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

 建華1968 2016-06-18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

 板凳藝術(shù)專欄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1) - Leonard Cohen -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1) - Leonard Cohen -

 梅花詩意圖  北宋  巖叟(待考) 長卷  絹本水墨  美國弗利爾美術(shù)館藏

    圖中畫盛開的梅花,樹干上墨書有“巖叟”二字。此圖運筆道勁有力,構(gòu)圖疏密有致,枝條穿插,富有韻味,具揚補之遺法,為補之傳派中上乘之作。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1) - Leonard Cohen -

 雪中梅竹圖 宋  徐禹功  卷  絹本水墨  遼寧省博物館藏

圖中野梅橫空而出,修竹兩竿,節(jié)葉紛披,虬枝疏梅半壓積雪,鐵干嶙峋,俱以水墨烘暈出凌雪傲霜之姿,用筆生動老勁。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1) - Leonard Cohen -

 雪梅寒雀圖  北宋  戴琓  絹本墨筆  美國弗利爾美術(shù)館藏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1) - Leonard Cohen -

 

賞梅圖  宋  馬逵 設(shè)色絹本         利用南宋朝廷特制的雙拼細(xì)絹,繪一泓湖水,遠景為用淡墨繪梅樹數(shù)株,枝條搖曳,梅花綻開,湖水中倒影婆娑。近景運用界尺加襯染的技法繪閣亭一角,類似重檐懸亭,亭前繪一梅枝奇出,枝條瘦勁而俯仰多姿,亭上繪一長者俯欄觀梅,甚是怡然自得。正如明代侍讀學(xué)士王達為該畫配詩所云:“西湖水涵冰色炯,眾鳥不喧人更靜;孤山堂下雪初銷,一泓冷浸梅花影。剛風(fēng)入座聲珊珊,逋仙半醉倚闌干;吹上東南一輪月,萬里銀河鶴背寒?!?/p>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1) - Leonard Cohen -

 臘梅山禽圖  宋  趙佶  絹本設(shè)色  縱82.8厘米橫52.8厘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寫一株臘梅枝干略彎而勁挺直往上伸,極富彈性,互相交錯而有變化。枝頭幾點黃梅開放,似乎有陣陣清香襲來。臘梅枝頭上的一對山雀相互依偎均向著左側(cè)畫面,將觀者視線引向畫外??坍嫻ふ?xì)致,富有生活情趣。臘梅枝干以勁細(xì)墨筆鉤勒,再用水墨渲染;山雀、萱草均用水墨畫出。筆墨的細(xì)粗、干濕配合協(xié)調(diào)和諧。左下有畫家以瘦金書的題詩一首:“山禽矜逸態(tài),梅粉弄輕柔,已有丹青約,千秋指白頭?!?/p>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1) - Leonard Cohen -

梅竹寒禽圖  宋  林椿  團扇  絹本設(shè)色  上海博物館藏 此圖寫紅梅翠竹,殘雪未消,寒雀刷羽枝頭,神態(tài)生動。竹梅為雙鉤填彩,而雀則用細(xì)毫寫羽毛,寫實逼真。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1) - Leonard Cohen -

 雪梅圖  宋  楊無咎  絹本墨筆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揚無咎(1097—1169),字補之,號逃禪老人、清夷長者,江西清江人。楊無咎創(chuàng)造了兩種畫梅方法:一是烘托法,用水墨在絹上烘染作為底色,托出點點潔白的花朵;一為圈花法,即用墨線勾出花瓣。此圖所繪雪梅,兼用烘托法和圈花法。淡墨染底成天色,濃墨繪枝條,烘托出殘雪和竹葉;梅花勾圈成形,又依仗底色襯出其浩白。形象洗練,用筆勁逸,富文人畫韻致。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1) - Leonard Cohen -

 四梅圖  宋  楊無咎  紙本墨筆  縱37.2厘米橫358.8厘米    《四梅圖》寫梅花未開、欲開、盛開、將殘四種狀態(tài)。后自書“柳梢青”詞四首,分詠四梅。又自題道;“范端伯要予畫梅四枝,一未開,一欲開,一盛開,一將殘。仍各賦詞一首,畫可信筆,詞難命意,欲之不從,勉徇其請。予作有'柳梢青'十首,亦因梅所作,今再用此聲調(diào),蓋近時喜唱此曲故也?!蔽闹刑岬降摹岸瞬?,名直筠,為范仲淹的曾孫。自題作與“乾道元年”,即公元1165年,揚氏時年六十九歲。后福有元人柯九思至元十一月和詩,清人笪重光等人題記。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1) - Leonard Cohen -

    墨梅圖頁  宋  楊無咎  絹本墨筆尺寸:畫芯23×24厘米,外圍41×33.5厘米  天津博物館藏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1) - Leonard Cohen -

