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身納清濁 賢者包善惡持身不可太皎潔,一切污辱垢穢要茹納得;與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惡賢愚要包容得。立身處世不可太自命清高,對于一切羞辱、委屈、臟污,都要適應并能容忍得下;與人相處不可善惡分得太清,不管是好人、壞人、聰明人、愚笨的人,都要習慣以至包容。 古人強調(diào),做人要有雅量,心胸開闊之人能容納一切榮辱冷暖,這樣的人大可治國經(jīng)世,小則安身立命;而心胸狹窄之人,無論在安邦定國,還是在個人發(fā)展上,都不可能成大器。 如同孔子所說: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不助成別人的壞事。小人恰恰與此相反,他們不愿成全人,卻會忌妒人。不愿道人之善、成人之美,卻生就一雙鱔魚眼睛、一副雞腸小肚,挑剔人,說道人,嫉妒人,壓制人,這樣的人就像一個錐子,對群體的危害是很大的。而那些不說人之過,不矜己之能,能幫助人,成全人的人,就像一塊平整方正的大石頭,砌在哪里,都能使整個建筑穩(wěn)固平實。明白了這一點,也就明白了孔子為什么以“成人之美與否”來區(qū)分君子和小人了。 感悟:中國傳統(tǒng)社會是人治的社會,也是人情世故的社會,國人十分重視為人處世的謀略和技巧,因而老祖宗留傳下來許多珍貴的思想財富。老人言將儒的仁義中庸,道的無為知命以及佛教的禪定超脫融合為一體,在出世、入世選取合乎情理的平衡,闡述為人處事之大道,提供處世的進退方法。 在物欲橫流的社會,會迫使人們更深入、冷靜地思考人生,思考如何為人處世。有些人的思考是錯誤的,結(jié)果使自己在痛苦之中越陷越深;有些人的思考則使自己從痛苦中解脫,正確的思考被保存下來,啟迪著人們的智慧......文/單眼老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