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齊魯古代文學簡論(之五)

 昵稱12061330 2016-05-19

齊魯古代文學簡論(之五)

——齊魯散文之美

 

張英基

 

摘要:齊魯散文的美學價值與審美觀,主要體現(xiàn)在齊魯諸子散文《論語》《孟子》《墨子》《荀子》《管子》《晏子春秋》《孫子》《孫臏兵法》《尉繚子》與歷史散文《國語·齊語》《國語·魯語》《戰(zhàn)國策·齊策》及諸子寓言等元典之中。其文學總體特征為:儒、墨顯學,關注人生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重個性、重情感的審美傾向;以形見理的表述方式;寓言文學形式的廣泛運用;具有獨特的形象系列;說理散文逐漸成型;崇散貴真的抒情性散文開始醞釀發(fā)展。

 

關鍵詞:齊魯  諸子散文  歷史散文  寓言  美學價值  審美觀

 

一、齊魯諸子散文的美學價值與審美觀

 

齊魯諸子散文的美學價值與審美觀,主要體現(xiàn)在《論語》《孟子》《墨子》《荀子》《管子》《晏子春秋》《孫子》《孫臏兵法》《尉繚子》等元典之中。其文學總體特征為:儒、墨顯學,關注人生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重個性、重情感的審美傾向;以形見理的表述方式;寓言文學形式的廣泛運用;具有獨特的形象系列;說理散文逐漸成型;崇散貴真的抒情性散文開始醞釀發(fā)展。

《論語》、《墨子》反映先秦時期齊魯諸子散文論述方式的進一步發(fā)展;《孟子》是文學走向解放的第一步,文學色彩顯著加重了;《荀子》、荀賦和佹詩,具有形成文學形式的劃時代意義。

齊魯諸子散文審美特征及發(fā)展概言之,《論語》、《墨子》為關注審美的開創(chuàng)起步階段,《孟子》(《莊子》)進一步發(fā)展為審美具有了浪漫化的傾向,《荀子》(《韓非子》)則為精美化的審美發(fā)展趨勢。

《論語》以言近旨深的語言、親切可感的人物個性、情趣盎然的場景描寫,為語錄體散文的首創(chuàng)。從說理散文的發(fā)展審視,《論語》開創(chuàng)了說理的邏輯性和語言藝術。其語序變化靈活的語法、雕塑美的修辭運用、形神兼?zhèn)涞某烧Z和格言,都充分體現(xiàn)了高超嫻熟的語言藝術和審美價值。

孔子的主要美學觀是“盡善盡美”的審美理想,“興、觀、群、怨”的審美作用,“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的審美教育。

孔子很注意美育陶冶,提出君子要追求“盡善盡美”的審美理想(1)?!吧啤敝竷热?,就藝術實質而言;“美”指聲音,就藝術形式而言。他還提出君子應“文質彬彬”;“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君子”(2)。意謂樸實多于文采,就未免粗野;文采多于樸實,又未免虛浮。樸實和文采,內容和形式,配合適當,這才是君子之審美修養(yǎng)。

孔子特別注意語言的審美修養(yǎng),關于此類言論,在《論語》中,比比皆是。

《墨子》使語錄體散文逐漸過渡到專論體散文,在說理散文中有意識地運用形式邏輯推理,為論辯散文之發(fā)端。論證問題,有所謂“三表”或“三法”。凡所立論,極重依據(jù)。其敘述由簡單的對話,發(fā)展到比較完整的故事。例如:“楚王好細腰”的故事。(3

《墨子》散文運用了大量的修辭方法,諸如排比、對偶等句式,既整齊美觀,又增強了語言氣勢。如排比、對偶例:

“飾車以文采,飾舟以刻鏤。女子廢其紡織而修文采,故民寒;男子離其耕稼而修刻鏤,故民饑?!?span lang="EN-US">

“天地也,則曰上下。四時也,則曰陰陽。人情也,則曰男女。禽獸也,則曰牡牝雄雌也?!?span lang="EN-US">

“圣人之所儉節(jié)也,小人之所淫佚也。儉節(jié)則昌,淫佚則亡”,“夫婦節(jié)而天地和,風雨節(jié)而五谷孰,衣服節(jié)而肌膚和。”(4

《墨子·親士》:“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賁之殺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吳起之裂其事也。

