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咨詢,是夫妻一起來的,男性來訪者是上市公司股東,也是12歲女兒的爸爸,這個爸爸幾乎從和他妻子談戀愛開始就一直不斷的出軌,目前在外面和其他女性生了兩個孩子。但他不想離婚,他感覺這樣下去就是自我毀滅,可是他根本無法克制自己,最近又有一個新歡,是個比他小17歲的女孩。 在回顧這個男人的成長歷程時,發(fā)現(xiàn)他的母親特別強勢,小時候對他非常嚴苛。在自由聯(lián)想環(huán)節(jié),放松狀態(tài)下,他想到的都是小時候被母親打擊,辱罵,貶低的畫面和場景,潛意識里充滿著對母親這樣女性角色的反抗、報復和征服。但成年之后這些反抗、報復和征服不可能直接在他的母親身上實現(xiàn),于是他心里那個內在小孩就把對母親的種種不滿投射到母親以外的,包括妻子在內的其他女性身上,通過婚姻內不斷出軌的形式來滿足童年時期被壓抑的渴望。他回憶以前生活時說,每一次新的出軌都有完勝和征服的感覺。因為每一次新的出軌,拋棄原來那個,又征服新的一個,也代表著潛意識里對母親這樣女性角色的反抗、報復和征服。 本次咨詢結束后,根據(jù)以往的經(jīng)驗,準備下次安排家庭治療,進行一次與他母親和解的心理儀式,只有他內在的小孩真的與母親和解了,擁抱了,他才可能走出自己的心智陷阱。這也是我們下一篇原生家庭文章要解決的問題。 咨詢中,這位爸爸一直問:我為什么會是現(xiàn)在這個樣子?我怎么就成這樣了?我是在作死嗎?可我根本控制不住我自己。 他的整個問題癥結,其實就在他原生家庭——也就是那個生他養(yǎng)他的地方,他在那里長大。那里有看不見的力量,像風力侵蝕出蘑菇石一樣雕刻著我們,把我們的眉眼、性格、氣質、思維模式一點點雕刻成型。上面案例中的這位爸爸正是原生家庭母親帶來的創(chuàng)傷和壓抑,一直滲透、潛藏在他的潛意識里,沒有被處理,久久揮之不去,甚至在他毫不知覺的情況下影響著他的生命軌跡。 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幾乎是無時無刻的,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為,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而這種聯(lián)系會變成內在程序操控著我們,就像一臺計算機的內在編碼操控著顯示器。這個過程很隱蔽,甚至毫無知覺。除非你主動的知覺,自省,改變。 2 我有一位可愛的同事,她工作能力很強,是個性格開朗的姑娘,大家都很喜歡她。我很欣賞她,有時也很心疼她。比如大家一起吃飯,她從來都是最忙乎的那個,給這個夾菜,給那個倒水;每次帶孩子活動,總是把最好的裝備留給別人,哪怕自己再費勁周折去購買;甚至每次打印材料,非要用別人用過得廢紙反面打印…… 有一次我們聊天,聊到這個話題,她說:“其實我有時候不喜歡這樣的自己,總是怕麻煩別人,想盡辦法對別人好,為別人服務。就像大家一起吃飯,我明明很喜歡吃那道菜,可是覺得自己先夾著吃不好意思,所以就讓著別人先吃,給他們夾,這樣我再吃就心安理得了?!?/span> 我心里突然一緊,真的為她心疼了:“傻丫頭,你足夠好,配得上先吃那道菜……”她先是一愣,接著就滿眼淚花了。我戳到了可能連她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隱痛。在跟她繼續(xù)深聊的過程中,我知道,她有個弟弟,兩人相差不到兩歲,農(nóng)村家庭重男輕女的思想比較嚴重。小時候爸爸媽媽下地干活,奶奶經(jīng)常照顧他們姐弟倆。奶奶從來都是把好吃的東西偷偷給弟弟,然后弟弟再跟她炫耀,她只能饞饞的看著弟弟吃。每次她和弟弟爭搶東西,要么是爸爸的巴掌過來了:“你是姐姐,就不能讓著弟弟點嗎!”要么就是媽媽很生氣的把東西奪過來摔碎:“我讓你爭!我讓你搶!”她到現(xiàn)在都記得那個被摔得粉粉碎的蘋果,她是多么想吃那個蘋果……
一個人現(xiàn)在人際關系中的問題,90%來自于原生家庭,這不是危言聳聽,因為無論我們的父母多么努力,有生以來第一次做父母,他們的愛終究是不完美的、充滿局限的:或者太過疏離,造成“凍傷”;或者太過親密,帶來“燙傷”;要么太過放縱,缺乏管教和秩序;要么太過掌控,沒有自由和空間。很多父母只是具有父母身份,他們內心還沒有長大,只是披著父母外衣的“小小孩”,他們本身未完成的狀態(tài),雜糅著從他的原生家庭帶來的傷痛,帶著他們有局限的愛,令孩子的成長過程傷痕累累。 3 以前的一份工作里,結交了一個很能干的兄弟,有闖勁,有想法,有能力!當然,雖然長的不像宋承憲,但也有七分相貌,這么優(yōu)秀的小伙子三十好幾了到現(xiàn)在沒找到對象,不是沒談過,而是談不到仨月,必然分手。 有一天,他找我聊天,訴苦說家里一直催著結婚,尤其是他爸,動不動就:“你看你哥,孩子都三歲了!你看你,對象都沒有!你想急死我啊!”本來就善言的他,開始滔滔不絕了:“我最受不了我爸這點了!什么都拿我和我哥比!小時候說我哥長的高,我趕不上;上學了說我哥學習好,我趕不上!他考北大,我也考北大,誰說我趕不上??!工作了說我掙的沒我哥多,說公司做得沒他大,我現(xiàn)在拼命做事業(yè)!就結婚這件事,我就不急,我急死他!”
