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一直覺得,生物是一門包羅萬象、充滿驚喜的學科,不像學工程的一般出現(xiàn)在工地上,學計算機的永遠坐在電腦前,說自己學生物的,一般不能被準確預知工作地點,你可能在凍地跺腳的南極觀察全球厄爾尼諾現(xiàn)象對南極生態(tài)圈的影響,也可能在趴在某個悶熱的非洲草原上研究獅群的生活習性,當然了,你也有可能拿著移液槍天天待在實驗室里跑電泳···總之,這是個需要體力+想象力+觀察力+邏輯思維+審美的學科,所以,需要隨時充電,不斷提高,永遠進步,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建設者)。

以下就是小編為大家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準備的書單!
托尼·賴斯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用《國家地理雜志》的話來說就是,這本書里的每一張我都想貼墻上!太美了!作為世界上最廣為人知的一本雜志,《國家地理雜志》手下有一大批充滿理想和浪漫主義的優(yōu)秀攝影師,有著近千分之一的苛刻選片率,能讓這位閱片無數(shù)的業(yè)界大佬說出這么一句評價,大家就自己琢磨這本書的分量吧。
那么,究竟是何方神圣如此大手筆貢獻了這些圖片呢?答案就是倫敦自然史博物館。本書以過去三百年間最有趣也最重要的自然科學探索之旅為題,聚焦在航程中搜集到的藝術與圖像材料。每一趟旅程都累積了極其重要的標本收藏,產(chǎn)生了重要的科學新知。書中的許多博物館收藏也是第一次面世,它們絕對值得讀者悉心鑒賞。
蒐集倫敦自然史博物館300余幀精美的珍藏畫作,視覺上的一場饕餮盛宴,世界歷史上最著名的探險家、科學家、藝術家聯(lián)袂演繹一幕幕迷人的自然歷史冒險故事。三百年歷史的時間隧道,攜您加入未知領域的探險,與歷史偉人一起遨游世界
延斯·哈德 出版社: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小編認為生物是一門需要藝術涵養(yǎng)的學科,顯微鏡下的細胞作圖、各種標本的制作等等,無不需要極高的審美品位,當然了,這么認為的還有延斯·哈德,不過他可能還對科學史、各種文明的經(jīng)典符號也有所偏愛。
《萬物:創(chuàng)世》獲得了漫畫界最高榮譽安古蘭國際漫畫節(jié)'魄力獎',是野心勃勃的'漫畫宇宙史'三部曲之開篇。以宇宙大爆炸'奇點'為起始,描繪了長達140億年的宇宙進化圖卷,直到人類誕生前夕。畫風大氣,想象力奇詭,集人類史上各種經(jīng)典文化符號之大成,給自然科學史增添了趣味和深度。
這部漫畫講述了宇宙萬物創(chuàng)生、各種物理定律和生物進化史;同時,也大膽地運用了人類文明各種經(jīng)典符號、繪畫為科學作注腳:從傅科擺到中世紀手繪星圖,從古老的瑪雅文明符號到《丁丁歷險記》漫畫,從北齋筆下的浮世繪到波提切利的《維納斯誕生》。所以說它不僅僅是一部以科普為己任的世界進化史,更是一部集人類智識之大成,又挑戰(zhàn)人類智識上限的藝術史。
埃爾溫·薛定諤 出版社: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如果說世界上有一本非生物專業(yè)人士撰寫的書卻對生物專業(yè)人士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且讓一長串諾獎得主:克里克、沃森、威爾金斯、盧利亞、查爾加夫、本澤紛紛表示獲益匪淺,那么,生物谷小編敢打包票,《生命是什么》絕對名列榜首。
奧地利物理學家薛定諤是波動力學之父,是量子力學集大成者之一,他在書中提出了一系列天才的思想和大膽的猜想: 物理學和化學原則上可以詮釋生命現(xiàn)象; 基因是一種非周期性的晶體或固體; 突變是基因分子中的量子躍遷引起的,突變論是物理學中的量子論,基因的持久性和遺傳模式長期穩(wěn)定的可能性能用量子論加以說明; 染色體是遺傳的密碼本;生命以負熵為生,是從環(huán)境抽取'序'維持系統(tǒng)的組織并且進化的; ……