 梅鵲圖軸  南宋  沈子蕃  緙絲  縱104cm寬36cm 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軸絲質(zhì),依畫稿緙織。以十五六種色絲裝的小梭代筆,巧妙搭配,畫面色澤和諧。以“通經(jīng)斷緯”的手法緙織,并嫻熟地運用了多種緙絲技法。所用絲線之經(jīng)密度20根/cm,緯密度44-46根/cm,精工細(xì)密。      此緙絲圖很好地體現(xiàn)了原畫稿疏朗古樸的意趣,畫面生動,清麗,典雅,是沈子蕃為數(shù)不多的存世作品之一,也是南宋時期緙絲工藝杰出的代表作。      圖下方緙有“子蕃制”、“沈氏”方印,玉池有“蕉林梁氏書畫之印”、“果親王府圖書記”、乾隆帝御筆“樂意生香”,并鈐有“乾隆宸翰”、“乾隆御覽之寶”、“三希堂精鑒璽”、“石渠定鑒”、“寶笈重編”、“石渠寶笈”、“乾隆鑒賞”、“嘉慶御覽之寶”、“宜子孫”、“重華宮鑒藏寶”等印記,可見這幅作品在清皇室藏品中占有重要位置。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1) - Leonard Cohen -

梅石溪鳧圖  宋  馬遠  絹本設(shè)色  縱27厘米橫28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畫繪梅枝斜出石上,水中有群鳧飛集浮泳。剪裁、構(gòu)圖新巧。有款“馬遠”二小字。所繪梅枝剛勁曲折,又有力度,用焦墨勾勒的樹干,顯得“瘦硬如屈鐵”。山石用大斧劈皴,堅實、爽朗而有力。水波繪制出動意,表現(xiàn)迂回、盤旋以及由微風(fēng)吹起的微波,畫得十分動人。此圖屬于所謂“江湖小景”的小景畫范圍。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1) - Leonard Cohen -

 此圖原載《歷代名筆集勝冊》(見《虛齋名畫錄》)。簽題馬麟作。細(xì)審畫上題名,與馬麟的風(fēng)格十分迥異,其作風(fēng)亦不相似。馬下一字模糊不清,不宜誤認(rèn)為麟作。所以只好以無名氏收錄于此?;蛟S是馬氏一家之作,但作品的年代似乎比馬麟早。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1) - Leonard Cohen -

  梅竹雙雀圖  宋  佚名     此圖原載《宋人集繪冊》(見《石渠寶笈三編》)。無作者姓氏。此種風(fēng)格的花鳥畫,雖無姓名,但一望可知其為南宋中晚期(約1195一1279)的畫院中人所作,體狀物態(tài)均甚精工而有生意。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1) - Leonard Cohen -

  墨梅圖  元代  王冕  紙本墨筆  縱31.9厘米橫50.9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王冕(1287—1359),字元章,號煮石山農(nóng)、梅花屋主等,浙江諸暨人。出生農(nóng)家,幼時好學(xué)。年輕時熱衷功名,屢應(yīng)舉不中,便絕意仕途,浪跡天涯。王冕存世代表作有《墨梅圖》,畫倒垂老梅一枝,繁枝參差,密蕊交疊,以圈花法勾勒花瓣,淡墨烘染。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2) - Leonard Cohen -

 《南枝春早圖》絹本水墨,縱151.4厘米,橫52.2厘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王冕愛梅,也善畫梅,他畫梅干,用筆遒勁,頓挫得宜。繪花瓣,或用濃淡水墨點燃的點花法,或用雙線勾勒的圈花法,或點、圈合用,變化多端,均能生動地表現(xiàn)出梅花的特有形態(tài),并通過對梅花的刻畫,寄寓或抒發(fā)自身的情懷、理想和抱負(fù)。       《南枝早春圖》畫一折枝梅,枝干勁建,用濃墨填涂,顯得氣勢雄勁。枝上梅花報春,迎春怒放,生機盎然而清新純凈。是一幅設(shè)色清麗、筆墨嚴(yán)禁的花鳥精品。     此幅墨梅老干新枝,昂揚向上,豪放不羈,盡顯梅花的勁峭冷香、豐韻傲骨。畫中以“飛白法”畫枝干,兼有書法筆意,運筆風(fēng)神峭拔,挺勁瀟灑,自上而下,一氣呵成.畫細(xì)梢或如鐵鞭鶴膝,或如弓梢釣竿,俱氣足力滿、頓挫有韻。王冕一改揚咎之等畫梅舊法,以枝多花繁為一大特色。此畫中畫蘩葉茂,但繁而不亂,疏密有緒,圈花點蕊,別出新意,顯示了枝干勁俊、千花萬蕊,天真爛漫、生機盎然的藝術(shù)效果。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2) - Leonard Cohen -

 墨梅圖  元代  王冕  卷  紙本墨筆   縱30.8厘米橫92.2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此圖梅枝橫斜而出,枝條簡疏。枝節(jié)交叉處梅花競相吐蕊開放,表現(xiàn)了王冕野梅的清絕韻致。筆墨精練蘊藉,主干以淡墨揮灑,濃墨點苔,蒼古老拙。分枝以中鋒勾撇,挺拔堅韌。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2) - Leonard Cohen -

 梅花圖  元代  王冕  紙本水墨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王冕工詩善畫,亦能治印,尤以墨梅知名。畫梅師法宋仲仁和尚和揚無咎,并有所創(chuàng)新,對后世影響甚大。所作梅花,有疏有密,或疏密得當(dāng),以繁密見勝。枝干交錯、蕊萼分枝,主次分明,層次清晰,往往密中有疏,多而不繁。此幅《梅花圖》與王冕以往的畫梅圖都有所不同,不是以繁密取勝,而是以疏秀簡潔見長。畫家僅選取梅花半枝,梅影清風(fēng)便撲面而來。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2) - Leonard Cohen -