當然,我們不是說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影響一定是負面的,充滿傷害的。我們的善良、勇敢、才氣,我們的懦弱、虛偽、自卑都是來自于它。它的影響悄無聲息、潛移默化而又無時不在的持續(xù)。它的影響會悄然貫穿我們一生,所以需要我們知覺,改善。而知覺和改善要從了解和意識開始。 這不就在前幾天,我收到那位兄弟的請柬,他結婚了。我祝福這位兄弟,但也深知原生家庭對他的影響不會止于此。因為從原生家庭走出來的我們,必然會帶著原生家庭的模式走進新生家庭。 4 我的一位專門做婚姻咨詢的朋友聊起一個笑話,說一對新婚夫婦,嬌滴滴的妻子堅持牙膏要從底部開始擠:“我媽從小就是這么教我的,牙膏從底下擠,一直卷著卷兒直到用完?!闭煞驔]管那么多,從中間一捏,就把牙膏擠出來了。妻子感覺自己的建議沒被接納,以往的習慣也沒有被尊重,于是瞬間嬌滴滴變聲河東獅吼:“牙膏本來就該從底下擠!你為什么不聽我的!”,丈夫委屈的說:“你的本來和我的本來,本來就不一樣啊……”
梁麗(化名)一位普通的媽媽,和大多數(shù)人一樣,做著一份工作,養(yǎng)著一個孩子,有著一個家;她在父母研習社聽到我講的培養(yǎng)孩子好習慣和梳理孩子情緒的課,感覺很有幫助,最初找我咨詢也是因為孩子的行為習慣問題。但在咨詢過程中,我逐漸了解了這個家庭,用梁麗的話說:“好像孩子從生下來就是我一個人的,他爸爸天天忙,在家里就像空氣一樣。孩子的學習是我的,吃喝拉撒是我的,孩子出現(xiàn)的種種問題也是我的,他就一點也不管?!焙⒆咏衲?span>7歲,一個安靜的男孩子:“孩子只跟我親,不跟他爸親……感覺我和孩子是一伙,他爸爸一個人……我有時候很享受這種狀態(tài),感覺有個依靠;有時候又覺得很無助……”而爸爸對此是什么樣的態(tài)度呢:“他覺得特別無所謂,沒覺得有什么問題。幸好我婆婆沒跟我們生活在一起,再累我也自己帶孩子,回家過年那幾天我就受不了,我老公都多大了啊,但一回到他家,他媽媽就和他粘在一起,當個小寶寶一樣照顧我老公,而孩子的爺爺在家里就像空氣一樣!” 從梁麗的描述和跟她的交流中,我可以看到,上一代原生家庭的劇本又在下一代新生家庭中重演:孩子的爸爸在他的原生家庭里和孩子的奶奶粘在一起,爺爺在家里像空氣一樣;孩子爸爸在自己的新家庭里像爺爺一樣,同樣在充當著那個沒有存在感,像空氣一樣的爸爸;現(xiàn)在媽媽和孩子自然而然的組成了聯(lián)盟,更加疏離爸爸……我不禁想問,這個7歲的男孩長大了,會有怎樣的婚姻和生活呢?(爸爸在孩子教育過程中的缺位,以后我們專門討論)
5 我們說原生家庭,是想讓更多人意識到原生家庭的存在和影響。有了意識才能改變,才能擁抱過去并在未來新生;有了這個意識,生活中許多不愉快、不理解才可以接納和化解,那不是當事人有意要傷害誰,而是在受原生家庭的程序操控……所以我們一起追溯原生家庭,解讀原生家庭,不是為了聲討,不是為了抱怨,而是為了醫(yī)治與痊愈,在過去的傷痛處寫下新的編碼,打破原生家庭影響的輪回,完成自己,更好的擁抱我們內在的小孩!如果原生家庭的傷害和問題模式不處理,我們就像一臺復印機,把無形的傷害通過代際傳遞的方式重新復印到孩子身上,那弱小的身軀不僅要面對成長中的問題,還要背負你未完成的傷痛,我們于心何忍…… 有了對原生家庭的自我察覺的意識,下篇文章我們一起分享怎樣和原生家庭和解,擁抱原生家庭的力量。 更多船長老師原創(chuàng)經(jīng)典如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