這些觀念在當時的確是十分新奇的,也是特別引人入勝的,一批物理學家也在這篇鴻文的感召下,投身到計算分子進化和遺傳學的研究洪流中,DNA雙螺旋的發(fā)現(xiàn)者--克里克也在其中哦。
悉達多·穆克吉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中國人說起傳記,多半會想到司馬遷的《史記》——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小編認為《眾病之王》作為一本癌癥主題的傳記,絲毫不遜色于《史記》中閃耀的人性光芒。
作為一部飽含人文主義色彩的社科文化著作,印度裔美國醫(yī)生悉達多·穆克吉從歷時六年,憑借翔實的歷史資料、專業(yè)文獻、媒體報道、患者專訪等眾多信息,闡述了癌癥的起源與發(fā)展,人類對抗癌癥、預防癌癥的斗爭史,從醫(yī)學、文化、社會、政治等視角透露出一種社會化關懷;生動、文學性的寫作手法展現(xiàn)出鮮活的人物和歷史事件,也讓讀者為之動容。
讓人驚艷的還有作者本人,悉達多·穆克吉是哥倫比亞大學醫(yī)學中心癌癥醫(yī)師、哥倫比亞大學醫(yī)學院副教授,一路就讀的都是名校:斯坦福大學、牛津大學以及哈佛大學藥學院,在牛津大學獲得致癌病毒研究的博士學位,曾在《自然》、《新英格蘭醫(yī)學期刊》、《神經(jīng)元》、《臨床調(diào)查期刊》等期刊,以及《紐約時報》、《新共和國周刊》等報紙上發(fā)表過文章和評論。
德羅納德·倫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現(xiàn)代生活節(jié)奏緊張,成王敗寇的叢林法則給很多人帶來了巨大的壓力,身心俱疲,人生之路,起起伏伏,抑郁癥開始困擾越來越多的人,似乎,抑郁已滲透到你我身邊的每一個人。
恩克在無所畏懼,宛若天神的德意志守門員們中可能并不顯眼,縱觀他的職業(yè)生涯,歷經(jīng)大起大落,而這一切的背后抑郁癥始終跟隨者他,坦承罹患抑郁癥的事實往往是一位抑郁癥病人恢復的開端,它本身就是一種治愈,意味著自我接受,面對現(xiàn)實,以及結束某種期待與認知,內(nèi)在與外在的割裂狀態(tài)。然而遺憾的是他們往往不能坦誠面對。公開承認自己患有抑郁癥往往是與外界又一場戰(zhàn)爭的開始。而背負著這個秘密本身就是一種折磨。
身患抑郁癥,或是覺得抑郁癥隨時會侵襲全身,這是怎樣的生活?此時的內(nèi)心,始終害怕被恐懼感吞沒。對此,恩克自己也很想給出答案,至少讓人們知道,那些患有抑郁癥的人們在經(jīng)受著什么。
尤瓦爾·赫拉利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為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的歷史系教授,青年怪才,全球矚目的新銳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擅長世界歷史和宏觀歷史進程研究,本書讓他一舉成名,成為以色列超級暢銷書,目前這本書已授20多個國家版權,在歷史學之外,人類學、生態(tài)學、基因?qū)W等領域的知識信手拈來,根據(jù)圖書改變的課程上傳YOUTUBE后風靡全球,擁有大批青年粉絲。
一部十萬年前有生命跡象開始到21世紀資本、科技交織的人類歷史,十萬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個人種,但為何今天只剩下我們這一種(智人)?十萬年前智人只是非洲角落的一個毫不起眼的族群,對地球上的生態(tài)系影響力和螢火蟲、猩猩或水母差不了多少。為何這個物種能登上食物鏈頂端,最終成為地球的主宰?智人究竟是如何導致其他人種和巨型哺乳類動物的滅絕?
