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笑
東閣大學(xué)士華太師的二兒媳、二奶奶玉英,將請表哥唐伯虎手畫的一幅畫獻給公公。待展開一看,卻是白紙一張。畫盒內(nèi)一張白紙上寫著“相國聲威大,表妹情無價。璧可換連城,唐寅不得暇。”太師冷笑一聲:“功勞不??!”二奶奶見唐寅如此不給面子,還捉弄人,心生怨恨。與二奶奶情同手足的婆婆的丫鬟秋香,則認為唐伯虎不做官,不媚權(quán)勢,雖是文人,卻有骨氣,令人佩服敬重。
春暖花開時節(jié),華夫人先前往杭州靈隱寺進香,而后又轉(zhuǎn)赴蘇州拜佛。唐伯虎正在寺內(nèi)游玩,見華夫人的四個丫鬟個個天生麗質(zhì),其中一個喚作秋香的更是氣質(zhì)出眾,卓爾不群。夫人去方丈室用茶,留下秋香上香。唐伯虎跪在秋香身旁,祈禱能與佳人結(jié)成良緣。秋香欲起身離去,裙帶卻被唐伯虎壓住。秋香示意他抬身讓開,唐伯虎卻跪在裙帶上東張西望,只是不放開。秋香見他呆頭呆腦,莞爾一笑,只好直言相告,唐伯虎才起身讓開。華夫人一行從水路返回東亭,唐伯虎也雇了一條船緊隨其后。
天色已晚,華夫人一行停船歇息,唐伯虎靠近大船,并讓艄公唱起思念秋香的歌。秋香借倒水察看究竟,潑水時水點兒飄在唐伯虎臉上,唐伯虎以為下雨撫著臉頰向天上張望。秋香禁不住竊笑。唐伯虎見秋香第二次笑他,興高采烈。到了東亭華府,唐伯虎見秋香剛下轎,三步并作兩步趕過去,不料頭冠掉在地上,忙撿起胡亂戴上。秋香見他頭冠戴的歪歪扭扭,忍不住第三次掩口一笑。
秋香三笑,讓唐伯虎信心滿滿。為接近秋香,他決定化名賣身華府為奴。艄公索要工錢,唐伯虎身無分文,便畫了扇面交給艄公換錢。唐伯虎自稱名叫康宣,窮困潦倒走投無路,要投河自盡,被華府管家收留。華太師見他長得俊秀伶俐,有意看他有無學(xué)識,便吟出一個上聯(lián):“十口心思,思國思民思社稷”。唐伯虎稍一思索便對:“八目尚賞,賞花賞月賞秋香”。華太師見他對得工整,且用詞華麗貼切,非常歡喜,便讓他以華安之名在書房做書童。一位鄉(xiāng)紳買到唐寅給艄公畫的扇面,奉獻給華太師。太師見果然是唐伯虎的真跡,興奮不已。
華安才貌雙全,深受丫鬟們喜愛,都爭搶著接近、討好他。華夫人先是埋怨太師擅自收留華安,待見過華安,才知他果然討人喜歡,便讓秋香賞賜。秋香見到華安大吃一驚,把一只瓷烏龜塞進紅包送給華安。唐伯虎打開紅包發(fā)現(xiàn)烏龜,理解為“金龜婿”之意,喜出望外。
秋香向二奶奶說起自己三笑引來華安之事,遭到二奶奶的調(diào)笑,并要見見華安是何許人也。唐伯虎想起自己拒絕作畫之事悔不當初,戰(zhàn)戰(zhàn)兢兢來拜見二奶奶。二奶奶見“華安”竟是表兄唐伯虎,大吃一驚。知他是為秋香而來,但當著秋香又不好說破,便嚴詞質(zhì)問為何自棄自暴賣身為奴?唐伯虎只好委婉相告并請她成全幫忙。二奶奶警告表兄,如觸犯家規(guī)將嚴懲不貸。
秋香對唐伯虎的追求無動于衷,唐伯虎既懊惱又無可奈何。這天早上,唐伯虎給二位公子送早餐,見秋香也來到后院,便將早餐放在一旁,與秋香說話。他問秋香:可知道蘇州有個唐伯虎?秋香當然知道并非常敬佩他的風(fēng)骨人格。唐伯虎告訴秋香:他就是唐伯虎,勸秋香莫錯過好姻緣。秋香假稱此處說話不方便,把唐伯虎騙進一間柴屋,鎖門而去。唐伯虎出了柴屋來到書房,公子華文、華武正為寫不出王師爺布置的文章急得團團轉(zhuǎn),又聽說早飯被狗吃了,氣得要揍華安。華安只好答應(yīng)替他們作文章,倆人才饒了他。
