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溫 ;味辛、苦;歸肺、肝、脾經(jīng)。 功效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用于胸脘脹痛,瀉痢后重,食積不消,不思飲食。煨木香實腸止瀉。用于泄瀉腹痛。 禁忌 陰虛津液不足者慎服。 木香來源于菊科植物川木香、云木香(廣木香)、土木香(祁木香)、藏木香的干燥根。木香主要分川木香和云木香。 木香是一種重要的中草藥植物。傳統(tǒng)中醫(yī)藥學稱木香主治中寒氣滯、嘔吐泄瀉、里急后重。含多種芳香揮發(fā)油,具有行氣止痛、溫中和胃、解痙降壓和抗菌作用。以香氣濃郁者為佳,生用或煨用。 云木香原產(chǎn)印度,20世紀40年代引入我國云南栽培,50年代由云南引入四川栽培。現(xiàn)云南、四川為其主要產(chǎn)區(qū),湖北、陜西等省也有栽培。川木香主產(chǎn)四川。土木香主產(chǎn)于河北省安國市。藏木香主產(chǎn)于西藏。 觀賞作用:室內(nèi)的盆栽植物有許多,例如碰碰香、菊花等,如果家里條件允許,種植木香也是可以的。
(一)木香的藥理作用
其對豚鼠腸痙攣有直接的松弛作用。對乙酰膽堿、組胺引起的平滑肌痙攣有對抗作用。其解痙作用類似罌粟堿而較弱。
擅長于調(diào)中宣滯,適用于脾胃氣滯所致的脘腹脹痛、食少嘔吐。
用于肝膽氣滯引起的脅痛。
可調(diào)胃腸滯氣。治療腹痛、腹瀉、里急后重。
本品對急性胃腸炎的嘔吐,神經(jīng)性呃逆,均有作用。
對消化道炎癥,潰瘍性疼痛、有明顯的止痛效果。
所含內(nèi)酯類化合物50mg/kg、木香烴內(nèi)酯35mg/kg、二氫木香烴內(nèi)酯65mg/kg及二氫木香內(nèi)酯60mg/kg靜脈注射,對麻醉 狗均有降壓作用;去內(nèi)酯部分的油10mg/kg及12-甲氧基二氫木香烴內(nèi)酯25mg/kg降壓作用更強, 主要由于直接擴張血管及抑制心臟的作用。
以上各成分1——10μg/ml濃度對離體兔十二指腸有弛緩作用,對豚鼠離體回 腸有對抗乙酰膽堿、組胺、氯化鋇的作用,而以去內(nèi)酯油的松弛作用最強,在內(nèi)酯成分中以二氫木香烴內(nèi)酯解痙作用最強, 與罌粟相似;各部分對乙酰膽堿及組胺噴霧豚鼠所致的支氣管痙攣均有解痙作用。
豚鼠離體氣管與肺灌流實驗證明,木香水提液、醇提液、揮發(fā)油及總生物堿能對抗組胺與乙酰膽堿對氣管與支氣管的致痙作用。揮發(fā)油中所含總內(nèi)酯、木香內(nèi)酯、二氫木香內(nèi)酯等內(nèi)酯成分以及去內(nèi)酯揮發(fā)油均能對抗組胺、乙酰膽堿與氯化鋇引起的支氣管收縮作用,其中以二氫木香內(nèi)酯作用較強。
如《本草綱目》曰:“木香乃三焦氣分之藥,能升降諸氣?!迸R床多用于脾胃氣虛,運化無力所致的嘔吐、腹瀉等證。
低濃度的木香揮發(fā)油及從揮發(fā)油中分離出的各種內(nèi)酯部分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豚鼠與兔離體心臟的活動,對離體蛙心也有抑制作用。小劑量的水提液與醇提液能興奮在體蛙心與犬心,大劑量則有抑制作用。云木香堿1-2mg靜脈注射能興奮在體貓心,對心室的興奮作用比心房明顯。
揮發(fā)油1:3000濃度能抑制鏈球菌、金黃色與白色葡萄的生長,對大腸桿菌與白喉桿菌作用微弱;總生物堿無抗菌作用。本品煎劑除對副傷寒甲桿菌有輕微抑制作用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痢疾桿菌等7種致病菌無效。另有報道,煎劑對許蘭氏黃癬菌及其蒙古變種等10種真菌有抑制作用。