《墨子·兼愛上》:故圣人以治天下為事者,惡得不禁惡而勸愛?故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勸愛人”者,此也。

《墨子·兼愛中》: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國之與國之相攻,家之與家之相篡,人之與人之相賊,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調,此則天下之害也。”

《孟子》開駁論體散文之先河,注重論辯技巧,諸如,知言而識破綻、明確概念以辨是非、設前提而引人就范、轉話題而另辟蹊徑和善用引喻推理等?!睹献印贩浅W⒅卣Z言藝術,因其口語化、通俗化而平樸自然,以物象喻理而形象可感,以論辯步步進逼而犀利明快,以排比盡列而氣勢磅礴雄健,以邏輯嚴密而析義周詳,其用語精煉而辭約義豐。

《荀子》荀子散文,立論嚴正而情意醇厚,思想豐贍而斟酌百家,行文謹嚴而不過激,辭采宏富而自有綱紀。其語言優(yōu)美,主張“言必當理”而注重語言技巧,堅持“與人善言”而將求善的內容與美的形式達到統(tǒng)一,講究“說話之術”而注重談話對象和方法。

《管子》從文學的角度看,包括代表管仲政治主張的政論散文,如《牧民》《形勢》《權修》等篇;闡述稷下先生哲學思想的哲理散文,如《心術上》《心術下》《內業(yè)》等篇;記述有關管仲生平的史傳散文,如《大匡》《中匡》《小匡》等篇。具有寓言、歷史故事、散韻結合的議論文三大文學特色。諸如重語連篇、連鎖層出、數(shù)詞屢見、排語迭起等語言技巧。

《管子》中的政論散文和哲理散文,具有多種形式:或直論式,即直接論述;或注解式,即通過對正文、經(jīng)文的解釋展開論述;或問答式,即通過問與答進行論述。

《管子》中的史傳散文多以記言敘事為主。敘事詳贍,不排斥異說。所記言論最多的是管、桓之間以及管仲、公子糾、鮑叔三人之間的問答。

《管子》散文,善于說理,極富文采。有的從正反立論,比較對照,先反后正,詳贍周到;有的善用比喻,形象生動,富有說服力;有的運用大量排比、對偶、頂真句式,增強語勢,句式整齊,形成對比;有的運用大量的韻語,瑯瑯上口,增強了散文的節(jié)奏感和音樂美;還有的運用精煉概括的語句,寓意深遠,具有警句、格言的特點。

《管子》的思想內容豐富,辭采斐然,具有重要的文學價值。前人評價說:“管子論高文奇”(5);周氏《涉筆》說,《管子》之文,“粹羽錯采,純玉間聲,時有可味者焉?!彼詷O是。

《晏子春秋》記錄了晏子一生的言行。描述了晏子尚儉、力行、愛民、睦鄰、尊賢、重禮的光輝形象。它長于記言,也長于敘事,故事性相當強。書中對晏嬰形象塑造體現(xiàn)其多重性格特征:用政治事件和生活細節(jié),寫其憂國憂民;以同君王交談,寫其恪守原則而富有智慧;以外交活動,寫其機敏的卓越才干,體現(xiàn)齊人善辯的風范。晏嬰為體恤民情疾苦的仁者,在他身上充滿了傳奇色彩的超人力量;他又是一位具有機敏的辯才、料事如神的智者;晏嬰在內政、外交活動中,又表現(xiàn)了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堅貞氣節(jié)和高尚人格的魅力。

《孫子》《孫臏兵法》《尉繚子》等兵書,其行文具有總起分述、條分縷析的共同特點,并善于運用嚴密的歸納、類比、比喻、活潑的對話等方式?!秾O子》很講究語言技巧,具有韻文的節(jié)奏美、韻律美,運用比喻的修辭法增加了形象色彩,以排比分層依次而論,講究布局謀篇的結構藝術性。

 

二、齊魯歷史散文的美學價值與審美觀

 

齊魯歷史散文的美學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國語·齊語》《國語·魯語》,《戰(zhàn)國策·齊策》等歷史散文著作中。

《國語·齊語》共一卷,八篇,主要記載了齊桓公與管仲之間的問答之辭,其內容也見于《管子·小匡》,但敘說不如《小匡》詳盡。《管子·小匡》的內容與齊國史料的原貌更接近一些,《國語·齊語》似將齊國史料整理概括而成的。