讀罷本書,才明白'人類的偉大完全是自然賦予的運氣,對于其他生物而言,是毀滅者,對于地球而言,是癌'以及'你所堅信的無非是想象'的真正意思。
愛德華·威爾遜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說起瀕危動物,大家可能第一個想到國寶滾滾們,但小編要嚴肅地告訴你,滾滾們已經(jīng)從瀕危降為近危了,雖然,這是個看臉的時代,但確實還有很多不那么可愛但同樣是生態(tài)圈不可或缺的瀕危動物們等待我們的聚焦。
作為生物多樣性之父威爾遜的又一深情關懷之作,威爾遜準確而又充滿激情地講述了世界上許多珍稀物種消失的故事,展示了全球生物多樣性料想不到的富麗繁華和被低估、忽視了潛在危機。作者明確指出,在尋求經(jīng)濟發(fā)展的同時,人類可以找到適當?shù)姆椒▉砭S持地球的完整性及其所蘊藏的生物多樣性。
這本權威著作不僅是對生物圈進行生動描繪的科普讀物,也是一本保護地球、保護包括人類自身在內(nèi)的所有生物的行動指南。
同人于野 出版社:電子工業(yè)出版社

萬萬沒想到~看到這句話情不自禁想要哼下去的小伙伴們要注意啦,樓不要歪!雖然此書和劇情有著共同之處:大量你經(jīng)常接觸的知識,挑戰(zhàn)你萬萬沒想到的認知神經(jīng)。
本書作者常用有趣的實驗、數(shù)據(jù)來解讀感性的事物,其理工科思維涉及行為經(jīng)濟學、認知心理學、社會學、統(tǒng)計學、物理等許多學科,以前沿的科學視角解讀生活,為人們提供了認知的新方法。
崇拜經(jīng)濟、物理、心理、統(tǒng)計各個領域的大牛們的深度和博學,但又沒毅力沒動力去啃那些大部頭?別擔心,有人評價,讀完本書相當于精讀了十幾本經(jīng)過篩選 、再創(chuàng)作及通俗化處理的巨著,不僅有趣還十分有營養(yǎng)。
特雷弗·諾頓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相信看完題目,大家就先得出不要嘗試本書中的任何一個實驗的結論了,恭喜,你的判斷準確!豆瓣的書評是這樣的:
妙趣橫生,一口氣讀完,驚呆了,大寫的服; 偉大的作死熱愛者。dumb ways to die; 以科學之名,玩的就是心跳加速! 升上萬米高空,潛下最深海溝;給自己注射患惡性病患者的血液,往心臟送導管,在后背做傷口;吞下血吸蟲、霍亂弧菌、鹽酸以及各種各樣簡直沒法說的東西……他們一次次將自己的肉身推入未知的險境,卻欣然而往,冷靜記錄,甚至為結果而雀躍。
他們不是'瘋狂科學家',是一群曾拿自己的身體做實驗的人。生物學家杰克·霍爾丹說:'如果你不會在自己身上做這個實驗,就不要拿別人來做。'本書中的這些人無疑徹底貫徹了這一理念,用鮮血甚至生命書寫了這一系列混合著無私、自大、勇氣、好奇以及十足傻氣的奇談。
戴維·喬治·哈斯凱爾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看一看 前路彎彎
見一見 花落池邊
聽一聽 彈欲斷弦 會一會 地闊天圓 轉一轉 塵世凡間
只不過 一念之間
莫文蔚和張杰合唱《一念之間》中的禪意'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倒是很配這本書的意境。
作為一本森林觀測筆記,這位生物學家以一年的時間為主線,在每次的觀測中,為讀者揭開藏在森林一平方米地域里的秘密。在這本完全原創(chuàng)的書里,生物學家大衛(wèi)以一小片森林作為整個自然界的縮影,向讀者生動地展示了這片森林和居住其中的棲息者的生活狀況。大衛(wèi)每天都會在這片森林里漫步,梳理出各種以大自然為家的動植物間復雜而又微妙的關系。因此,每一次尋訪對于他來說,都象征著一個自然故事的縮影。該書優(yōu)美的語言使讀者把閱讀過程看做一次尋找大自然奧秘的盛大旅行,而作者則像導游,帶領大家探索存在于腳下或者藏在后院里的奇妙世界。
本書曾榮獲2013年美國國家學院最佳圖書獎,入圍2013年普利策獎非虛構類作品,并獲2012年美國國家戶外圖書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