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好聲音》專欄必讀 下面是健康必讀為大家準備的音頻
原文 ﹀ ﹀ ﹀ 大家對健康都是比較重視的,常常會遇到一些看起來比較矛盾的問題,我經常會被身邊的朋友問到這樣的問題:“都說粥能養(yǎng)胃,卻說泡飯傷胃呢?粥和泡飯有什么不一樣呢?不是說粥有營養(yǎng)么?為什么感覺自己越吃腸胃越差呢?”今天露露就給大家講講這個問題。 這其實是很不一樣的啊。先說說粥的定義吧。 粥這個字呢,是兩個“弓”字把米粒從左右兩邊同時扯大”。這個就很形象了,我們通常煮出來的粥,米粒都會變得比較膨大松軟,因此,它是一種糊狀的半流質食物。
我們煮出來的粥都比較粘稠,為什么呢?這是因為淀粉的消化特性。一般情況下米粒上的淀粉分子都是緊緊擠在一起的,外面還有一層膜包裹著,這時候的米粒可是不容易消化的。 但是,加水煮成飯之后,米粒就會吸水膨脹,再經過充分熬煮,淀粉粒就會徹底分開,然后跑出來使水變粘,這就是粥了。 粥屬于流質食物,本身就比較濕潤松軟,不需要經過大量咀嚼與胃部蠕動即可快速進入小腸,并分解為易被人體吸收的葡萄糖,這樣就大大降低了腸胃的負擔。一般胃炎患者胃酸分泌不足,喝粥能促進胃酸分泌,有助于食物消化,還能提升血糖,喝粥就是這么來養(yǎng)胃的。 至于營養(yǎng)方面,米粒表面的一層“皮”是其營養(yǎng)的精華所在,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我們喝粥要攝入的營養(yǎng)大部分來源于此。過去人們認為,熬得稀爛的白米粥是最營養(yǎng)的,尤其是浮于粥面上的那一層糊,就是說的那一層“皮”。但是要注意,古人用的是糙米熬制的米粥,如今用精白米熬制的白米粥,其營養(yǎng)價值遠遠不如古時候。
湯泡飯和粥最大的不同就是:泡飯當中,水是水,米是米,淀粉分子并沒有崩解。而粥則是水和米充分融和在了一起。這會造成什么狀況呢? 大家都知道,口腔是人體的第一大消化器官,我們吃東西的時候,首先就是要咀嚼食物,充分利用這第一道消化工具將食物初步分解消化,因為堅硬的牙齒可以將大塊的食物切、磨成細小的粉末、顆粒狀,便于下咽,也方便下一步的繼續(xù)消化吸收。 同時更重要的是在不斷咀嚼的過程中,才有唾液不斷分泌出來,咀嚼的時間長,唾液的分泌就多。其中含有許多的消化酶,有幫助消化吸收及解毒等功能,食物在口腔中較好地得到初步消化和分解后,給胃的消化吸收工作也減輕了負擔。 泡飯與粥不同。它還需要牙齒嚼爛之后,胃才能很好地把它變成易吸收的狀態(tài)。 但是泡飯吃的時候和粥的感覺差不多,特別是帶湯的米粒,很多人不會像吃米飯那樣細細咀嚼,也不容易對口腔作出足夠的刺激,分泌的消化酶也無法對米粒進行充分接觸,這樣一來,口腔的第一道消化工序就成了擺設。 沒有揉碎的飯粒,又會給小腸中的消化液帶來更多的工作任務。而這種額外的任務會打亂消化系統(tǒng)的正常工作。 食物會刺激味覺神經,反射性傳到大腦,使大腦發(fā)出信息,“通知”胃、腸、胰腺等部位做好接受食物的準備。 接到“命令”的胃、腸、胰液相繼分泌,胃腸蠕動增強,從而加速胃腸道對食物營養(yǎng)的消化吸收。泡飯沒有經過口腔的充分刺激就進到腸胃,消化系統(tǒng)自然會準備不足了。 要保證你喝的是真正的“粥”,而非水泡飯。合格的養(yǎng)胃粥是粘稠的,米粒不會沉在水下,和水均勻分散在一起。而有些粥嚴格來講并不是粥,米是米,水是水,兩者還未融合在一起,只能稱為水泡飯。 在這里,建議一些腸胃不是特別好的人士,早飯可以盡量以粥為主,因為早上的時候胃動力還沒有恢復,腸胃還沒有進入正式的工作中,如果一大早進食湯泡飯就比較的傷胃了,身體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要養(yǎng)好身體。 你最喜歡喝哪種粥呢? |
|