《齊語》記言始于齊桓公自莒返齊,索管仲于魯,宥其罪而任之以政。隨后,記齊桓公問政,管仲以“成民之事”、“定民之君”、“作內政而寄軍令”、“參其國而伍其鄙”等回答了他。齊桓公在管仲的輔佐下,尊王攘夷,征伐四方叛亂,功業(yè)卓著,受到天子褒獎。最后,記齊桓公成就霸業(yè), 諸侯賓服。

《齊語》在結尾處,全面總結了齊桓公成就霸業(yè)的原因:“輕其幣而重其禮”、“拘之以利,結之以信,示之以武,……通齊國之漁鹽于東萊,使關市幾而不征,以為諸侯利,諸侯稱廣焉?!薄笆枪蚀髧鴳M愧,小國附協(xié)。唯能用管夷吾、寧戚、隰朋、賓胥無、鮑叔牙之屬而伯功立。”不濫用武力強占別國領土;不操縱干預別國內政;互惠互利,使別國得到實惠;對別國厚往而薄來。齊桓公成就霸業(yè), 廣招人才,尊賢用能,具有強大的國力。既依靠武力,又伴之以“重其禮”,行其“仁”,施其“忠”,通其“利”等。

以上從政治、經(jīng)濟、軍事、外交等方面,全面概括了齊桓公霸業(yè)之成因。充分體現(xiàn)了《齊語》渾厚質樸的文風和平實無華的語言風格。

《國語·魯語》共二卷,三十七篇,主要記載了孔子及魯國君臣的言論,含有儒家重民、尚禮、崇德的思想。例如在講天、神、君、民的關系時,強調先民后神、以民為主的思想傾向等。行文以其縝密、生動、精練、真切的筆法,在歷史散文中占有比較重要的地位。如《魯語上》“長勺之戰(zhàn)”,這一段史實亦見于《左傳·莊公十年》,其文字微異,二者的思想傾向卻是一致的。先民而后神,是其主旨。

再如《魯語上》“晉人殺厲公”:

晉人殺厲公,邊人以告,成公在朝,公曰:臣殺其君,誰之過也?大夫莫對。里革曰:君之過也。夫君人者,其威大矣。失威而至于殺,其過多矣。……桀奔男巢,紂踣于京,厲流于彘,幽每于戲,皆是術也。夫君也者,民之川澤也。行而從之,美惡皆君之由,民何能為焉!這一段是說,君王被殺,咎由自取,責任在君,而不在民。

《國語》的行文藝術,以記言為主,側重教誨,行文委婉,旨在說教。偏重記言,其記事較簡略。例如《魯語上》“長勺之戰(zhàn),曹劌問所以戰(zhàn)”這一事件,主要記交戰(zhàn)前曹劌與魯莊公二人的對話,兩軍交戰(zhàn)過程卻寫得很簡略。有時將記事與記言交叉而又能融為一體,言為事發(fā),事為言證。

《戰(zhàn)國策·齊策》是取材于田齊史籍而寫成的?!洱R策》在《戰(zhàn)國策》中列為第四,共五十九篇。所記史實,從齊威王至于王建,多記錄縱橫家之言。記載了齊威王、齊宣王、淳于髡、魯仲連等人物的言行,均具有代表性。

《戰(zhàn)國策·齊策》具有很高的人文價值與藝術性。

描寫人物個性鮮明。例如:《戰(zhàn)國策·齊策一》寫君與齊貌辨之事。靖君力排眾議,堅持自己對齊貌辨這個人的判斷,事實證明他的判斷是完全正確的。齊貌辨終于找到機會,先說自己無能,并且把太子丑化了一番,從而襯托出了靖君對君的忠心和偉大來。齊貌辨在游說中,通過污損自己,取得對方信任,從而達到目的。

《戰(zhàn)國策·齊策四》馮諼和孟嘗君的故事,顯示了孟嘗君睿智大度、善御人才的領袖風度,展示了馮諼高瞻遠矚、謀略深遠的戰(zhàn)略家的魅力。

馮諼具有非凡的才智,他抱著期待心理,表現(xiàn)了他的自信。一開始以不斷的索要,考驗著輔佐者是否是胸懷寬廣、禮賢下士的真正領袖。當他試探后發(fā)現(xiàn)孟嘗君不勢利、非常大度,值得為他出謀劃策時,便毅然為孟嘗君做了許多好事。