  墨梅圖  元  吳鎮(zhèn)  紙本水墨   縱29.6厘米橫335厘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吳鎮(zhèn)性愛梅花,在家四周遍栽梅花,其所亦命名曰“梅花庵”。此圖畫法簡單中透著靈氣和飄逸,雖只畫梅一枝,竹葉幾片,卻絲毫不影響整個畫面的整體感和生機昂然。筆意簡潔率稚,梅花一筆畫出,頓挫轉(zhuǎn)折,花開數(shù)朵,新條一揮到頂,與老枝成鮮明的對比。雖為游戲筆墨,卻能見出畫家的深厚功底和蒼勁堅挺的筆力。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2) - Leonard Cohen -

 梅竹圖  元  吳瓘  紙本水墨  縱29.6厘米橫79.8厘米  遼寧省博物院藏    吳瓘為嘉興人,富收藏,精鑒賞,墨梅學(xué)揚無咎,亦能畫窠石與寒雀,寫意居多。此畫寥寥數(shù)筆,寫出梅花兩枝,竹葉數(shù)片,署“竹莊人”款,也是游戲之作,筆力較吳鎮(zhèn)卻稍為遜色。畫家既畫之,又詠之,行書題七言詩一首,極為精彩地將詩書畫結(jié)合起來。此畫簡單得只畫了幾近空梢的梅枝,矗立在曉風(fēng)中,只待消息傳來便破蕾而出。此畫雖無名款,但筆法勁健雄麗,與滿幅的題詩共同營造了詩書畫完美結(jié)合的意境。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2) - Leonard Cohen -

 梅盈枝圖   明代 王彀祥  美國明尼阿波利美術(shù)館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2) - Leonard Cohen -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2) - Leonard Cohen -

 局部1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2) - Leonard Cohen -

 局部2

梅茶雉雀圖  明 呂紀(jì)  絹本設(shè)色  縱183.1厘米橫97.8厘米  浙江省博物館藏    此畫描繪的是著色雪景,寒意茫茫。坡石上,有白梅老干攲曲,雙雉棲息干上,一正一反,側(cè)首相互呼應(yīng),形態(tài)生動。樹根處,隱隱露出蘭葉叢草,梅枝虬曲凌空,花朵疏密散聚,氣勢飛動,更添無限寒意。數(shù)雀聚集棲于上部梅枝之上,山茶紅映其間,正如《無聲詩史》所評“設(shè)色鮮麗,生氣奕弈”。遠處崗阜覆雪,澗水曲流,冷壑荒寂。此畫屬于工筆重彩一體,色彩濃重妍麗,覆雪山石皴染結(jié)合,明暗對比強烈,造成雪景冷寒之意境。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2) - Leonard Cohen -

 墨梅圖軸  明  王謙  絹本墨筆  縱173.3厘米橫59.6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圖繪老梅一折,虬干挺拔,枝干挺枝,枝干交錯,頗有氣勢。枝頭繁花怒放,一片生機。用筆雄健,墨色渾厚,粗細(xì)相間,疏密有致。有曹瑩、繆樸、王麟三人題詩,左側(cè)自識“錢塘王牧之為文敏指揮使寫”,鈐“牧之”印,另一印模糊難辯。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2) - Leonard Cohen -

 雪梅鴛鴦圖 明  王醴 立軸 紙本設(shè)色 北京故宮博物院     雪梅鴛鴦圖:圖繪雪景寒江,兩只鴛鴦?wù)景哆吺崂碛鹈?。一株老梅,枝條繁茂,花開帶雪,分外妖嬈。雪竹挺立,小雀瑟棲于上。鴛鴦造型優(yōu)美,色墨交融;梅樹用筆老辣,用墨焦重,梅花清新淡雅,整個背景以淡墨渲染,留白以表雪意。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2) - Leonard Cohen -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2) - Leonard Cohen -
局部
春消息圖  元代  鄒復(fù)雷 長卷  紙本水墨  美國弗利爾美術(shù)館藏      圖繪老梅新枝,蓓蕾競綻,喧鬧熱烈的氣氛宣告春天來臨的消息,動人心魄。畫家以勁健和時帶飛白的筆觸皴寫粗干,梅花畫法奇特,既非用筆點染,亦非用線鉤勒,而用絹卷或線團蘸墨點成。作者以特寫鏡頭截取畫面,擅用疏與密、繁與簡、直與曲等對比手法布局,筆勢遒勁奔放,墨色濃淡參差,境界幽雅淡逸,是古代墨梅畫的杰作。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2) - Leonard Cohen -
《煙籠玉樹圖》 明代  陳錄 立軸  絹本墨筆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幅構(gòu)圖別致,布局豪縱奇崛,氣象崢嶸而清勁可愛。枝干縱橫,以墨筆皴寫,濕筆中又呈飛白,枯健如蟠龍虬曲,再橫點重墨,更顯蒼老道勁。枝梢俏利,而嫩枝又筆直上伸,上下呼應(yīng)。繁花散于嫩枝之間,只用簡潔的雙鉤,千斛萬蕊,冷艷寒香便撲面而來。妙在一縷煙霧橫遮梅梢,更添雋撥清逸之致。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2) - Leonard Cohen -
《萬玉圖》 明代  陳錄 立軸絹本  墨筆  縱111.9厘米橫57.5厘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寫倒垂梅一株,枝由右上角出,主干弧形彎曲,構(gòu)成梅枝總的動勢。小枝則有穿插、變化,形成枝蕊參差交錯、俯仰顧盼,梅花爛漫怒放的景象,圖中以沒骨寫干,雙鉤圈花,淡墨渲染背景,突出千條萬玉、花團錦簇的視覺的效果。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2) - Leonard Cohen -
《梅花圖》 明代  陳錄  立軸   絹本墨筆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這幅梅花圖與畫家的《萬玉圖》有異曲同二之妙,但在氣勢上更覺恢宏。此圖梅干自左出,倒垂而下,分為二枝,一枝彎曲直下,一直平伸出畫面,但細(xì)枝側(cè)條全取披垂之勢,與總的動勢保持一致。畫面上繁花密蕊、瓔珞紛呈,千條萬玉,撲面而來。構(gòu)圖上將主干分散從而強調(diào)密如萬玉的花朵本身的美感,有一種喜氣洋洋的氛圍,體現(xiàn)了畫家躬逢明王朝“盛世”,而“借花獻佛”,以寫“梅花得意羨群芳”的心情,從而少了王冕畫梅之中的那種孤傲和清雅之氣。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3) - Leonard Cohen -

