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盧喜烈《301臨床心電圖學(第2版)》 2. Ta波(或PT波) 心房復極波,緊隨P波之后出現(xiàn),方向與P波相反,常重疊于PR段內或QRS之中,不易被發(fā)現(xiàn)。在房室傳導阻滯的患者中,可以觀察到Ta波。 3.PR間期 在P波最早出現(xiàn)的導聯(lián)和QRS波群最早出現(xiàn)的導聯(lián)上測量PR間期,從P波起點的內沿測量到QRS波群起點的時間為PR間期(或稱PQ間期),通常不在同一個導聯(lián)上。PR間期代表心房開始除極,激動沿結間束、房室結、希氏朿、朿支及其分支到達心室肌開始除極的一段時間。正常人PR間期120?209ms。PR間期正常,不一定說明傳導系統(tǒng)沒有傳導阻滯。有希氏束內傳導阻滯,并無PR間期延長。PR間期明顯縮短和延長,都屬于異常(圖1)。 4. PR段(PQ段) P波終點自QRS波群起點的一段線段稱為PR段。希氏束電圖顯示激動通過結間束、房室結、希氏束至心室的時間。激動通過房室傳導系統(tǒng)下傳心室之前,這段傳導組織產生的電位極其微弱,在體表心電圖上顯示不出來,可在希氏束電圖上顯現(xiàn)出來(圖2)。 心房擴大、心房梗死可使PR段移位,預激綜合征時PR段可以消失,把PR段作為基線,并不是理想的基線參比點。目前將QRS起點作為參考基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