由于能行腸胃滯氣,所以消化不良或蟲積等所致的腹?jié)M脹痛,均可應用。對消化不良,可用木香醒脾開胃止痛。有食積,嘔吐、下瀉者,配山楂、麥芽、陳皮等,方如木香順氣丸。如腹痛由蟲積所致,則在驅(qū)蟲方劑內(nèi)加入木香一味,對減輕腹痛有幫助。
對兼有里急后重、腹部脹悶者更適宜。一般認為煨用較好,但不經(jīng)煨用者也有效。
木香水提液、揮發(fā)油和總生物堿對小鼠離體小腸先有輕度興奮作用,隨后緊張性與節(jié)律性明顯降低。對乙酰膽堿、組胺與氯化鋇所致腸肌痙攣有對抗作用。小劑量煎劑對離體小腸的作用無一定規(guī)律性,大劑量則呈抑制作用。揮發(fā)油亦可抑制離體兔小腸運動,使其節(jié)律變慢,收縮不規(guī)則。去內(nèi)酯揮發(fā)油、總內(nèi)酯以及木香內(nèi)酯、二氫木香內(nèi)酯揮發(fā)油與二氫木香內(nèi)酯作用較強。 (二)功效主治
本品對氣管、輸尿管、膀胱、子宮之平滑肌痙攣也有舒張作用,對這些病癥引起的疼痛臨床也可使用。對心臟血管平滑肌痙攣引起的胸悶也有治療效果。
【配伍應用】
【方劑制劑】
(三)木香的性味歸經(jīng) 【性味】 辛苦,溫。 ①《本經(jīng)》:'味辛,溫。' ②《湯液本草》:'氣熱,味辛苦,無毒。' 【歸經(jīng)】 入肺、肝、脾經(jīng)。 ①《本草衍義補遺》:'行肝經(jīng)。' ②《雷公炮制藥性解》:'人心、肺、肝、脾、胃、膀胱六經(jīng)。' 【功能主治】 行氣止痛,溫中和胃。治中寒氣滯,胸腹脹痛,嘔吐,泄瀉,下痢里急后重,寒疝。 ①《本經(jīng)》:'主邪氣,辟毒疫,強志,主淋露。' ②《別錄》:'療氣劣、肌中偏寒;主氣不足,消毒,(治)溫瘧,行藥之精。' ③《本草經(jīng)集注》:'療毒腫,消惡氣。' ④《藥性論》:'治女人血氣刺心心痛不可忍,末,酒服之。治幾種心痛,積年冷氣,痃癬癥塊,脹痛,逐諸壅氣上沖煩悶。治霍亂吐瀉,心腹癘刺。' ⑤《日華子本草》:'治心腹一切氣,止瀉,霍亂,痢疾,安胎,健脾消食。療羸劣,膀胱冷痛,嘔逆反胃。' ⑥王好古:'治沖脈為病,逆氣里急。主脬滲小便秘。' ⑦《本草通玄》:'理疝氣。'
成分:木香、砂仁、香附(醋制)、檳榔、甘草、陳皮、厚樸(制)、枳殼(炒)、蒼術(炒)、青皮(炒)。 適應癥:行氣化濕,健脾和胃。用于脘腹脹痛,惡心,噯氣。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克,一日2—3次。 禁忌:尚不明確。 不良反應:尚不明確。 相互作用:如與其他藥物同時使用可能會發(fā)生藥物相互作用,詳情請咨詢醫(yī)師或藥師。 注意事項: (1)孕婦慎用。 (2)忌生冷油膩食物。 (3)本藥宜空腹用溫開水送服。 (4)本藥為香燥之品組成,如遇口干舌燥,手心足心發(fā)熱感的陰液虧損者慎用。 (5)本藥對氣機郁滯,肝氣犯胃的胃痛竄走者效果好,不適用于其他證侯的胃痛。 (6)服藥三天癥狀無改善,或出現(xiàn)胃痛加重或其他癥狀時,應去醫(yī)院就診。 (7)長期服用應向醫(yī)師咨詢。 (8)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zhì)者慎用。 (9)本品性狀發(fā)生改變時禁止使用。 (10)兒童必須在成人監(jiān)護下使用。 (11)請將本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12)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咨詢醫(yī)師或藥師。