 墨梅圖  明  劉世儒  絹本墨筆  縱180.5厘米橫100.4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劉世儒,生卒不詳,主要活動于明代正德、嘉靖(1506—1566)間。字繼相,號雪湖,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善畫梅,宗法王冕,學(xué)之不倦,終成名手。柔密疏簡,俱臻其妙。尤工雪梅,冰肌玉骨,清勁俊拔,令人絕倒。圖中描繪一株梅樹,老干勁峭,斷缺處以意筆為之猶如龍爪騰空。一帶薄霧淡如輕紗,橫亙于畫幅中部,煙籠玉樹,暗香浮動。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3) - Leonard Cohen -
 明 唐寅《梅花圖》 紙本水墨 縱95.9厘米 橫36.1厘米 現(xiàn)藏故官博物院     圖繪折枝墨梅,自題七言詩一首:“黃金布地梵王家,白壓成林臘后花,對酒不妨還弄墨,一枚清影寫橫斜?!笔惆l(fā)了自己的清高逸氣。梅枝曲折向上,花朵隨枝點染,筆墨十分干凈筒練。畫幅以大面積的空白,用瀟灑飄逸的行書題詩,表現(xiàn)了文人畫在詩畫結(jié)合上的特點,也反映了唐寅在繪畫、書法、文學(xué)藝術(shù)修養(yǎng)方面的成就。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3) - Leonard Cohen -
 冰姿倩影圖  明代  文徵明  立軸  紙本墨筆  縱76.9厘米橫24.5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此圖寫一株老梅盤折虬曲,蒼勁清凜,枝頭疏梅點點,似有暗香撲鼻之感。古來畫梅者眾多,各有特色。文徵明的這幅墨梅古樸質(zhì)拙,卻韻高神清。枝干以墨筆直寫,濃墨點染。梅花圈筆成瓣,墨點花心。以朗朗清氣、疏影暗香,襯出梅的錚錚傲骨。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3) - Leonard Cohen -
  梅花野雉圖  明  周之冕 紙本設(shè)色  縱134.5厘米橫33.6厘米    彩繪老干紅梅,野雉棲于其上,竹石映帶左右。作者周之冕江蘇蘇州人,善畫花鳥,能的其神態(tài);設(shè)色清雅,在陳淳、陸治之間,鉤花點葉,間出新意。惟酒成癖,誠是一病。此圖寫生意味頗濃,構(gòu)圖勻稱;工筆精細(xì)逼真,而無板滯痕跡,正是難能可貴之處。上有作者“丙申夏日汝南周之冕寫”名款,下鈐“周之冕印”、“服卿”印章二方。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3) - Leonard Cohen -
 陸復(fù)《梅花圖》    明 陸復(fù) 絹本墨筆 縱205.3厘米 橫108.7厘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繪老梅一枝,筆勢遒勁而老辣,古拙而生動。從畫中畫家自題“大雪圍林僵葉木,老梅瀟灑正開華”中可以看出,此畫是表現(xiàn)雪中傲梅不畏霜雪、不畏嚴(yán)寒的高貴品質(zhì) 。畫上有“宣統(tǒng)御覽之寶”等收藏印章。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3) - Leonard Cohen -
 梅竹圖 明代  孫克弘  扇面  泥金紙本 設(shè)色  縱15.7厘米橫48.9厘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以較工整細(xì)致的筆法畫一枝梅花與一叢翠竹,從一角斜出,垂曳于清溪之上。構(gòu)圖疏秀有致,梅枝盤折曲伸,指向扇面款識,使整個畫面得到統(tǒng)一。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3) - Leonard Cohen -
 