    “焚券市義,在常人看來是愚蠢之極的。馮諼放棄了眼前的千金利益,而正是這一點體現(xiàn)了他的戰(zhàn)略眼光和深刻的洞察力。眼光短淺之人只能看到眼前的小利,馮諼卻以損失眼前的利益換來了長遠的更大利益。常人只能看出實物的價值,馮諼卻評估出了仁義二字巨大的無形價值,實際上他才是最精明、最會算計的人中之杰。

狡兔三窟,馮諼使孟嘗君“高枕為樂”。表現(xiàn)了馮諼非凡的謀略。他善于左右造勢、提升價值,馮諼使魏王珍重、競爭孟嘗君,從而引起了齊王的高度重視,他失去的才覺得珍貴了,馮諼之大計遂得以成功。

此外,諸如親冒矢石率眾攻克狄城,并關心涉葘老人寒冷而解裘衣之的田單;射書聊城,使燕將感動而退兵,并勸田單與士卒同甘苦,最后攻下狄城的魯仲連;還有勸諫齊宣王貴士的顏斶和王斗等,也都寫得很有個性。

《戰(zhàn)國策·齊策》所記人物的言論,善于分析形勢,闡發(fā)事理。例如《戰(zhàn)國策·齊策一》鄒忌諷齊王納諫:“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瓕m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由自己容貌的美丑,聯(lián)想到朝政之得失;由自己所受到的“贊美”之辭,聯(lián)想到君所受的蒙蔽、欺騙。從而進一步啟發(fā)君王,廣開言路,虛心納諫。作者因小見大,闡發(fā)事理,精辟透徹,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

《戰(zhàn)國策·齊策六》載魯仲連勸燕將的說辭,令人頓生豪氣、讓人為之動容、折服。他既善于分析形勢,以時局脅迫燕將就范,又善于激發(fā)人們心靈深處的英雄豪情和凌云壯志,非常善于調動人的情感,以高尚的人情事理打動燕將。 

開始,魯仲連單刀直入,抓住燕將死守聊城不敢回國的根本原因不放,緊接著用事實指出,齊國一定能攻下聊城,以此打消燕將的僥幸心理,用武力威脅燕將必須放棄守城。威脅之后,又贊譽燕將如同墨翟、孫臏、吳起,讓他心生欣慰、躊躇滿志,并且指出了燕將班師回國后的美好前景。最后,用管仲、曹沫的非凡事跡和英雄壯舉,再一次地說明了忍小辱、建大功的必要性,進一步激蕩起燕將心中成大業(yè)、立大功的雄心壯志。整個游說過程不僅極具說服力,而且形式上非常壯美,情感上讓人激情蕩漾、極富感染力。

說服了他人,就是征服了他人之心,足以解累卵之危,足以救民于水火之難。魯仲連面對難以攻克的頑敵,對燕將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或贊揚、或威逼,以千古偉業(yè)、英雄威名激發(fā)敵將的豪情,以容忍一時之辱,建萬世功業(yè)的策略誘導敵將的行動,魯仲連的這段說辭,可謂千古名篇。

《戰(zhàn)國策·齊策》闡發(fā)事理,善用寓言和比喻。例如:《齊策二》陳軫用“畫蛇添足”的寓言故事挽救了一個國家。他的口才很出色,謀略更出色??诓攀菫橹\略服務的。陳軫先分析了楚國大將昭陽自身的私利,挑明了昭陽若為自己打算的話,就不應該攻打齊國。陳軫自己的目標與昭陽為私利所采取的行動相吻合,那么齊國就得救了。