王師爺看了華文、華武的文章,心花怒放,連忙呈給太師。太師見此文才情橫溢,便令二人照原題目當場再作一遍。華文、華武嚇得哆哆嗦嗦,只好交代是華安替他們所作。王師爺顏面盡失,舉起鋪蓋灰溜溜地離開華府。太師欣賞華安才華,便讓他做了師爺,專教兒子讀書。
唐伯虎猜不透秋香心思,正苦惱著,情迷意亂的丫鬟石榴扔進來布包裹著的兩個石榴。唐伯虎傷感地感嘆:多情的太多情,無情的太無情!華安畫了一幅《和合二仙》。華夫人看了,贊嘆華安的才華不遜于唐伯虎。二奶奶看出唐伯虎在嘲諷華文、華武癡呆,胸?zé)o點墨。華夫人大怒,下令嚴刑拷打華安。任憑丫鬟們求情,夫人毫不松口。唐伯虎只好拜求二奶奶說說好話。二奶奶求婆婆放過華安;可讓他再畫一幅觀音像,將功折罪。夫人饒了華安,并讓他馬上去畫觀音像。
唐伯虎讓夫人派一個丫鬟研墨伺候,以示虔誠。夫人讓最有文化的秋香去服侍。觀音像栩栩如生,秋香對華安的才華心悅誠服,但仍非常矜持。華安在觀音像上題詩時,先將每句的第一個字下來:“我為秋香屈居童侯”,秋香驚奇不已,猜測華安可能真是唐伯虎。眾人對華安畫的觀音像贊不絕口,華太師更是喜不自勝:“總有一天我要讓唐伯虎看看,我的家奴也畫得這么好!”知道內(nèi)情的二奶奶不由得偷偷竊笑。太師和夫人決定佛閣竣工后,把觀音像供奉在佛閣里。
請觀音像之日,華文、華武見只有秋香在家,覺得有機可乘。唐伯虎讓華文、華武把太師新寫的一百首詩抄寫50遍,掌燈前交卷。唐伯虎去找秋香,秋香暗示他晚上去牡丹亭會面。華文、華武見華安不在,便輪流來糾纏秋香。秋香先告訴華文,再告訴華武:晚上去牡丹亭見面。夜里,唐伯虎到牡丹亭假山等候秋香。秋香提著燈籠侍奉夫人來到牡丹亭下,燈突然滅了。秋香稱要去找火離開。唐伯虎一把抓住秋香,責(zé)怪她又在戲弄他。秋香說:你要真是唐伯虎,我就嫁給你。唐伯虎遂放了秋香。躲在暗處的華安、華武見燈滅了,立刻沖到牡丹亭下,抱住秋香求歡。秋香和幾個丫鬟打著燈籠趕來,只見華文、華武正抱著華夫人動手動腳。華夫人怒不可遏,下令以后兒子和男奴不準進入中門。
冬去春來,唐伯虎仍未能如愿,只好求助好友祝枝山。祝枝山來到華府拜訪,稱要見一見華府才華過人的家奴。太師把華安介紹給祝枝山。祝枝山看了華安,脫口叫到:“唐伯虎呀!”太師忙問唐伯虎在哪里?祝枝山道:“這華安與唐伯虎依稀仿佛?!弊Vι阶屓A安對一條酒令:“晶字三個日,常將有日思無日。日、日、日,百年三萬六千日”。讓華安第一句說一個字;第二句說一句俗語;第三句說一句古詩。華安道:“品字三個口,寧添一斗,莫添一口???、口、口,勸君更盡一杯酒?!弊Vι竭B聲稱妙。華太師要宴請祝枝山,祝枝山以尋找失蹤已幾個月的唐伯虎為由告辭,并請?zhí)珟熈舨?,只讓華安代送。
華安過了好久才回來,且眼圈發(fā)紅,似曾哭過。太師問其緣故,華安道:“祝大爺勸我不要給人當下人,要我去他那里做事,并可在他家十二個丫鬟中選一個意中人為妻?!比A太師對祝枝山竟到華府來挖墻角大為光火,當即讓華安在自家三十六個丫鬟中,選一個為妻。華夫人覺得此事操之過急,無奈太師已經(jīng)答應(yīng),又不好反悔,且兩個兒子剛有長進,只好設(shè)法留住華安。