  梅花圖 明  徐渭  紙本墨筆  縱37厘米橫149厘米  南京博物館藏      徐渭多才多藝,曾經(jīng)出入東南七省督帥胡宗憲的幕府,得到明世宗和一些名臣的賞識,他曾親自投身抗倭斗爭,很想為國效勞、有一番作為。正因為徐渭對腐敗的封建統(tǒng)治和腐朽的封建科舉制度的不滿,他才力張革新。表現(xiàn)在文藝創(chuàng)作上就是提倡創(chuàng)新,反對摹古,提倡獨抒性靈的創(chuàng)作個性,反對不講真話的偽道統(tǒng)。由此我們也可以得知為什么徐渭將寫意花鳥畫提高到一個嶄新的高度,并創(chuàng)立了大寫意花鳥畫一派。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3) - Leonard Cohen -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3) - Leonard Cohen -
 暗香疏影圖》明末清初  金俊明  冊頁紙本  墨筆  上海博物館藏     此圖冊共十二開,題名為“暗香疏影”。梅姿各異,有出墻倒垂,有疏影橫斜,有老椿彎立,有嫩枝挺拔,有與墨竹相依,有以松針為伴,有雙鉤皴擦,有一筆為之,極刻畫之能事?;ǘ浣杂冒酌?,線條勁利熟練,再以濃墨數(shù)點作花蒂。此選二開,一為兩枝梅枝斜伸,各取上下二勢,花開錯落,各有呼應(yīng)。用筆粗細(xì)隨類,墨色濃淡相宜,相互輝映,清新靜逸。另一開梅花,從右下角曲伸兩枝,一高一低,交叉左右,相互呼應(yīng),得簡逸冷雋之韻。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3) - Leonard Cohen -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3) - Leonard Cohen -
 梅花圖  清代  高簡、張照 冊頁紙本  墨筆  縱26.3厘米橫32.3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此梅花圖冊共十頁,尺寸略有不同,為張照與高簡的墨梅合冊,高簡作六幅,張照寫四幅。這里二人各選一作。上圖可以看出張照之墨梅筆鋒豪縱,圈花點萼,用筆勁辣,盡顯梅花臨霜傲寒之姿。而下圖中高簡的用筆婉轉(zhuǎn)圓潤,以細(xì)筆鉤勒花瓣,纖秀嫵媚,更有疏影暗香之感。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3) - Leonard Cohen -
  梅花綬帶圖  清代  沈銓  立軸  絹本設(shè)色  南京博物院藏      此圖寫寒梅怒放,一綬帶鳥棲于枝上,另有一小雀在其下方啾啾嗚叫。梅枝曲折,由墨筆勾出,淡墨皴染,梅花由鉛白點染,晶瑩剔透。綬帶鳥及小雀刻畫細(xì)致入微,一絲不茍,有北宋黃筌之意韻。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3) - Leonard Cohen -
 梅竹圖卷  清代 石濤  紙本墨筆  34.2*194.4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據(jù)作者款題而知,此圖使用的是宋代羅文紙,作者先在紙上題詩,而后再補繪梅竹與詩文相映襯。詩文與畫作的有機結(jié)合不僅增添了文人畫的書卷氣息,同時也展示了作者于畫藝之外的詩文功底和精湛的書法造詣。圖中所繪梅竹或細(xì)筆勾勒,或闊筆勾斫,線條于方圓結(jié)合中秀拙相生。其多樣的筆法與酣暢淋漓的施墨在半生半熟的紙質(zhì)上達到了濕潤而不漫漶的筆墨效果,堪稱石濤晚年的寫意畫佳作。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3) - Leonard Cohen -
 靈臺探梅圖  清 石濤  紙本墨筆  縱97.5厘米橫50.3厘米  南京博物館藏    原濟善畫山水,兼工蘭竹。畫上自題:或言竹葉有定法,否則不類于是個“上”,枝上加以刻畫而生意盡矣?!虍嬛癫蛔鞴?jié),尚有何法可拘……。點明了石濤畫竹的與眾不同和自有“法”可依而不必拘于陳法。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3) - Leonard Cohen -
 《梅花圖》 清 弘仁 紙本墨筆   縱22厘米 橫13.8厘米 安徽省博物館藏

   弘仁(1610—1663),俗姓江,名韜,字六奇,后改名舫,字鷗盟。新安(今安徽歙縣)人,明末諸生。明亡后清兵進逼徽州時,曾參加反清復(fù)明斗爭,后于武夷山落發(fā)為僧,法名弘仁,字無智,號漸江,又號梅花古衲。數(shù)年后重返故里,一心研習(xí)畫學(xué)。此畫僅繪梅花一枝,梅花幾朵,老枝虬曲,卻絲毫不影響其表現(xiàn)。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3) - Leonard Cohen -

 梅花圖   清  朱耷  紙本墨筆     畫上簽署的落款為“八大山人”,看起來卻像“笑之”。表明了畫家作為明代皇室后裔對清政府的一種不從和嘲諷心態(tài)。僅繪一枝梅,僅有四朵梅花在梅枝上很孤立地綻放,揭示了畫家的孤獨心理和落寞的心態(tài)。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3) - Leonard Cohen -

 

 山雀愛梅圖  清 華喦  紙本設(shè)色     華喦(1682—1756),字秋岳,號新羅山人、東園生。福建臨汀人,后寓杭州,善書,工畫人物、山水、花鳥,為清代杰出的花鳥畫大家。此畫繪一株梅樹上下兩只小雀嬉戲場景,既優(yōu)美雅致,又別致可愛,是極難得的意、趣雙全作品。畫面梅樹自右而起,向左上方延伸,樹干崎嶇,枝椏剛勁,樹上所生之淡淡花朵卻極盡柔媚妍麗之態(tài),樹上棲一只小雀,神情稚嫩可愛,敷藍黑色,樹下亦有一只,昂首觀望,專注而若有所思,一上一下兩只小生命更添了畫的情調(diào)意趣,顯得生機盎然。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3) - Leonard Cohen -

