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風(fēng)光(1219)榆林保寧堡
據(jù)記載,該堡于明朝成化年間(公元1465——1487年)巡撫盧祥所建,原名古梁城。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更名為保寧堡,故曰有保安寧之意。厥后又接修波羅堡的大川口五十里“大邊”長城,形成長城中段的防御體系。明制兵丁一千三百余名《秦邊記略》,設(shè)保寧參將一人《明史,官職志》。現(xiàn)大部分堡垣已被流沙埋壓至頂,殘垣最高處6米,夯層14厘米,城堡平面呈長方形,周長約1424米,四面開六。因其邊垣之大古稱榆林左翼要沖。堡內(nèi)建有祖師殿、關(guān)公殿、三官殿等明清廟宇40余間。保留有明嘉靖二十年鐵鐘一口,萬歷二十四年鐵磬一個,萬歷歲次鐵磬一個,隆慶二年殘碑一通;清乾隆四十四年鐵劍(帶銅鞘)一把,四十三年殘碑一通(北刻民國十年地約一份),康熙四十一年鐵磬一個。其重要的戰(zhàn)備地位,在明代邊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一直為歷代兵家所重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