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縫人短,化誨其頑
人之短處,要曲為彌縫,如暴而揚之,是以短攻短;人有頑固,要善為化誨,如忿而疾之,是以頑濟頑。發(fā)現(xiàn)別人有缺點,要婉轉地掩飾與規(guī)勸,如果當眾揭發(fā)人家的缺點,就不僅會傷害別人的自尊心,也證明了自己的無知和欠缺;一旦發(fā)現(xiàn)某人愚蠢固執(zhí)時,要耐心地誘導和啟發(fā),如果對別人生氣或厭惡,就不僅無法改變別人的愚蠢與固執(zhí),也證明自己的愚蠢與固執(zhí)。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生在世,孰能無過。我們在交往過程中,往往會發(fā)現(xiàn)別人身上的缺點和過錯。當我們發(fā)現(xiàn)別人過失時,及時地予以指正和批評,是很有必要的。有人說贊美如陽光,批評如雨露,二者缺一不可,這話是有道理的。 有人以為,批評他人往往是得罪人的事,有這種想法的人,主要是因為我們在批評他人時缺乏技巧。如果“良藥”包上糖衣,或經(jīng)過蜜炙,就“不苦口”了。我們就是要把那些忠言變得“不逆耳”。要做到忠言不逆耳,既達到了批評他人的效果,又維護了對方的自尊,應注意以下批評技巧: 首先是要尊重事實。批評人要尊重事實,有一就是一,有二就是二,實事求是,以理服人,就事論事,對事不對人,不能捕風捉影無中生有。如果你的批評超出了事實范圍,甚至進行人身攻擊,就會嚴重傷害對方的自尊心,使他感到在人格上受到了侮辱,對方會對你懷恨在心,問題就更加不容易解決。 第二,批評他人時,態(tài)度要誠懇,語氣要溫和。批評他人是為了幫助對方認識錯誤,改正錯誤,而不是要制服別人,更不是為了拿別人出氣或顯示自己的威風,所以批評他人時態(tài)度一定要誠懇,不要擺出一副很嚴肅或陰沉的面孔,鄭重其事地用指責和強硬的口氣說話,要站在對方的立場上,以關懷、愛護、誠心誠意的態(tài)度來對待他;態(tài)度要誠懇,語氣要溫和,這樣才有利于達到批評他人的目的。 大學教授張先生,在手藝方面十分拿手。只要有時間,他便會自己動手做些家具,所以在他的家中,大部分的家具都是他的杰作。但人并非十全十美,有優(yōu)點必有缺點。張先生的缺點便是不能物歸原處,常常把工具隨處亂放,等到要用時卻又找不到,因而常向妻子發(fā)脾氣。他的妻子也因此深感困擾,每天都在琢磨如何勸諫她的丈夫。 有一天,張先生正在釘制一個櫥柜,妻子認為是勸諫的好時機。于是在他工作時,妻子便對他說:“你的一雙手真是靈巧,給這個家庭貢獻了許多心力和智慧。但只要你能養(yǎng)成物歸原處的好習慣,相信就能十全十美了。” 第三,指出別人的錯誤前要先檢討自己的不足。在指出別人的錯誤之前,先檢討一下自身的不足,并坦率地指出自己也并非完美,那樣別人也比較容易接受你的批評。如果批評者一上來先坦率承認他自己應該承擔的錯誤,那么被批評者就不難接受對自己錯誤的指正了,這在任何場合都適用。 第四,要含蓄地批評他人。人都是有自尊心和榮譽感的,有的人之所以不愿接受批評,主要原因便是怕觸傷自己的自尊心和榮譽感。為此,我們在批評他人時,便要采取一種不同于直接批評的方法,卻能達到批評他人使其改正錯誤的方式,即是含蓄地批評。 我國著名畫家張大千,早年在法國巴黎舉辦個人畫展,特地邀請世界著名畫家畢加索前來指教。畢加索在畫廊轉了一圈,就不聲不響地出門去了。張大千緊追上去,請求畢加索給予指教。畢加索說:“這里沒有你的一張畫?!睆埓笄Ъ泵忉尩溃骸斑@整個畫廊的畫都是我畫的?!碑吋铀饕宦暡豢缘刈吡?。 后來,張大千終于悟出了畢加索的言外之意:“這些畫只不過是繼承了傳統(tǒng)中國畫筆法摹寫出來的?!睆拇艘院?,張大千刻意求新,勤學苦練,終于畫出了自己的特色,開創(chuàng)了中國畫的新流派。本來,以畢加索的威望和地位,完全可以直言不諱,開誠布公地講出自己的看法。然而,他卻用了一句十分幽默的話,給張大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自我思考醒悟的余地,使張大千終生難忘。 第五,批評他人時要以真誠的贊美為開頭,即“三明治”式的批評。當我們聽到別人對我們的某些長處表示贊賞之后,再聽到他的批評,心里往往會好受得多。批評者講對方的長處,起到了替對方辯護的作用,避免了對方的誤會,使對方明白批評是對事不對人的,這樣比較符合人的心理適應能力。 在批評他人時,有很多禁忌也是要格外注意的,否則,不但不能達到批評他人的目的,有可能還會挑起事端,激化矛盾。 第一,批評他人要適可而止,不能抓住了對方的一點“把柄”就嘮嘮叨叨個沒完。批評他人時,一經(jīng)點明,對方已經(jīng)聽明白并表示考慮或有誠意接受,就不必再說下去了。如果只圖“嘴巴快活”,說個沒完,勢必適得其反。 第二,批評他人時切忌諷刺挖苦。有經(jīng)驗的溝通者,在批評他人時總是會以事實為依據(jù),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而不會采取諷刺挖苦的語言,這是一種輕視他人的態(tài)度,是一種缺乏修養(yǎng)沒有風度的表現(xiàn)。 第三,批評他人時不要翻舊帳,這種做法容易使對方產(chǎn)生強烈的不滿和抵觸情緒。他會認為你對他耿耿于懷,過去了的事情也一直不能忘記,還會認為你的批評不實事求是。同時,這樣的批評也顯示了你的小心眼,是一個心胸不夠開闊的人。 第四,要友好地結束批評,不要像擺“鴻門宴”一樣,把一次批評搞得“不歡而散”。每次的批評都應盡量在友好的氣氛中結束,這樣才能徹底解決問題。 感悟:老人言讓人心曠神怡,好似在寧靜悠遠、暗香浮動的深夜里,和一位來自古代的雅士高談闊論,享受著一種如遇知己的喜悅之情以及言無不盡的幸福之感。告誡我們?yōu)槿颂幨酪t虛謹慎、淡泊寡欲、韜光養(yǎng)晦,還要懂得方圓有度的處世哲學。老人言智慧超群,靠的是他人生的深晦和超然的理解,以及充滿睿智而富有涵養(yǎng)的交際藝術。老人言側重為人謙虛、豁達、淡泊以及處世的技巧...... 文/單眼老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