 梅花圖 清代  汪士慎  立軸  紙本墨筆  上海博物館藏       此畫清淡秀雅,瘦勁姿媚,使我們看到了作者畫梅的獨特風(fēng)格。金農(nóng)曾評日:“巢林畫繁枝,千花萬蕊,管領(lǐng)冷香,儼然灞橋風(fēng)雪中?!钡覀兛吹阶髡哌z存的梅花作品中,枝、花并不太繁,是以疏朗清瘦見長,給人一種疏影瀟灑、冷香四溢的感覺,這幅《梅花圖》便可作為佐證。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3) - Leonard Cohen -

 

梅竹石圖  清代  汪士慎  紙本墨筆  天津市藝術(shù)博物館藏    這是畫家較早的作品,顯得秀氣脫俗,生氣勃勃,晚年的作品風(fēng)格有所變化,要粗壯一些。王士慎繪畫的題材多樣,各種花卉外尚有竹、石等,偏愛清雅,多繪蘭、梅等花。這也是當(dāng)時畫家極喜之題。此圖繪曲梅、修竹、怪石,畫家在自題中稱梅為冷香、石兄、竹弟。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5) - Leonard Cohen -
 《墨梅圖》  清代 童鈺        童鈺的身世,生生死死,頗具傳奇色彩。幼時,友人劉鳳岡夢童化為梅花二樹,喜告之,從此即以“二樹”為號。家貧,嫁女無資,賣梅百幅,以充奩具。蔣寶齡《墨林今話》記童逸事說:二樹畫梅“名獨著,人得其一幅,拱璧視之?!毕鄠魉脑⒙尻枙r,嘗寫梅壁間,時方冬日,百蟲俱蟄,忽有凍蜂潛集其上。他的梅花傳神,竟達如此亂真的地步!童的相契沈又希為此曾賦詩一首紀(jì)其實:“雪湖畫梅蜂食須,樹翁畫梅蜂繞株。遙遙相去二百載,淋漓大筆同沾濡。”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5) - Leonard Cohen -
   梅花   清代 童鈺 設(shè)色紙本 立軸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5) - Leonard Cohen -
 梅花  清代 童鈺  墨色絹本  立軸       童鈺,清,山陰(今浙江紹興)布衣。善山水,以草隸法寫蘭、竹、木石皆工。尤善寫梅,宗揚無咎法,生平所作不下萬本,故有“萬幅梅花萬首詩”小印。共畫梅蒼老古樸,墨氣雄厚。惟千篇一律,苦無迢逸,筆不能變化從心,終覺失之板。工詩,亦以詠梅為勝。性落拓不為家計,嫁女無資,賣梅百幅以充奩具。兼工草隸,愛蓄古銅印章,精篆刻。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5) - Leonard Cohen -
 《三君子》 清代 童鈺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5) - Leonard Cohen -
    梅花圖   清代 童鈺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5) - Leonard Cohen -
  垂眉月映圖   清代  童鈺 1777年作  軸 紙本水墨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5) - Leonard Cohen -
 雪梅圖  清代  童鈺  立軸 水墨紙本  122×57厘米        鈐印:童鈺之章、二樹、萬福梅花、天然去雕飾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5) - Leonard Cohen -
   梅花圖  清  童鈺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5) - Leonard Cohen -
 水仙茶梅圖  清  姜泓  立軸,絹本,設(shè)色,縱118.3厘米,橫42.9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此畫中寫水仙與茶、梅三友相為呼應(yīng),梅枝上一小鳥正躍躍欲飛。構(gòu)圖奇妙,梅枝斜伸而下,另有一短枝取向上之勢。以淡墨點染出山石,水仙、茶樹用工筆細(xì)加勾畫,而花冠及梅花皆以粉色由外及內(nèi)的渲染,間點丹紅,色澤淡雅脫俗,氣韻流動。山雀用筆筒略,造型卻準(zhǔn)確生動。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5) - Leonard Cohen -
 早春圖   楊晉 立軸紙本 縱210厘米 橫110.5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楊晉(1644—1728),清代畫家。字子和、子鶴,號西亭、二雪、谷林樵客、鶴道人、野鶴,江蘇常熟人。王暈弟子。擅山水,尤工村莊景物,亦寫人物、花鳥,尤擅畫牛,蹄角生動。晚年每多率筆,蒼而不潤,有虧神氣。傳世作品有與王暈合寫《王時敏小像》、《歲寒圖》、《艷雪亭看梅圖》、《柳塘春牧圖》等。此畫寫二株老梅枝干曲虬盤折,枝頭新花綻放;奇石之旁新篁枝葉靈秀,水仙盛開,靈芝仙草長于山石之上。全圖結(jié)構(gòu)緊湊講究,繁密而不沉冗。樹干山石皆以淡墨暈染,以小斧劈皴、橫皴等點染,以濃墨點苔。水仙用白描雙鉤手法繪出,雋秀淡雅;梅花則以墨線勾畫,錯落紛呈。畫面雖未設(shè)色,卻將初春的盎然生機盡于筆端描出。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5) - Leonard Cohen -
花鳥圖   顏岳 冊頁  絹本設(shè)色  縱29.8厘米橫25.5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以一垂弓下伸的梅花枝干貫穿畫面,一只色彩鮮艷的鸚鵡正向下嗚叫。梅花以淡墨勾畫枝條、花瓣,以粉白點染花冠,胭脂寫出花萼。鸚鵡用色講究、筆法工整,寫中帶工。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5) - Leonard Cohen -
 梅鵲圖  陳書  立軸  紙本墨筆  上海博物館藏   陳書(1660—1736),清代女畫家。號上元弟子、復(fù)庵,晚號南樓老人,浙江秀水(今嘉興)人。堯勛女,錢綸光妻。擅畫山水、人物,俱合古法;尤擅花鳥草蟲,筆力遒勁,風(fēng)神簡古,機趣天然,近陳道復(fù)。傳世作品《梅鵲圖》《防陳道復(fù)水仙圖》《南樓老人人物花鳥圖》。此畫寫二鵲正棲于梅樹老干之上,啾啾嗚叫。梅干造型奇特,與上方之倒垂梅枝呼應(yīng),用筆洗練,以水墨暈染枝干,淡墨寫花,濃墨點萼,古趣盎然。二鵲用筆細(xì)致卻又遒勁有力,墨彩渲染出鳥羽的不同質(zhì)感。畫面雅致清麗,韻味悠長??钭R“丙中秋日,摹家白陽筆意,女史陳書”。 


