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恬見真境,味淡識本然
風恬浪靜中,見人生之真境;味淡聲希處,識心體之本然。生活在安定、平淡的環(huán)境中時,就會發(fā)現(xiàn)人生的真正境界;生活在粗茶淡飯的清苦生活中時,就會體會到人性的真實面目。 非寧靜無以致遠 在大多數(shù)人的心目中,諸葛亮是智慧的象征,他兼?zhèn)湓紫嘀髋c將略之才,在他的鵝毛扇指揮之下,多少大將東征西討,決勝于千里之外。如果讀過諸葛亮《隆中對》的人都應該知道,他把全國的局勢分析的多么透徹,對未來歷史走向的預見又是多么準確深遠,簡簡單單的幾句話,就可以勾畫出三國鼎立的藍圖,這樣的才能怎能不讓人嘆服。但是,有誰知道他超群的智慧、高遠的眼界是怎樣磨練出來的呢? 在諸葛亮寫給他兒子的一封信中我們可以找到答案,信中有這樣一段話:“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span style="word-wrap: normal; word-break: normal;"> 我們從中可以看出,諸葛亮的觀點是:大丈夫立身處世,應該用“靜”來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應該用樸素來培養(yǎng)自己的道德,只有生活在恬淡樸素的環(huán)境下,才能夠做到清心寡欲,也才能顯示志趣,陶冶心性。 無常心無以養(yǎng)性 炎熱的夏日已來臨,但是廟里的草地上依舊是枯黃一片。 為了給枯黃的草地平添一些生機,小和尚跑到老和尚的禪房說:“師父,咱們在草地上撒點草籽兒吧!那片枯黃的草地實在太難看了?!睅煾纲澰S地看著小和尚說:“可以,等天氣涼快一點吧!” 轉(zhuǎn)眼間中秋到了,小和尚跑到老和尚的禪房去要草籽。小和尚接過老和尚手里的草籽快樂地跑了出去。當小和尚打開草籽袋子時,一陣秋風吹過,草籽兒被風吹落了一地,隨即不知道飄到了何方。小和尚急得喊了起來:“師父,不好了!好多草籽兒都叫風給吹走了!” 看著小和尚著急的模樣,老和尚不動聲色地說:“沒關(guān)系,留下來的是最好的,被風吹走的大多數(shù)是空的,種下去也不會發(fā)芽,隨它去吧!” 小和尚聽完師父的教導,又開心地跑了出去,準備把剩下的種子播種下去??烧l知,剛剛種下的種子又引來了一大群麻雀。小和尚急得直跺腳,跑著去告訴師父:“師父,不好了,不好了,剛剛種下的草籽兒又遭遇到麻雀的襲擊,讓它們給吃了,這下可完了?!睅煾负皖亹偵卣f:“不用擔心,麻雀吃去的只是一小部分,那么多的種子,麻雀是吃不完的,順其自然吧!” 播種那天夜里,忽然下了一陣暴雨。小和尚早早地起來去看他昨天種下的草籽,看后馬上返回去找老和尚,說:“師父,這下兒可完了,草籽兒都讓雨水給沖走了!” 老和尚溫和地說:“沒關(guān)系,沖到哪兒就讓它在哪兒發(fā)芽兒生根,一切都讓它順其自然吧!” 半個月后,小和尚驚奇地發(fā)現(xiàn),原來那片枯黃的草地上居然長出了一片青翠可人的綠色小苗,而且以前沒有撒種的地方也有綠意泛出。 小和尚高興得合不攏嘴,他想盡快地將這個好消息告訴師父。于是三步并做兩步地跑到了師父的房間,對師父說:“師父太好了,咱們種下的草籽發(fā)芽了,而且沒有播種的地方也有小草長出來?!?span style="word-wrap: normal; word-break: normal;"> 師父瞇起笑眼,慢慢地點著頭說:“順其自然,順其自然。” 凡事要以一顆平常心去對待,別把生活限定在某一個特定的時間、空間、標準上,一切順其自然,摒除生活中令自己不快的事,在平凡中感悟幸福的真正含義,這樣我們就可以收獲幸福和喜悅。 人只有在精神專一不雜的情況下,安定冷靜的心境下,才能夠盡顯高深的修養(yǎng)和深遠的見識。而如果在輕浮懈怠的情況下,就不可能思慮深遠,在心境險惡煩躁的時候,就談不上陶冶性情。 感悟:老人言,處世之道,在于把握分寸。害宜避,而有不能避之害;利可趨,而有不能趨之利。凡事不可不求,而又不可強求?!笆掠袡C緣,不先不后,剛剛湊巧;命若蹭蹬,走來走去,步步踏空。”交人要會識人,“能媚我者,必能害我,宜加意防之;肯規(guī)予者,必肯助予,宜傾心聽之”。善處身者,必善處世;善處世者,必嚴修身?!叭私t良,因香而香;人近邪友,因臭而臭?!比松谑?,難免有吃虧、受氣或者遭遇其他不順心事兒的時候。每一次被人家算計后,你鼻涕一把、眼淚一把,捫心自問,不由得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恨自己沒用。而事實上,自己的良材美質(zhì)并不比任何其他人差,只是自己不知道如何使用跟別人打交道的技巧而已!文/單眼老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