除了夫人的貼身丫鬟春香、夏香、秋香、冬香,其余三十二個丫鬟都聚集到前堂大廳任唐伯虎挑選,卻一個未中。夫人只好讓春香、夏香和冬香前去接受挑選,卻仍把秋香留在身邊。須臾,三個丫鬟垂頭喪氣而歸。事已至此,夫人只好讓自己最信賴、最喜歡的秋香出去。唐伯虎見到秋香,興奮得手舞足蹈,把印章交給秋香:“真唐假唐,請看印上!”秋香仔細一瞧,果然是“唐寅”。
秋香嗔怪二奶奶明知華安即是唐伯虎,卻不告訴她。二奶奶掏出華府后門的鑰匙,交給秋香作為喜結(jié)良緣的賀禮。就在華府張燈結(jié)彩,高朋滿座,歡聲笑語、觥籌交錯時,唐伯虎攜秋香從后門出走,乘坐祝枝山來接他們的小船,踏上了返回蘇州的行程。
二奶奶(右,朱立飾)恨表兄唐伯虎不給華太師面子,秋香(陳思思飾)則很佩服唐伯虎的骨氣。
唐伯虎(向群飾)跪在秋香身邊,祈禱早日締結(jié)與秋香的美滿姻緣。
秋香見唐伯虎半呆半傻,不禁莞爾一笑。
秋香潑水飛到唐伯虎臉上,他以為是下雨了。
秋香見唐伯虎向天上張望,不禁又竊笑起來。
秋香見唐伯虎的帽子戴得歪歪扭扭,第三次笑出來。
唐伯虎見秋香對他一笑二笑連三笑,美得魂飛九霄云外。
艄公向唐伯虎索要工錢,唐伯虎身上沒錢,便畫了扇面給他換錢。
唐伯虎假裝走投無路要跳河自殺,被人救下,并被華府收留為奴。
唐伯虎對上了華太師對聯(lián)的下聯(lián),華太師非常滿意。
華太師(文逸民飾)得到唐伯虎畫的扇面,興奮不已。
石榴(裘萍飾)和眾丫鬟都為華安(唐伯虎)的才貌風(fēng)度所癡迷。
華夫人(龔秋霞飾)見了華安,非常滿意。秋香見了大吃一驚,知道自己三笑惹來了麻煩。
秋香把華安來的用意告訴了二奶奶,二奶奶要見一見這個癡情男子。
二奶奶見華安原來是表兄唐伯虎,吃了一驚又非常為難。
二奶奶質(zhì)問表兄為何自棄自暴,賣身為奴?
唐伯虎請求表妹、二奶奶成全自己和秋香的情緣。
二奶奶警告唐伯虎:若違犯家規(guī),嚴懲不貸!
唐伯虎來到中院找秋香,被二奶奶發(fā)現(xiàn),痛罵一頓轟了出去。
唐伯虎問秋香是否知道蘇州的唐伯虎?秋香不但知道,而且非常敬佩唐伯虎。
唐伯虎告訴秋香:他就是唐伯虎,勸秋香別錯過好姻緣。
秋香把唐伯虎騙進一間柴屋里,鎖上門就走了。
華太師看了兩個兒子的文章才華橫溢,便讓王師爺叫來兒子,照原題目重做一遍。
華文(李炳宏飾)、華武(余婉菲飾)聽說要再作一遍文章,嚇得哭起來,承認文章是華安代做。
王師爺自己卷鋪蓋走人,華太師讓華安接任師爺,教兒子讀書。
石榴對唐伯虎熱情如火,秋香則冷若冰雪。唐伯虎感嘆:多情的太多情,無情的太無情。
華夫人對華安畫的《和合二仙》贊不絕口,二奶奶卻看出畫中暗中譏諷兩個公子。
華夫人下令嚴刑拷打華安,華安嚇得魂不附體,慌忙向二奶奶求救。
經(jīng)過二奶奶求情,華夫人終于饒了華安,讓他再畫一幅觀音像,將功贖罪。
唐伯虎畫完觀音像,又用藏頭詩向秋香表明了自己的心跡。
華太師看著栩栩如生的觀音像,發(fā)誓總有一天要讓唐伯虎看看,他的家奴也畫得如此好。
秋香略施小計,讓好色的華文、華武丑態(tài)畢露。
唐伯虎與祝枝山演出一場天衣無縫的雙簧,騙過了華太師。
祝枝山向唐伯虎面授機宜。
華府三十二個丫鬟任唐伯虎挑選,卻悉數(shù)淘汰。
唐伯虎見到秋香,忙把自己的印章交給她:“真唐假唐,請看印上!”
唐伯虎終于與秋香洞房花燭,喜結(jié)良緣。
唐伯虎攜秋香悄悄離開華府,返回蘇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