梅圖欣賞(4)  

2014-03-25 13:07:15|  分類: 板凳藝術(shù)專欄|舉報|字號 訂閱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4) - Leonard Cohen -
 春風(fēng)香國圖  清  汪士慎  立軸  紙本設(shè)色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畫以梅蘭竹、牡丹為題。梅花清淡秀雅,以墨筆寫干,稍加點染,曲折秀逸。墨線勾花,略罩淡粉,鉛白點蕊,神清韻足;中鋒撇寫蘭葉,轉(zhuǎn)折有致,以朱砂點寫花冠,淡墨點心,新穎不俗。牡丹花葉以淡墨潤染,鉤勒花瓣罩染輕粉,暈染有濕潤清麗,水氣空朦之感。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4) - Leonard Cohen -
 梅鶴圖  清  虛谷  紙本設(shè)色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本幅畫二只白鶴在梅枝間翩翩起舞。畫家以頓挫的側(cè)峰描繪了如劍如戟、鐵干清曜的梅樹,那參差交錯的枝條,棱角分明的花瓣,突出了梅花天生寒骨、崢嶸向上的錚錚傲骨。鳴飛的白鶴,一改光潔華美、悠閑典雅的貴族氣象,而以蒼勁的筆觸寫出長頸后縮收緊,雪羽鋪展飛揚的奇特造型,突出了仙鶴卓而不群的風(fēng)神和凌空向下的勁勢。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4) - Leonard Cohen -
 梅花圖  清 萬上遴  立軸  紙本墨筆  縱133厘米橫37.5厘米  安徽省博物館藏      這幅梅圖非常獨特,不同于別的畫梅大家之風(fēng)格。畫中梅樹老干曲折,貫穿畫幅,墨筆寫之,留白處多以淡墨暈染;小枝以濃墨寫出,縱橫交錯,欹仰奇絕。梅花則以碎筆或點或勾,飛揚縱橫,雖無具體形狀,卻顯露出萬玉瓊花密生枝梢的意境。整幅作品一氣呵成,暢快淋漓。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4) - Leonard Cohen -
  蕉梅錦雞圖  清 王禮 立軸  紙本設(shè)色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畫中兩枝旁逸斜出的蕉葉,在大雪覆蓋下,隱現(xiàn)綠色生機。雪蕉下是一株漸次盛開的紅梅,樹干蒼勁,暗香浮動。梅邊怪石突兀冷峭,石上有錦雉棲息,神態(tài)安閑從容,有雋逸之氣。構(gòu)圖巧妙新奇,用筆勁秀,設(shè)色典雅清麗,顯示出傲霜斗雪、頑強不息的生命力。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4) - Leonard Cohen -
 梅蘭竹圖  清  李鱓 立軸  紙本墨筆  縱189.7厘米橫63.4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此畫以墨彩寫竹、梅、蘭三君子。翠竹修長挺拔,竹葉縱橫紛披。梅樹盤根錯節(jié),造型奇特,似龍舞九天。幽蘭則清雅秀逸,姿態(tài)飄搖。墨之濃淡相宜相輔,多以雙鉤縱筆勾出梅之枝干,濃墨點苔,圓筆寫花,極富情趣。幽蘭以濃墨寫出,似有臨風(fēng)飄逸之姿。畫面繁雜卻有序不亂,構(gòu)圖大氣豪放,筆勢勁健自由,情趣天成。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4) - Leonard Cohen -
 玉壺春色圖 清代  金農(nóng) 立軸  絹本設(shè)色  南京博物院藏       圖中取梅樹老干一截,通貫畫幅正中,頂天立地,布局奇絕,又以大筆鋪枝,小筆勾瓣,繁枝密萼,穿插左右,枝干以飽含水分的淡墨揮寫,濃墨點苔,更顯出老梅凌寒的性格?!盎ü饷噪x,恍如曉雪之方開”。右側(cè)上端有作者自題,乃知為追思五十年前,觀元至大辛少府貢粉矮梅卷情事,凝想而作,款署:“薦舉博學(xué)宏詞杭郡金農(nóng)畫記,時年七十又五。”此為金農(nóng)老年精心之作。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4) - Leonard Cohen -
 紅綠梅花圖  清代  金農(nóng) 立軸 絹本設(shè)色 縱138厘米橫65.5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此畫從款題中可知是金農(nóng)將元人辛貢、王冕所創(chuàng)的粉、白梅法,集寫于一畫之中的杰作。全幅花枝繁密,生機勃發(fā)。以大筆淡墨畫干,濃墨點苔,枝條疏密有致。勾花點蕊,以粉朱、鉛白點染花瓣,清麗透逸,有暗香浮動,韻清神幽之感,款署“七十三翁杭郡金農(nóng)記”。是作者晚年的代表作之一。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4) - Leonard Cohen -