實施這個謀略的根本在于向昭陽講明過猶不及、不要畫蛇添足而要適可而止的道理。這個道理被陳軫用畫蛇添足的寓言故事說得一清二楚、淋漓盡致。在論說中運用妙趣橫生、意味雋永、形象生動的寓言故事,既能使受眾易于理解,又增強了說話的生動趣味性,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齊策二》秦攻趙于長平,趙軍糧告急,派人向齊國借糧,可是齊王不理睬。謀臣周子勸齊王說:趙之于燕、齊,隱蔽也,猶齒之有唇也,唇亡則齒寒。今日亡趙,則明日及齊、楚矣。這就是唇亡齒寒所謂地緣政治學上的著名經(jīng)典。地緣上的互相依存、聯(lián)盟抗暴,這是歷來各國政治家的共識。所以當今世界地域性聯(lián)盟特別之多,除了互利互助外,也是為了共同對付敵國。如果忽視地緣上鄰邦相互之間的利害關系,國家之間、朋友之間,沒有了相互幫助,那么鄰國、親朋今日受損的境況,就是自己明日窘困的境況。

《齊策三》:孟嘗君將入秦,蘇秦以“土偶與桃?!钡膶υ拕褡杷L夜Uf土偶:“淄水至則汝殘矣。”土偶說桃梗:“吾西岸之土也,土則復西岸耳。今子,東國之桃梗也?!退?,流子而去,則子漂漂者將何如耳?”蘇秦以“土偶與桃?!钡脑⒀怨适?,勸孟嘗君不要象桃梗那樣漂泊異地。

《齊策三》:“韓子盧與東郭逡”,也是一則著名的寓言故事。淳于髡曾用它諫止齊王伐魏:“韓子盧者,天下之疾犬也。東郭逡者,海內之狡兔也。韓子盧逐東郭逡,環(huán)山者三,騰山者五,兔極于前,犬廢于后,犬兔俱罷,各死其處。田父見之,無勞倦之苦,而擅其功。”淳于髡借此寓言故事,希望齊魏兩國不要征戰(zhàn)不止,讓秦楚兩國坐收“田父”之利。

《戰(zhàn)國策·齊策》中還運用了大量的比喻,也很妥貼精當。例如:《齊策一》靖君田嬰將城薛而退居,其門客把他比喻為脫離大海的“大魚”;《齊策三》淳于髡把求士之易,比作“挹水于河,而取火于燧”;《齊策四》馮諼把為孟嘗君營造的三個政治安身之地,比作“狡兔三窟”,等。這些形象生動的寓言故事和妥貼精當?shù)谋扔?,極大的增強了散文的藝術性和感染力。

 

三、齊魯諸子寓言的美學價值與審美觀

 

齊魯諸子散文中存有大量的寓言故事,盡管還算不上是獨立的文學體式,但這些“文辭片斷”卻富含著文學意蘊,充滿著文學素質與藝術魅力。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在齊魯諸子散文中,《論語》載寓言“割雞焉用牛刀”(6)、“聞斯行諸”(7)等;《管子》載寓言“傅馬?!钡?;《晏子春秋》中載寓言:“掛羊頭買狗肉”、“狗猛酒酸”、“社鼠”等;《孫子兵法·九地》載寓言“常山之蛇”、“同舟共濟”,均有了敘事的因素。

《墨子》載寓言:“驥足以責”、“奉水與摻火”、“游耕柱于楚”、“以卵投石”、“沽酒葬父”、“擊鄰家之子”、“啖人之國”、“讓子墨子”、“祝一豚求百?!?、“公輸為鵲”、“染絲”、“盜無自出”及佚文“蝦蟆蛙蠅與鶴雞”等。

《孟子》中的寓言諸如“緣木求魚”、“五十步笑百步”、“釁鐘以羊易牛”、“揠苗助長”、 “王良與嬖奚”、“一傅眾咻”、“請損攘雞”、“逢蒙殺羿”、“不忍反射夫子”、“乞食墦間”(齊人有一妻一妾)、“欺之以方”、“再為馮婦”、“牛山之木”等,“一暴十寒”、“二人學弈”,二則寓言連用,開聯(lián)體寓言之先例。此外《荀子》中的寓言也不少。

齊魯諸子寓言的思想內容是十分豐富的,或分為:嘲諷、揭露、恫嚇、史鑒、謳歌、曉喻、哲理七大類;或按治國、修身、學習分為三類;或分為:由民間傳說加工改造的寓言、由歷史故事改造轉化的寓言、由諸子創(chuàng)作的寓言;或按物象、事象分類,諸如鳥獸、魚蟲、草木、山水、器具、人事等。

