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書《老子》通釋之“吾言甚易知也”章 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而莫之能行也。言有君,事有宗。其唯無知也,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貴矣。是以圣人被褐而懷玉。 對于此段文字,從文字訓(xùn)釋角度來說比較淺顯,但是綜合整章的內(nèi)容,其主旨是什么,單純看此章則是沒有那么容易得出正確的結(jié)論的。很多注家都將此章理解為是老子懷才不遇的感慨和曲高和寡的苦悶。自然也有持不同意見者,雖然他們認(rèn)為上述理解與《老子》全書的內(nèi)容不協(xié)調(diào),卻也依然困惑于究竟當(dāng)如何解讀。如趙又春先生在解到此章時就說到“這一章看似好懂,其實是《老子》中文字淺顯而內(nèi)容最難把握的一章。講老實話,對《老子》81章的解說,我最感到?jīng)]有信心的,就是這一章。” 這個問題確實也曾讓我頗費了一些思量,但現(xiàn)在我可以說,對于這一章如何理解,我是很有信心的。 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我們抽身于此章之外,從《老子》全書的整體脈絡(luò)上來把握。從此章之后,老子是在反證“治道”,是在通過“為治”過程當(dāng)中錯誤的方法,來警醒侯王,來教導(dǎo)侯王。其由“圣人之不病,以其病病也,是以不病?!遍_始,通過對“民之不畏畏”、“勇于敢者則殺”及至“若民恒不畏死”等層層加劇的、互為刺激的民怨與錯誤的“治道”之間關(guān)系的揭示,以及“人之饑也,以其取食稅之多也”等錯誤“治道”的陳述,系統(tǒng)的使用反證的方法總結(jié)“治道”,最終以落實到“夫天道無親,恒與善人?!弊鳛椤爸蔚馈辈糠值慕Y(jié)束。而此章,正是作為反證“治道”這一論說單元的引子,告訴我們將要論述的是“而人莫之能知也,而莫之能行也。”的相關(guān)內(nèi)容,也就是不能“知”,不能“行”圣人之道的反面教材。 有了對這一章整體方向上的正確把握,對順利理解全章的文字將起到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此章文字確實較為淺顯,但是對具體文字的理解也還是需要細致的分析一下。 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而莫之能行也。 此處的“吾”,如果理解成老子本人則是有所偏差的。在《老子》中,尤其在“德經(jīng)”部分,“吾”和“我”基本上都是在借“圣人”,也就是古時有道的圣賢君王,的口吻來言說。再結(jié)合本章最后落實到“是以圣人被褐而懷玉?!?,此處更應(yīng)如此理解。 “言”在此句中作“主張”義較貼切。 “人”,在帛書乙本和世傳本中作“天下”。這個變化容易使人們在理解老子思想的過程中將其適用對象泛化。其實,結(jié)合后文我們可以看出,此處不管是“人”還是“天下”,都是指天下那些不能“知”、“行”“吾言”的侯王們。 此句可通譯為: 我(圣人,古時有道的圣賢君王)的主張很容易理解,很容易施行,但天下(的侯王們)卻沒有人能夠理解,沒有人能夠施行。 言有君,事有宗。其唯無知也,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貴矣。 這幾句是對上文的進一步說明,其中的“其”針對的是那些不能“知”、“行”“吾言”的侯王們。所以此處的“言”和“事”應(yīng)當(dāng)做“政令”和“政務(wù)”來理解。 對于“知我者希,則我貴矣”,我認(rèn)為,“知”與“則”相對,“則”解為“效法”是合理的;而“?!保ó?dāng)訓(xùn)為“稀”)與“貴”相對,“貴”則不應(yīng)當(dāng)按“顯貴”義來理解,釋為“難得”比較順暢。 此句可通譯為: 政令要有其依循的原則,政務(wù)要有其遵照的宗旨。那些不能“知”、“行”“吾言”的侯王們正是由于無知而不了解我(圣人,古時有道的圣賢君王)的主張。了解我的主張的少,效法我的主張的難得。 是以圣人被褐而懷玉。 這最后一句中,“被褐而懷玉”世傳本為“被褐懷玉”。所以人們多按并列關(guān)系來理解“被褐”與“懷玉”,但帛書中多個“而”,明確地提示我們其間是轉(zhuǎn)折或者遞進的關(guān)系。結(jié)合本章的內(nèi)容,我理解雖然句中用的是“圣人”,但實際還是在說圣人的主張,也就是“吾言”,“被褐”是指“吾言”的“甚易知”、“甚易行”,而“懷玉”則是說它的“知我者?!薄ⅰ皠t我貴矣”。這樣全章的內(nèi)容則有機地結(jié)合在一起了。 此句可通譯為: 因此圣人雖然外表上是身穿粗布衣裳的普通人,但實際上懷揣著美玉。(圣人的主張雖然易知、易行貌似普通,實際上卻會在治理邦國中發(fā)揮巨大的作用) 此章可通譯為: 我(圣人,古時有道的圣賢君王)的主張很容易理解,很容易施行,但天下(的侯王們)卻沒有人能夠理解,沒有人能夠施行。政令要有其依循的原則,政務(wù)要有其遵照的宗旨。那些不能“知”、“行”“吾言”的侯王們正是由于無知而不了解我(圣人,古時有道的圣賢君王)的主張。了解我的主張的少,效法我的主張的難得。因此圣人雖然外表上是身穿粗布衣裳的普通人,但實際上懷揣著美玉。(圣人的主張雖然易知、易行貌似普通,實際上卻會在治理邦國中發(fā)揮巨大的作用) |
|
來自: 願隨身 > 《帛書《老子》通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