chǔ)上演變、脫化出來的。很難找到一種語言,是前人完全沒有講過的。那樣就會成為一種很奇怪的,別人無法懂得的語言。

68、古人說“無一字無來歷”,是有道理的,語言是一種文化積淀。語言的文化積淀越是深厚,語言的含蘊就越豐富。

69、語言的美,不在語言本身,不在字面上所表現(xiàn)的意思,而在語言暗示出多少東西,傳達了多大的信息,即讓讀者感覺、“想見”的情景有多廣闊。古人所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是有道理的。

70、我想任何人的語言都是這樣,每句話都是警句,那是會叫人受不了的。

71、語言的美不在一句一句的話,而在話與話之間的關(guān)系。

72、“氣,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畢浮。氣之與言猶是也,氣盛則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者皆宜?!?/span>

73、他(韓愈)所謂“氣盛”,照我的理解,即作者情緒飽滿,思想充買。我認力他是第一個提出作者的精神狀態(tài)和語言的關(guān)系的人。

74、一個人精神好的時候往往會才華橫溢,妙語如珠;倦疲的時候往往詞不達意。

75、他(韓愈)提出一個語言的標準:宜。即合適,準確。世界上有不少作家都說過“每一句話只有一個最好的說法”,比如福樓拜。他把“宜”更具體化為“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

76、語言的奧秘,說穿了不過是長句與短句的搭配。

77、一瀉千里,戛然而止,畫舫笙歌,駿馬收韁,可長則長,能短則短,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78、流動的水,是語言最好的形象。

79、語言,是內(nèi)在地運行著的。缺乏內(nèi)在的運動,這樣的語言就會沒有生氣,就會呆板。

80、語言不是外部的東西。它是和內(nèi)容(思想)同時存在,不可剝離的。語言不能像桔子皮一樣,可以剝下來,扔掉。

《小說選刊》2016年第7期目錄

中篇小說

命懸一絲 尤鳳偉

選自《北京文學》2016年第6

創(chuàng)作談  悲憫與懲罰 尤鳳偉

女司機

選自《青年文學》2016年第6

秋風渡

選自《人民文學》2016年第6

新年 舊海棠

選自《西湖》2016年第6

喜鵲回到屋頂

選自《清明》(雙月刊)2016年第3

李命大 溫燕霞

選自《雨花》2016年第4

 

小說課堂

《悲慘世界》是怎樣煉成的  王安憶

 

史料·我與《小說選刊》

當代文學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尤鳳偉

 

短篇小說

天藍

選自《小說月報·原創(chuàng)版》2016年第6

臺風

選自《長江文藝》2016年第6

狗叫了一天 徐則臣

選自《收獲》(雙月刊)2016年第1

一個和四個 江洋才讓

選自《作品》2016年第6

寂靜嶺

選自《都市》2016年第6

三色玫瑰 陳毅達

選自《人民文學》2016年第5

 

微小說

進城去看孩子 王培靜| 捶背 聶鵬|

旅途 孫曉燕| 烤餅里的深情 王舉芳|

 一村荒涼 徐國平| 承諾 田夫 |

父親和那道坡 宋向陽| 完美無缺 李國新|

 怪圈 葛成石| 你缺什么 邵火焰|

 不能耽誤的上進心 黃克庭|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