齊魯諸子寓言歷來為史傳散文所援引,成為各體文學資取的無窮源泉,為后世歷代的寓言、散文小品、志人、志怪、傳奇小說、戲曲等文學樣式提供了豐富的創(chuàng)作素材與藝術借鑒,成為滿足人們文學需求的各種讀物,具有永恒的藝術魅力,產(chǎn)生了廣泛深遠的影響。例如《孟子·離婁下》中“乞食墦間”(齊人有一妻一妾)的寓言故事,在明代萬歷年間,孫鐘齡將其演繹而創(chuàng)作了四十四出的明代傳奇作品《東郭記》(8)。清代由此敷衍出的戲曲作品就更多了,例如雜劇有傅山的《齊人乞食》(亦名《驕其妻妾》)、許潮的《公孫丑東郭息紛爭》、熊超的《齊人記》、顧彬的《齊人記》,以及鼓詞《東郭外傳》等,均由孟子“乞食墦間”的寓言故事敷衍而成,足見其影響之大。

 

四、漢代齊魯文學的美學價值與審美觀

 

漢代齊地詩歌流傳很少,但散文作家則較多,其中著名而富有文采的是東方朔。東方朔(公元前154—公元前93年),平原厭次人,西漢著名辭賦家、政治家。他上書漢武帝說:“朔少失父母,長養(yǎng)兄嫂。年十三學書,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學劍。十六學《詩》《書》,誦二十二萬言。十九學孫、吳兵法,戰(zhàn)陣之具,征鼓之數(shù),亦誦二十二萬言。凡臣朔固已誦四十四萬言。又常服子路之言。”(9)可見其年少時,刻苦好學,具有廣博的知識。武帝時,做過太中大夫。他為人滑稽幽默,善于嘲諷,其性格類似淳于髡。

東方朔善用多種文體,《文心雕龍》曾論及東方朔各種文體近十種。現(xiàn)存作品十八篇,以《七諫》《答客難》《非有先生》最著名。

《七諫》包括《初放》《沉江》《怨世》《怨思》《自悲》《哀命》《謬諫》,作品借屈原的身世寫自己的不遇,表白對國君的誠貞?!洞鹂碗y》用滑稽口吻說明了專制君主愚弄臣下的把戲,反映了當時政治上的混亂。抒發(fā)了文人被帝王任意擺布、懷才莫展的苦衷:“尊之則為將,卑之則為虜”,“用之則為虎,不用則為鼠”。對秦漢專制集權的弊端予以揭露抨擊。這兩篇雖不以賦標題,實際上卻是賦體。

《非有先生》采用主客問答的形式,運用正反兩方面的歷史故事,規(guī)勸漢武帝虛心納諫,勵精圖治:“褒有德,祿賢能,誅惡亂,總遠方,一統(tǒng)類,美風俗”,“上不變天性,下不奪人倫,則天地和洽,遠方懷之,故號圣王”?!皞鲊訉O,名顯后世”。同時,他還描繪了一幅理想社會藍圖:“正明堂之朝,君臣之位,舉賢才,布德惠,施仁義,賞有功;躬節(jié)儉”,“放鄭聲,遠佞人,省庖廚,去侈靡;卑宮館,懷苑囿,……開內藏,振貧窮,存耆老,卹孤獨;薄賦斂,省刑辟。行此三年,海內晏然,天下大洽,陰陽和調,萬物咸得其宜;國無災害之變,民無饑寒之色,家給人足,畜積有余,囹圄空虛……”(10

先秦典籍經(jīng)過秦火,或失或殘。到了漢代,齊魯?shù)膫鹘?jīng)者頗多,對經(jīng)典的傳承,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其中與文學有關的:例如傳《書》的伏勝,齊(今鄒平)人;傳《詩》的轅固生,齊(今桓臺)人,魯人申培公;任城(今濟寧)人何休,為《公羊傳》作解詁;齊人(高密)鄭玄,為《毛詩》作箋注等。他們對古代文學典籍的詮釋和流傳,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注釋:

 

1)《論語·八佾》;

2)《論語·雍也》;

3)《墨子·兼愛》;

4)《墨子·辭過》;

5)宋·楊忱《管子·序》;

6)《論語·陽貨》;

7)《論語·先進》;

8)饒龍隼《先秦諸子與中國文學》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2.8;

9)《漢書·東方朔傳》卷六五;

10)同上。

2004.7.19

張英基 2016-5-19收集整理稿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