 梅花竹石圖  清  金農(nóng)  紙本墨筆 廣州市美術(shù)館藏    此畫在構(gòu)思布局與筆墨意趣上各有特色,筆觸古拙, 在輕盈瀟灑的風(fēng)姿中含有沉厚穩(wěn)健的意趣, 淡墨點花, 薄而潤, 富有色彩感;畫中自題:“古來畫梅誰最好,僧中獨數(shù)華光老?;ü庖吕徃段崛耍攀謱憗淼闷湔妗T劵ü饽墚嬘?,墨暈含苞偏耐冷。石門畫梅兼畫月…… ”畫墨梅一枝,巖石數(shù)塊。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4) - Leonard Cohen -
  梅花圖  清代  高翔 立軸 紙本墨筆  縱88.8厘米橫44.7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畫中的梅花古秀清逸。淡墨直寫梅干,干墨輔寫,盤虬曲折,以濃墨橫向點苔,增添梅樹蒼勁峻峭之感。飛筆點寫花蕊,花瓣卻用胭脂色隨意點染,一霎時便使畫面靈氣清揚。作者畫梅風(fēng)格洗練豪宕,與金農(nóng)、汪士慎、羅聘并稱“畫梅圣手”。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4) - Leonard Cohen -
 梅花圖  清代  李方膺  立軸  紙本墨筆 上海博物館藏       作者擅畫松石蘭竹,晚年專工畫梅。他的梅花以瘦硬見稱,老干新枝,蒼勁矯健。此圖中以濃淡之墨揮寫梅樹枝干,蟠塞夭矯,縱逸豪宕。淡墨白描勾花,濃墨點蕊,寒葩凍萼,有渾含墨色之韻。構(gòu)圖疏秀奇絕,畫之右下方做長題,為作者探尋古梅之所感所想。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4) - Leonard Cohen -
  墨梅圖  清代  李方膺  紙本墨筆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李方鷹極力主張在師法自然和傳統(tǒng)的基礎(chǔ)上自立門戶,以創(chuàng)造出自己的獨特風(fēng)格。此圖在畫面右角繪倒梅一枝。似乎信手拈來,卻得其天真,具有淳樸、自然之美,奇也在其中了。畫上有畫家自題:“雪擁梅花傲歲寒,秀才風(fēng)味畫圖有。人言結(jié)實濺牙齒,未解調(diào)羹尚借酸?!?/div>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4) - Leonard Cohen -
 墨梅  清代  李方膺  1752年作  立軸   水墨紙本       李方膺為官二十年,宦海浮沉,飽受世態(tài)炎涼,晚年寄居南京,以賣畫為生,此《墨梅》便是晚年所繪。李方膺善畫松石蘭竹,晚年專工畫梅,他的梅以瘦硬見長,老干新枝,欹側(cè)蟠曲,如“鐵干銅皮碧玉枝”蒼頸矯健,暗香浮動。對于梅花,李方膺有著特殊的愛好,他一生畫得最熟練、藝術(shù)成就最高的就是梅花,梅花當(dāng)屬李方膺的代表體栽。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4) - Leonard Cohen -
 《梅花圖》 清代  羅聘  扇面  金箋紙本   墨筆設(shè)色   縱19.5厘米橫54.2厘米   安徽省博物館藏     此扇面擷取梅枝梢部,以水墨寫出。作者采用其一貫的畫梅技法,  以淡墨寫干,濃墨點苔,圓筆勾花。造型生動,一梅枝疏影橫斜,將視覺引向右角的款識題字,使書畫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4) - Leonard Cohen -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4) - Leonard Cohen -
 《梅花圖》 清代  羅芳淑  冊頁  紙本墨筆  縱26.8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此圖冊共六開,或以濃淡墨作梅樹枝干,用白描淡墨畫花,濃墨點蕊,疏朗秀挺;或用胭脂作沒骨梅,加以白須黃蕊,冷艷奇麗;或用粗筆畫枝干,白描鉤勒花朵,填以白彩、紅蕊,雅致秀麗。在此選錄其中紅、白梅各一開。   羅芳淑,生卒年未詳。字香雪,一字潤六,江蘇揚州人,一作安徽歙縣人,僑居揚州。揚州畫派著名畫家羅聘之女,擅寫梅,時人稱為“羅家梅派”。傳世作品有《梅花圖》等。


歷代名家墨梅圖欣賞(4) - Leonard Cohen -
 《月下墨梅圖》 清代  童鈺  立軸  紙本墨筆  揚州市博物館藏      此圖裁取梅樹一角,老干蒼勁,新枝挺發(fā),繁花密萼,正反轉(zhuǎn)側(cè),一片生機。枝干蒼老古樸,花蕊挺勁清秀,運筆密而不亂,繁而不雜,墨氣雄厚,一輪圓月,影照梅花,分外清逸。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