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頡在陜西創(chuàng)造的漢字,秦音在西周是最高級的“雅言”,唐詩漢賦要用陜西話來讀可能更押韻,很多看似平常的陜西話都可以從古文獻中找出源頭。我們說的關(guān)中方言,是中國最古老的語言。以前不知道還以為咱關(guān)中話比較土氣,生冷硬噌,難登大雅之堂。豈不知,在古代它是中國的官話,被稱為雅言,《詩經(jīng)》《唐詩》要用古代的官話。但是有些字咱陜西人天天在說,卻很少有人會寫,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搜集整理了一些平時我們會說卻不會寫的字,我們一起來看看: 搲 【讀音】wǎ 【釋義】舀:用瓢~水。用碗在壇里~米。 【舉例】再搲一瓢水。 苶 【讀音】nié 【釋義】發(fā)呆,動作遲緩,萎靡不振的樣子。 【舉例】平時挺正常的,突然間就有點發(fā)苶了呢。 鬻 【讀音】yù 【釋義】溢出 【舉例】快關(guān)火,鍋要鬻了。 掇 【讀音】duō 【釋義】拾取;摘?。骸??!?。 【舉例】吃完飯想著把碗拾掇了。 敹 【讀音】liáo 【釋義】縫綴:~貼邊。~上幾針。 【舉例】袖口開了,敹幾針就好了。 尥 【讀音】liào 【釋義】騾馬等跳起來,用后腿向后踢。 【舉例】說你兩句,還跟老子尥蹶子???! 諞 【讀音】piǎn 【釋義】夸耀;夸口。 【舉例】那人,就是個大諞,整天胡吹呢。 拃 【讀音】zhǎ(不念zǎ) 【釋義】張開大拇指和中指(或小指)量長度。 【舉例】這棍兒不夠長,差一拃多呢。 搋 【讀音】chuāi(不念cāi) 【釋義】用手掌壓、揉,使攙入的東西和勻. 【舉例】搋面 憷 【讀音】chù 【釋義】含有害怕或畏縮之意。 【舉例】他們以為威脅我,我就會發(fā)憷,做夢! 扽 【讀音】dèn(不念dùn) 【釋義】拉,猛拉,使伸直或平整。 【舉例】快來人啊,我扽不住他啦! 酘 【讀音】tóu 【釋義】將有肥皂的衣服在清水里漂洗。 【舉例】這衣服還有沫子呢,趕緊再酘兩遍。 馃 【讀音】guǒ 【釋義】一種油炸的面食。 【舉例】隔壁王姨剛炸的馃子真香。 剌 【讀音】lá(不念li) 【釋義】劃破,撥開。 【舉例】這衣服真結(jié)實,用刀都剌不壞。 噦 【讀音】yuě 【釋義】嘔吐。亦指嘔吐物 【舉例】我撐死了,都快噦出來了。 脬 【讀音】pāo 【釋義】膀胱;量詞,用于屎尿,同“泡”。 【舉例】等會兒,我去撒脬尿! 皴 【讀音】 cūn 【釋義】皮膚因受凍或受風吹而干裂 【舉例】太冷了,手全凍皴了。 揞 【讀音】ǎn 【釋義】用手指把藥面按在傷口上 【舉例】快在傷口上揞些消炎粉。 捯 飭 【讀音】 dáo chì 【釋義】整理、收整,梳洗整理自己的儀容 【舉例】看你那亂的,還不趕快自己捯飭捯飭。 趿 【讀音】tā 【釋義】拖著鞋子。 【舉例】你再趿拉個鞋走路,就摔死你! 【讀音】bǎ 【釋義】屎,糞便,幼兒用語。 【舉例】兒子又把??拉到褲子上了。 瘆 【讀音】shèn 【釋義】使人害怕,可怕 【舉例】這地方太安靜了,太瘆人了。 熥 【讀音】tēng 【釋義】把已經(jīng)熟了的食物再加熱。 【舉例】饅頭涼了,熥熥再吃。 綽 【讀音】chāo 【釋義】匆忙中抓起來。 【舉例】他綽起個酒瓶子就砸了上去! 薅 【讀音】hāo 【釋義】去掉之意。薅草即拔草。 【舉例】誒!你給我咧遠!薅頭發(fā)算啥能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