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春秋》是在秦國丞相呂不韋主持下,集合門客編撰的一部黃老道家名著,成書于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前夕。此書以道家思想為主干貫穿全書始終,融合陰陽、儒墨、名法、兵農諸家學說,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秦道家的代表作。高誘說《呂氏春秋》:“此書所尚,以道德為標的,以無為為綱紀?!毕旅孢x取《呂氏春秋》中的十大名句,供大家參考學習! ![]() 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一、欲勝人者必先自勝,欲論人者必先自論,欲知人者必先自知。(《季春紀·先己》) 大意:想要戰(zhàn)勝別人,必定要先使自身沒有缺陷,想要評論別人,必定要先使自身沒有缺點,要想知道別人,必定要先知道自己。 二、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季春紀·誠廉》) 大意:石頭可以擊碎,但不能改變它堅硬的性質;朱砂可以研成末,但不能改變它赤紅的顏色。 ![]() 假人之長以補其短 三、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其短。(《孟夏紀·用眾》) 大意:善于學習的人能取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 四、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焚藪而田,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獸。(《孝行覽·義賞》) 大意:使河流干涸而捕魚,難道會沒有收獲嗎?但第二年就沒有魚了。燒毀樹林來打獵,怎么可能打不到?但是明年就沒有野獸了。 ![]() 得地千里 不若得一圣人 五、以繩墨取木,則宮室不成矣。(《離俗覽·離俗》) 大意:如果木材要完全合乎繩墨才取以為材,那是極少的,真那樣,宮室就建不成了。 六、得十良馬,不若得一伯樂;得十良劍,不若得一歐冶;得地千里,不若得一圣人。(《不茍論·贊能》) 大意:得到十匹好馬,不如得到一個善于相馬的伯樂;得到十把利劍,不如得到善于鑄劍的歐冶;得到土地千里,不如得到一個圣人。 ![]() 察己可以知人 七、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guī)矩。(《不茍論·自知》) 大意:要知道平直,一定要依靠水準墨線;要知道方圓,一定要依靠圓規(guī)矩尺。 八、察己可以知人,察古可以知今。(《慎大覽·察今》) 大意:考察自己就可以知道別人,考察古代就可以知道現在。 ![]() 流水不腐 九、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季春紀·盡數》) 大意:流動的水不會腐惡發(fā)臭,轉動的門軸不會生蟲朽爛,這是由于不斷運動的緣故。 十、尺之木必有節(jié)目,寸之玉必有瑕瓋。(《離俗覽·聚難》) 大意:一尺高的樹一定有樹節(jié),一寸大的玉石必有瑕疵,比喻事物各有所短,不可能十全十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