【主要成份】木香、檳榔、枳殼(炒)、陳皮、青皮(醋炒)、香附(醋制)、三棱(醋炙)、莪術(醋炙)、黃連、黃柏(酒炒)、大黃、牽牛子(炒)、芒硝。 【性 狀】本品為灰棕色的水丸;味苦、微咸。 【簡介/商品功效】行氣導滯,瀉熱通便。用于濕熱內(nèi)停,赤白痢疾,里急后重,胃腸積滯,脘腹脹痛,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半袋(3g)—1袋(6g),一日2次—3次。 【不良反應】尚不明確。 【禁 忌】孕婦禁用。 【注意事項】 (1)寒濕內(nèi)蘊胃痛、痢疾及冷積便秘者慎用。 (2)年老體弱及脾胃虛弱者慎用。 (3)忌食辛辣油膩、酸性及不易消化食物。
【原料】木香6克,粳米30-60克,大棗20枚,白糖適量。 【制作】將大棗去核,浸泡后連水同粳米煮粥,粥將熟時加木香再煮片刻,放入白糖調(diào)勻即可。 【用法】每日2-3次,溫服。 【療效】健脾和胃,燥濕止瀉。適用于小兒脾虛腹脹泄瀉。 【注意事項】小兒疳積,胃腸積滯者不宜用。
配方:陳皮6克,木香6克,仔雞肉100克,蘑菇30克,姜5克,蔥5克,鹽5克,素油30克。 制作: (1)把木香、陳皮烘干,打成細粉;仔雞肉洗凈,切成3厘米見方的塊;蘑菇發(fā)透;去蒂根一切兩半;姜切片,蔥切段。 (2)把炒鍋置武火上燒熱,加入素油,燒六成熟時,下入姜、蔥爆香,隨即下入雞肉、蘑菇、鹽、藥粉,再加清水50毫升,用文火煲15分鐘即成。 食法:每日1次,每次吃雞肉50克。 功效:健脾胃。慢性肝炎脾胃虛弱者食用。
原料:大棗10個,木香10克,清水適量。 做法:將大棗洗凈去核,放鍋中,加適量清水煎煮30分鐘,再放木香煮5分鐘即可。 功效:大棗補中益氣,養(yǎng)心安神;木香疏肝、理氣、止痛,健脾消滯。二者合用,健脾理氣。 應用:適宜慢性肝病屬脾虛肝郁者服用。
主料:豬大腸250克。 輔料:海參10克,木香10克,沉香5克。 調(diào)料:鹽2克,醬油10克,大蔥5克,姜3克,味精1克。 做法: (1)將海參泡發(fā),洗凈切片。 (2)將沉香、木香一同裝入紗布袋中。 (3)豬大腸洗凈,切細。 (4)鍋內(nèi)加水適量,放入大腸,煮沸去沫。 (5)加蔥、姜煮至腸將熟。 (6)放海參、藥袋,煮至大腸極軟。 (7)再加適量鹽、醬油調(diào)味稍煮即成。 養(yǎng)生功效: (1)本品具有行氣養(yǎng)血、潤腸通便之功效。 (2)適于氣滯兼津虧便秘者食用。 木香對于陰虛津液不足者慎服,更多的副作用要根據(jù)每個人的情況而定,不同體質(zhì)和疾病都可能有不同的反應,有句古話,是藥三分毒,因此在服用木香時,需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進行。 【副作用】 (一)傳統(tǒng)文獻 《本草綱目》:無毒。 (二)臨床觀察 無毒。在常規(guī)劑量內(nèi)水煎服沒有不適反應。長期服用也沒有明顯副作用。陰虛內(nèi)熱病人多用、久用使人口干和生內(nèi)火。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5—1.5錢:磨汁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diào)敷或密汁涂。 【注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