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無忌 臨南唐董源《江堤晚景圖》陳無忌 臨南唐董源江堤晚景圖 保利2013秋拍
成交價460萬元
作品鑒賞
陳無忌作畫有點像詩人詠物,善于在畫境中表達詩意,善于在有限景色中開發(fā)畫外意,也許由于他畢業(yè)于上海大學文學院中文系,對于詩情畫意別有會心吧。他的設(shè)色山水,總在“貌寫物情,攄發(fā)人思”中,把具體感受融入氣象雄秀的大化,不乏北宋人的高邁壯闊,千巖萬壑,也有南宋人的一角半邊,幽情美趣??墒故鼙娧塾^流霞溢彩,陰晴明晦,思入風云變化,神游物外,體味人心與宇宙的和諧。然而,他又不像古今的所謂文人畫家,率爾操觚,專意筆情墨趣,丘壑易窮,位置乖戾;而是像古代的職業(yè)畫家一樣,丘壑多姿,筆墨功深;也像現(xiàn)代的專業(yè)畫家一樣,把握物象,得心應手。這無疑與他的學畫經(jīng)歷有關(guān)。
潑彩區(qū)別于一般青綠,一個是淋漓酣暢,妙造天成,關(guān)鍵在水分的飽和與流動。另一個是明艷燦爛,如霞如錦,關(guān)鍵在用色的對比與協(xié)調(diào)。然而水分的發(fā)揮,妙在必要的控制,色彩的使用,還需要相應的技巧,二者都離不開紙張與顏料的選擇與運用。在自由的發(fā)揮水分的妙用上,陳無忌深得大千的個中三昧,但南洋強烈的陽光,雨季的云霧迷漫,導致他的色彩對比更為鮮麗,潑彩更加嬌艷濃濕,作品更有光的明麗、色的豐富。他引進的布紋紙、鋼骨條文紙、美國牛皮紙,皆在在半生半熟之間,可使暈化更潤,亦便于二度潑彩。他水色與石色并用,對丙烯和日本粉質(zhì)巖彩的引進,不但比前人加強了對色彩沖擊流動中的控制,也豐富了傳統(tǒng)石色的色相,潑粉與潑彩的結(jié)合,造成畫風更加明麗,一些潑粉水沖之處,還形成了新異的肌理美感。
董源 (943-約 962
),五代南唐畫家,南派山水畫開山鼻祖。一作董元,字叔達,江西鐘陵(今江西進賢縣)人,董源、李成、范寬史上并稱北宋三大家,南唐主李璟時任北苑副使,故又稱“董北苑”。擅畫山水,兼工人物、禽獸。其山水初師荊浩,筆力沉雄,后以江南真山實景入畫,不為奇峭之筆。疏林遠樹,平遠幽深,皴法狀如麻皮,后人稱為“披麻皴”。山頭苔點細密,水色江天,云霧顯晦,峰巒出沒,汀渚溪橋,率多真意。米芾謂其畫“平淡天真,唐無此品”。存世作品有《夏景山口待渡圖》《瀟湘圖》《夏山圖》《溪岸圖》等。
陳無忌,名德法,1963年3月生于中國上海。1993-2003年僑居新加坡?,F(xiàn)定居于中國上海。幼喜繪事,1980年拜孫仲威先生為師。寫生奇樹怪石、并游歷名山大川寫生、又臨摹唐宋和歷代古畫。後從李伯南先生研習古今名家畫法。1989年拜入謝稚柳、陳佩秋先生壯暮堂門下,遂潛心于敦煌藝術(shù)及張大千藝術(shù)的研究和臨摹。并進一步研究中國繪畫史和中國歷代畫論。于審美情趣和繪畫理念,都有了更大提高。至今在海內(nèi)外舉辦過十余次個展。作品以山水為主。傍及人物、花烏、走獸、魚蟲等所有十三科。追求畫家畫和文人畫相結(jié)合,及工筆和寫意相結(jié)合的風格。近些年來,在“上法唐宋”、“外師造化”并結(jié)合“中得心源”的基礎(chǔ)上,致力于將放縱的和細膩的畫法熔冶于一爐的風格追求,個性面貌日見明確,時代精神不斷完善。(陰山工作室)
題識:董北苑江堤晚景圖,兼用蜀人張大千臨本合而成此,庚寅盛夏,陳無忌于吼獅堂。
作品資料
作者
尺寸 179×122cm
創(chuàng)作年代
估價
成交價 RMB 4,600,000
專場 神籟自韻——陳無忌專場
拍賣時間 2013-12-01
拍賣公司 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拍賣會 2013秋季藝術(shù)品拍賣會
出版:《陳無忌畫集——山水二》P33,中國美術(shù)學院出版社,2011年。
鈐?。宏愂?、無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